道教千年祖庭基址重現 江西鷹潭大上清宮考古發掘成果發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央廣網鷹潭1月21日消息(記者范存寶 丁飛 江西台李先)大上清宮遺址是我國迄今為止發掘的宋代以來規模最大、等級最高、揭露地層關係最清晰、出土遺蹟最豐富的具有皇家宮觀特色的道教遺址。

江西鷹潭今天首次對外發布大上清宮考古發掘成果。

道教千年祖庭基址重現,是我國宗教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

根據考古勘探初步推斷,大上清宮遺址占地面積30餘萬平方米(目前已探明18萬平方米範圍)。

這在全國道教宮觀建築中,規模首屈一指,相當於北京故宮的一半。

考古人員的精心發掘,將大上清宮遺址里宋、元、明、清的地層全部揭露出來,地層疊壓關係非常明晰;清理出的各時期遺蹟、遺物,也基本將遺址內主體建築空間關係梳理清楚。

從遺址的地層堆積以及遺蹟的分布情況,考古反映出大上清宮由肇始到發展、興廢的過程,揭露出各個時期連續不斷的歷史演變脈絡,印證了歷代文獻記載的有關史實。

在大上清宮遺址里,考古人員發現了包括閣1處、殿6處、門1處、院落2處、碑亭2處、廂房22間、取水槽2條等在內的大量遺蹟點。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徐長青介紹,在目前道教遺址中,如此豐富的遺存現象是幾乎沒有的」大上清宮遺址豐富的遺存資源顯示,它是一座融合南北建築風格,兼具民間與官式建築規制的宗教建築。

其總平面布局既有北方的建築特點,又有南方的藝術風格,既有民間的喜好風俗,又採用官式的建造法式,例如遺址庭院內大面積鋪設鵝卵石,這在北方官式建築中極為罕見,而遺址中主體建築牆體厚60~90厘米,這是典型的北方風格,南方不見。

殘存的構件和構造做法也表現出官式做法與當地民間傳統工藝的結合。

徐長青指出,總的來說,大上清宮遺址無論從規模、等級,還是遺存、時代傳承,在我國都是不可多得的寶貴文化遺產。

2014年6月,該遺址被發現後,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考古人員在上清宮區域外圍安裝了鐵圍欄,並在圍欄上懸掛了警示標語,確保考古發掘不受外界的干擾。

同時也對遺址重要區域進行必要的隔離保護。

大上清宮遺址設立了專門的文物庫房及臨時展廳,根據文物出土地點進行編號,登記,裝袋,貼標上架,對文物進行系統歸類管理,做好日常的維護工作。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鷹潭市博物館迅速對現場展開及時有效的保護,為科學、準確獲取考古信息,考古人員使用了大量的科技考古手段:比如從考古發掘初即使用考古測量儀APP中的考古放樣功能與配套的RTK載波相位觀測值的實時動態定位技術聯合作業,實現了快速、精準布方;利用RTK、無人機航拍技術及數位相機對遺蹟、遺物的地理信息數據與影像數據進行採集,利用考古工地數字化管理平台及移動APP進行現場記錄與系統管理等等。

依託這些科技考古手段在田野考古發掘中的綜合運用,使得發掘過程更高效、成果輸出更快捷、成果展示更全面。

在制定系統長遠的保護規划上,2017年,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為遺址做了龍虎山大上清宮遺址保護性設施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對已揭露的約5000平方米的範圍進行保護大棚搭建保護,設計突破原有保護棚的概念,結合遺址布局,建築風格,引入道教元素,藉助現代表現手法,對上清宮遺址進行保護性的建設。

為今後打造大上清宮遺址公園,奠定良好的遺蹟和文化基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上清宮遺址後續考古發掘將有新動作

經過近4年的艱苦發掘和4個月的激烈角逐,2018年4月10日,鷹潭大上清宮道教遺址成功入選201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成為我省繼海昏侯墓之後又一考古重大收穫。5月24日,在江西省文化遺產保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