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吐魯番的「地下博物館」——紀錄片《絲路大遺址》拍攝日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歷史文化傳承者 文化產業製造者
中國復興文明文化產業集團是一家以復興華夏文明為使命,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目標,發揚中國民族傳統文明的產、學、研綜合型文化產業開發集團。
集團目前已在香港、北京、陝西西安、四川成都、安徽亳州、甘肅張掖等多個城市落戶,業務主要涉及城市文化全產業鏈構建、文明(歷史)遺址開發、旅遊景區建設、區域文化資源開發、城市文化交流與推廣、文化投資、基金組建、文化產業融資等複合式業務,力爭打造「中國最大的全產業鏈文明產業平台」。
阿斯塔那古墓
阿斯塔那墓地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吐魯番市區東偏南約40公里處,距高昌故城6公里,是古代高昌城鄉官民的公共墓地,大約形成於公元3-8世紀,距今有1700多年歷史。
整個墓群從古城東北一直延伸到城西北,東西長約5公里,南北寬2公里,占地10平方公里。
被當今學者稱為「高昌的歷史活檔案,吐魯番的地下博物館」。
阿斯塔那在維吾爾語裡是「首府」的意思,因高昌回鶻王國的都城離此不遠而得名。
在阿斯塔那古墓群旁還有哈拉和卓古墓群,它們分別是兩個相鄰居民村的名稱。
哈拉和卓是古代維吾爾王國一位大將的名字,他死後,人們就將其生前駐地命名為哈拉和卓。
阿斯塔那古墓群位於西面,哈拉和卓古墓群位於東面,本是兩個墓區,後統稱"阿斯塔那一哈拉和卓古墓群" ,是古代高昌王國城鄉官民的公共墓地。
墓葬結構
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墓葬形制是以一個家族的習俗來營造自己的墓地。
在墓區處處可見井然有序、界線分明的一個個塋院。
鼓區內是一個父系大家族的墓園,按照祖、父、子、孫輩份大小,依次進行排列,非常正規。
墓葬皆為土洞墓,現清理出三座斜坡式墓道土洞墓,墓葬形制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狀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條10米長的斜坡墓道,墓道盡頭連著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內一般為夫妻合葬,有的一男二女或三女,此外還有少量的單人葬墓室頂為平頂或穹隆形,一般高為2米以上,長寬4米見方。
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後部的土炕或簡易木床上,他們頭枕雞鳴枕,面部掩巾,眼上蓋瞑目,雙手握木,身著棉麻或絹錦織品製作的衣服。
死者四周或陳放模擬的亭台樓閣、車馬儀仗、琴棋筆墨,或陳放葡萄、瓜果、餃子、麵餅等食品,供死者陰間驅使或享用。
有的墓室後壁,繪有人物、鳥禽、花卉、山水壁畫,形象逼真,線條流暢。
人們可由此來判斷墓主人的身份。
據考證,墓室主人大多數是居住在當地的漢族人,少數為兄弟民族,這說明當時高昌王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各民族之間是平等的。
文物價值
阿斯塔那古墓的發掘給我們帶來了許多重要的出土文物,迄今為止,國家先後有計劃地進行了14次考古發掘,共清理墓葬456座,墓葬最早從西晉泰始九年(公元273年),最晚到唐大曆七年(公元772年),時間跨度為500多年。
古墓中出土了文書、墓誌、繪畫、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錢幣和絲、棉毛織物等珍貴文物上萬件,著名的有共命鳥紋刺繡、伏羲女媧圖、壁畫等。
這裡出土的木乃伊(即乾屍),足可與埃及木乃伊相媲美。
這些文物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對於人類學、考古學、醫學等學科的研究,特別是對新疆歷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文物遭竊
在晚清之前,這裡因為數量較多的古墓,便有盜賊時常光顧,但規模較小。
18世紀以來,歐洲學者通過歷史比較語言學的研究發現自己來自於亞洲,這是歐洲探險家的盜竊中國文物的一個動機。
阿斯塔那墓群在20世紀初遭英國的A.斯坦因、俄國人П.К.科茲洛夫、 德國人A.von勒科克、日本人桔瑞超等盜劫,遭遇了80年左右的挖掘,其中以1900-1930年代的挖掘最為瘋狂,留下的文物基本上都是因價值不大而被歐洲「探險家」丟棄,最有價值、最寶貴的早已被探險家們所盜竊。
保護性挖掘
建國以來,考古工作者在這裡先後進行了多次發掘,出土了數萬件文物,包括絲綢織品、壁畫、陶器、木器、錢幣、各種墓俑、墓表、墓誌等,尤為珍貴的是這裡還出土了2700多件各種古代文書。
在發掘過程中,工作者們清理了近400座古墓。
當地文物工作者發掘了12個,只有一個墓未被盜,其餘都遭到中外盜墓人的洗劫。
但殘存的文物仍極為珍貴:僅文書一項,經學者們多年精心整理,拼合出總數2700多種。
其中晉十六國時期高昌郡的文書100多件,約占全部文書的5%。
割據的高昌王朝時期的文書700多件,約占全部文書的30%。
其餘為唐代文書,約1700多件。
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面。
內容所及,大到典章制度,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活動,小到純屬私人生活的瑣事。
為研究這段歷史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其中高昌郡時代和曲氏高昌王朝的文書填補了本地區歷史記載的空白。
拍攝風采
大型數字全息展演紀錄片《絲路大遺址》拍攝團隊此次來到新疆拍攝取景,通過鏡頭帶我們感受阿斯塔那古墓的厚重歷史,透過這座巨大的「地下博物館」,展示了古代西域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幫助我們全方位地認識絲綢之路上的新疆文化,重新開啟絢麗神秘的絲路文明。
「十三五」時期,文化旅遊將迎來進一步的繁榮。
大遺址作為承載著豐富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史最具代表性的綜合物證和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用我們所創造的「復興文明模式」來進行歷史文化資源的打造和產業構建,可以看到一條清晰的脈絡:文明和文化從資源變成了產業,科技帶動了產業的進步,提升了受眾的體驗感受,從而帶動文化旅遊快速、健康發展,而文化旅遊又返回頭來帶動更多的文明和文化資源轉變為產業。
傳承中華文化,復興華夏文明。
新疆發現最大史前古墓群:洋海古墓群
洋海古墓位於新疆鄯善縣吐峪溝鄉洋海夏村西北、火焰山南麓的戈壁沙漠地帶。,有一片總面積約為5.4萬平方米的古墓群。2003年3月,新疆文物考古部門對鄯善縣海洋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考古隊經過發掘,...
北京千年古墓群內部實屬罕見 揭秘武則天古墓的千年之謎
【北京千年古墓群】市文物局公布了最新考古發掘情況,據介紹,此次發掘古墓年代跨度之大,墓葬數量之多,墓葬形制種類和保存之完好,為近些年來北京地區所罕見。目前還剩下54座墓葬沒有發掘,計劃到5月底...
魏晉古墓里出土20枚五銖錢
時報訊(記者 張永黎 通訊員 包永斌) 近日,海東市互助縣高寨鎮東莊村道路施工現場發現了一座魏晉時期墓葬,互助縣文管所會同省文物研究所立即對該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考古勘探發掘,共發掘出陶器、銅器及...
北京千年古墓群重見天日 眾多無價之寶令人震驚
據了解,對剩餘54座墓葬的發掘工作將於本月內展開,預計今年5月底、6月初結束髮掘工作,同時將同步開展文物保護工作。勘探發掘古墓是國家對古代歷史文化傳承的體現,也可以讓更多的後人更加深刻的去了解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