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故宮博物院外,哪些省份的歷史博物院(館)珍藏著著名國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蹟,它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為後世子孫和全人類留下了數不勝數的文物遺蹟,這些文化瑰寶是研究中國歷史,傳播中華文明,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無價之寶。

中國自隋煬帝以後,歷代帝王皆設宮室專事收藏名家書畫及珍玩,或設畫院,置畫官,提倡藝術,迨至清而不廢。

而到近現代以後這些文物出土和保存,一般會收藏在國家博物館或出土所在省博物館內。

下面我們就一起看一下除了故宮博物院外,哪些省份的歷史博物院(館)珍藏著著名國寶?

清明上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是在明清兩朝兩代皇宮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文物總數達到一百八十餘萬件,其中珍貴文物就有1684490件, 涵蓋幾乎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幾乎所有文物門類。

著名文物有紅山文化玉龍(現存四件紅山玉龍中最大的一件)、商代三羊尊(現存最大的青銅尊)、春秋蓮鶴方壺(被譽為「青銅時代的絕唱」,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李白《上陽台帖》(大詩人李白唯一可信的傳世真跡。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等。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

南京市博物館: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

今南京博物院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 ,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此館是中國第一座也是當時唯一一座仿照歐美第一流博物館建館的現代綜合性大型博物館。

截至2010年,南京博物院擁有各類藏品42萬餘件(套),館藏數量居中國前三,上至舊石器時代 ,下迄當代。

此瓶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隻以漢代典故「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為主體圖案的梅瓶,造型端莊,胎堅釉白,在制坯、繪畫、施釉、燒制等方面均達到極高的水平,堪稱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絕品佳作。

鑲金獸首瑪瑙杯

陝西歷史博物館:鑲金獸首瑪瑙杯

陝西歷史博物館,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首批中國「AAAA」級旅遊景點,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西北側。

長安自古帝王都,「陝西的黃土埋皇上」,渭河沿岸歷史上先後有周、秦、漢、隋、唐等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物,著名的有新時期時代的人面魚紋盆鑲金獸首瑪瑙杯(陝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五祀衛鼎等。

馬踏飛燕

甘肅省博物館:馬踏飛燕

甘肅省博物館自建館以來,通過考古發掘、徵集和捐贈獲得歷史文物藏品82000餘件,精品的歷史文物有3000餘件,國寶級文物16件(組),國家一級文物720餘件。

館藏文物有明代永樂款鎏金菩薩坐像、西漢絹底平繡人像、 馬家窯文化葫蘆形網紋彩陶壺等。

而《馬踏飛燕》是1969年在甘肅武威擂台東漢墓中出土珍藏的著名國寶。

這件古代青銅作品,作於公元220年前後,高34.5厘米,長41厘米。

這件兩千年前製作的銅奔馬造型生動,鑄造精美,比例準確,四肢動勢符合馬的動作習性,為中外的許多考古學家和藝術家嘆為觀止。

長信宮燈

河北博物館:長信宮燈、金縷玉衣

河北博物館文物藏品15萬件,其中一級品334件(套),二級品1910件(套),以滿城漢墓出土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窯瓷器、元青花、石刻佛教造像、明清地方名人字畫以及抗日戰爭時期文物最具特色。

其中像戰國時期鐵足大銅鼎、西漢長信宮燈、西漢銅羊尊燈、劉勝金縷玉衣等皆為國寶級。

鎮館之寶「長信宮燈」,高48厘米,因曾放置於竇太后(劉勝祖母)的長信宮內而得名,製作工藝水平之高,在漢代宮燈中首屈一指。

1993年被鑑定為國寶級文物。

金縷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重1100克,竇綰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絲重700克,其製作所費的人力和物力十分驚人。

雲紋銅禁

河南博物館:雲紋銅禁

河南博物院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是中國建立較早的博物館之一,著名文物有雲紋銅禁、武曌金簡、賈湖骨笛(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前期,是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等。

雲紋銅禁是一件春秋中期青銅器,整體用失蠟法(熔模工藝)鑄就,工藝精湛複雜,令人嘆為觀止。

雲紋銅禁1978年出土於河南淅川縣下寺春秋楚墓,200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首批64件 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之一。

曾侯乙編鐘
越王勾踐劍

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

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1978年在湖北隨縣出土,是目前已知全世界最大、最重、音樂性能最完好的青銅禮樂器。

也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全套編鐘重5噸,共65件鐘,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越王勾踐劍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經過專家通過對劍身八個鳥篆銘文的解讀,證明此劍就是傳說中的越王勾踐劍。

讓人驚奇的是,這把青銅寶劍穿越了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但劍身絲毫不見銹斑。

素紗禪衣

湖南省博物館:素紗禪衣

素紗禪衣重量僅為49克的素紗襌衣, 為中國國家一級文物。

它是馬王堆漢墓隨葬物品中最為引人關注的一件文物,除去較厚重的衣領、衣袖、衣襟緣邊的絹,其重量只有20多克。

正如古人形容的「輕紗薄如空」,其質地及紡織技術都讓現代人稱奇。

戰國鑄客銅鼎

安徽博物院:戰國鑄客銅鼎

鑄客銅鼎,又稱楚大鼎或大鑄客鼎。

戰國青銅器,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

1933年壽縣朱家集(今屬長豐縣)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

此鼎形制雄偉,堪稱楚國重器。

富春山居圖

浙江省博物館:《富春山居圖》(前段)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的書畫,畫家黃公望為鄭樗(別號:無用師)所繪,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並用,極富於變化,是黃公望的代表作,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青銅神樹青銅神樹

四川三星堆博物館:青銅神樹青銅神樹

青銅神樹青銅神樹屬夏代晚期青銅器。

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樹幹高384厘米,通高396厘米,由樹座和樹幹兩部分組成。

樹座略呈圓錐狀,底座呈圓環形,上飾雲氣紋,底座之上為三山相連狀,山上亦有雲氣紋。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該織錦的年代為漢代,來自蜀地。

現在收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古研究所,為國家一級文物,位列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之首,被譽為20世紀中國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匈奴王冠

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匈奴王冠

匈奴王冠是國寶級文物。

黃金製成,重1394克,是迄今發現的唯一一件匈奴單于金冠。

金冠由金鷹和冠帶兩部分組成,上面浮雕有羊和狼的圖案,雄鷹站在半球形金冠頂上,俯視著冠帶上狼與羊搏鬥的情景。

金代銅坐龍

黑龍江省博物館:金代銅坐龍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金代銅坐龍的身上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龍文化的精華,無論從考古還是從藝術的角度,這尊銅坐龍都有很大的文化研究價值。

通過對銅坐龍造型和飾紋的研究探討,可以使我們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

青花雲龍紋高足碗

吉林省博物館:青花雲龍紋高足碗

元代青花雲龍紋高足碗,該器物侈口,深腹。

高圈足上有三道凸弦紋,呈竹節狀。

口沿為青花唐草紋。

內壁暗花印行龍二條。

外壁用青花繪一游龍,並襯以火焰紋。

青花色澤青翠濃艷,線條流暢有力,堪稱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珍品。

清代雲龍人物紋轉心象牙球

遼寧省博物館:清代雲龍人物紋轉心象牙球

全高52.2厘米,上為一直徑12.9厘米的大球,鏤雕祥雲繚繞,十餘條健龍或藏頭露尾、或藏尾露首穿行於雲層之間;大球內分層透雕二十一個小球,球球相套,層層能轉,滿地紋飾。

商獸面紋鹿耳四足青銅甗

江西省博物館:商獸面紋鹿耳四足青銅甗

商獸面紋鹿耳四足青銅甗,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

該件獸面紋鹿耳四足青銅甗是最大的青銅甗,有「甗王」之譽。

此甗甑鬲連體,鬲襠高,下四足。

耳上各立一鹿,一雄一雌,回首相顧。

鹿豎角,短尾卷,身披鱗片。

甑腹飾四組展體的獸面紋。

雲紋青銅大鐃

福建博物院:雲紋青銅大鐃

大鐃雙范合鑄,渾大厚重,作風穩重古樸。

表現出很高的鑄造工藝水平,是福建出土的最大的青銅器。

1978年,建甌縣(今建甌市)小橋公社陽澤大隊黃科山出土。

千金猴王硯

廣東省博物館:千金猴王硯

「一石三硯」之首——千金猴王硯,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清朝張之洞做兩廣總督時,他有名何姓顧問在肇慶主持開發大西洞,得到一塊上等石料,遂請名匠依形製作了這三方硯台。

這種天然的名石與能工巧匠的雕刻,使得這三方硯台成為獨一無二的稀世珍品。

翔鷺紋銅鼓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翔鷺紋銅鼓

此面銅鼓距今約2200年,鼓身所刻圖案紋式內容豐富、活潑生動,鼓底足部一側臥刻篆文「百廿斤」,彌足珍貴,整器品相完好、鑄造精良,在國內實屬罕見,堪稱國寶級文物。

開元投龍銅簡

貴州省博物館:開元投龍銅簡

開元投龍銅簡是公元783年,53歲的唐玄宗派遣內侍張奉國帶道士孫智涼等人,專程從京師來到南嶽朱陵洞投放的銅簡。

除了祈求自己長生不老外,玄宗還將至愛楊玉環的名號——道真,寫在祈請人一欄。

可見痴情的玄宗希望神明庇佑他們做一世的神仙眷侶。

而當年這一「洞天投龍」的盛況,詳細記載在《南嶽志》上。

牛虎銅案

雲南省博物館:牛虎銅案

牛虎銅案於1972年在江川縣李家山古墓群遺址第24號墓坑中發掘出來的戰國時期青銅器。

此銅案是滇國青銅器中較大的一件,其特殊的組合造型使整個銅案重心平穩,大小和諧,動靜均衡統一。

越王亓北古劍

海南省博物館:越王亓北古劍

越王亓北古劍,又稱「盲姑」劍、「不壽」劍,系越王勾踐之孫王不壽的自用劍,距今已有2400年的歷史,目前發現存世僅三柄,尤以入藏海南省博物館的這柄最為完整,是所有存世的越王劍中最長的一把,品相極佳。

翠玉白菜
毛公鼎

台灣台北故宮博物院:翠玉白菜、毛公鼎

由於歷史原因,台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應屬於同根同源,著名文物有翠玉白菜、毛公鼎、肉形石、《散氏盤》(西周重器.銘文字數多,銅質特佳)、《祭侄文稿》(顏真卿真跡,天下排行第一或天下第二行書)、《富春山居圖》(元.黃公望代表作,十大名畫之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