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青銅器修復 再現「國之重器」厚重與華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報記者 李 賓 文/圖

反覆琢磨

這是一部被鐫刻在金屬上的文明史和藝術史;這是代表著權力、信仰和尊貴的符號和象徵……然而,當它們重現天日的時候,曾經是如此殘破不全。

有這樣一門手藝,在恢復著「青銅時代」往日的輝煌……

南陽之所以被稱為文物大市,與出土的青銅器有很大的關係,雲紋銅禁、王孫誥編鐘、王子午鼎、青銅神獸、龍耳方壺、克黃升鼎等一件件曾經深埋於地下的珍貴文物,在修復後再次展現出「國之重器」的厚重與華麗……昨日,記者來到市文研所,探尋、解讀青銅器修復這門古老手藝……

補配

觸摸:斑駁綠銹間與歷史對話

市文研所一樓東側的青銅器修復室內,空氣中瀰漫著異樣的味道,乙醇、丙酮、氧化劑等十餘種化學藥劑散落在工作檯的角落。

扳子、錘子、鉗子、鋸、電爐……各種形狀奇特的工具隨處可見。

文物修復人員田明正在清理一個形制頗大的青銅盤;旁邊,另一位文物修復人員王燕正手持一個青銅鼎進行「縫補」……除了間或傳來打磨青銅器的吱吱聲,整個房間一片寂靜,他們都在為手頭的青銅器忙碌著……

修復青銅器所需要的工具很特殊,很多都是改制的。

「不少工具都是借鑑其他領域,比如這支銼刀本來用在牙科,經過簡單改造就可以用來打磨青銅器表面。

」打磨著手中的青銅盤,田明介紹起這些得心應手的工具,「再比如這種手術刀本來是用於外科手術,改造後用來雕刻青銅器的紋飾,很方便。

「青銅修復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四個主要的環節,第一步是要對出土的青銅器進行清理和整形;第二步是對有缺損的部位進行補配;第三步是焊接成型;最後則是對修復好的器物進行做舊處理。

」田明說,學習青銅修復幾乎都是老師傅手把手地教,一般要花費數年時間才能逐漸上手。

「這裡面學問太多了,比如同樣是青銅酒器,因形制與容量不同,就有爵、觥、觶等多種名稱。

學會識名辨器就要花費不少時間,然後才能根據器物的特點進行辨析,確定所要修復的青銅器究竟是何種器物……」

等待:一年時間修復一件青銅簋

經過修復的青銅器,大多器形完整、紋飾精美。

然而,不少青銅器出土後,拿到市文研所青銅器修復室時卻是另一番景象:外表被鏽蝕、泥土包裹著,完全看不出本身的紋飾;部分器物因為長期受壓,會變形甚至碎成幾十塊、幾百塊。

這時,文物修復人員不僅要為文物去除器物外表的銹斑,還要根據碎片的紋理,重新拼合併參考相關史料進行補缺。

「青銅器的修復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把幾百、上千塊腐蝕了千年的金屬碎片重新拼接,需要的不只是工藝,更多還是耐心。

」王燕說,她曾修復過一件腐蝕很嚴重的青銅簋,「散落的青銅碎片銹成一堆,我和幾個同事一起,一點一點剝離、拼接,修了快一年才將這件青銅簋恢復原貌。

「一件不算大的青銅器,就有幾十公斤重,要把它捧在手裡反反覆復地琢磨,根據切口、顏色、形狀、曲線、弧度對上每一片碎片,急性子確實幹不了。

」王燕說,無論是鼎、壺、還是爵杯、尊,每次把一堆青銅殘片復原成一尊傲然挺立、雄渾壯觀的大器時,她就特別有成就感,「『復活』這些器物,就修復了一段歷史……」

期望:讓更多人欣賞到「國之重器」

在修復過程中,文物修復人員不僅要將破損的青銅器修復完整,而且做到紋飾統一、修舊如舊、色澤自然。

要達到這樣的標準,文物修復人員就需要藉助各類化學藥劑,在色澤上做到與原本的器物的渾然天成。

「這些化學藥劑不僅氣味刺鼻,而且極易過敏,一不小心還會燒傷、灼傷,但是我們都克服困難堅持下來了。

」田明說。

「每一件青銅器都銘記著一段塵封的歷史,青銅器修復技藝將這些破碎的記憶重新拼補起來,讓它們所承載的歷史有了被詮釋和訴說的可能。

」田明說,正是由於這份熱愛,他們才能夠耐得住寂寞,沉澱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青銅器修復這份工作中,「希望通過自己的守護和努力,讓越來越多的人欣賞到這些『國之重器』的古樸與華麗,也見證、了解到南陽歷史的厚重和久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詭異奇美的國之重器

曾侯乙尊盤,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現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院。我們先來完整的欣賞一下這件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