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逝去為什麼要做法事,頭七是什麼,喪葬有哪些講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老人逝去為什麼要做法事,大多數百姓是為了悼念親人,這也是孝的一種體現形式。
殷代以前,人們已有了希望靈魂不死的觀念。
至殷商時期,這一觀念愈加豐富和強化,認為死亡觀念從來與生命意識分不開,靈魂來自於天,屬陽,主管人的精神知覺;魄來自於地,屬陰,主管人的形骸血肉。
魂魄相合人則生,相散人則亡。
二者離散之後,魂升天,魄入地,最後復歸於天地之氣。
魂入天后轉化為神,魄入地後腐化成水歸入土壤,魂對後人有庇護之效,先人的魂魄得到後人的無限崇拜。
中國人認為人死後去陰間,在那裡繼續生活。
所以不但老人生前要盡孝,老人去世後,仍然要在每年的清明,鬼節和春節為過世了的父母和其他過世了的親人燒上一些冥幣,貢上一些菸酒食物。
同時也向他們說一些家裡最近的事情,希望他們能夠在另一個世界保佑自己能夠順利解決一些問題。
這其實是一種心理上的慣性,因為老人在世的時候,子女有事都要聽他們的意見,有時要按他們的要求去做。
所以老人過世後,有些事情還是會習慣性的和他們說說。
老人逝去為什麼要做法事其實受佛教影響,古時有說。
靈柩最少要停三天以上。
據說是希望死者還能復生。
三天還不能復活,希望就徹底破滅了。
實際上停柩的時間長,是由於當時喪禮繁縟複雜,尤其是天子諸侯,需要浩大的陵墓和大量隨葬品,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近代以後,靈柩一般都在「終七」以後入葬。
按傳統的說法,人死後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經死
了,所以要舉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結束。
頭七也這麼來了。
佛教認為,除罪大惡極的立即下地獄,善功極多的人立即升天,靈魂一般並不能夠馬上轉生。
沒有轉生的亡靈不是鬼,是在死後至轉生過程中的一種身體,等待轉生機緣的成熟。
所以,人死之後七個七期中,孝屬或親友如果能請僧人來為他做些佛事,亡者即可因此而投生到更好的去處。
所以,佛教主張超度亡靈最好是在七七期中。
如果過了七七期之後,亡靈托生的類別已成定案,再做佛事,就只能增加他的福分,卻不能改變他已托生的類別了。
如果一個人,生前作惡很多,註定來生要托生畜類,當他死後的七七期中,如果有孝屬親友為他大做佛事,使他聽到出家人誦經,當下懺悔,立意向善,他就可以免去做畜牲,而重生為人了。
而道家也認為超度度亡靈最好是在他「七魄」沒有散盡之前。
那麼喪葬大致有以下講究,當然地方有區別
小殮 男死稱「壽終正寢」,女死稱「壽終內寢」。
臨終時遺體廳堂,咽氣後由親屬為逝者穿壽衣。
壽衣逢單數,衣上口袋要撕去,以免有礙後代。
外裹「抖屍被」、「蓋面被」。
入棺暫不加 蓋,稱「小殮」。
報喪 孝男孝女跪請家族長輩主持喪事。
請陰陽先生擇定大殮成服扶樞還山吉期,然後印發「訃聞」,派人遍告親友。
如喪母,須及時向「外家」報喪。
接訃告者須給報喪人吃紅蛋。
大殮、成服 由「八仙」(抬柩者)給逝者蓋棺,釘棺,稱「大殮」。
「母死怕外家,父死怕叔伯」。
母死,大殮前必先讓外家過目。
外家對逝者的壽衣殮具,常諸般挑剔,如系暴死,更常尋釁鬧事,甚至引起訴訟,鬧得喪屬傾家蕩產。
大殮後移柩大門外,上鋪紅氈,但不得著地。
「八仙」在靈掌前給孝子孝孫披麻戴孝,叫「成服」。
喪屬須反穿衣服,孝子腰圍稻草繩,手持「孝杖棒」(父死用竹,母死用桐)。
安靈、堂奠 廳中設靈堂,由孝子當天跪寫靈牌。
親友弔唁,須攜「奠儀」、(用白紙包)、輓聯、香燭、冥鏹等物。
孝子孝孫跪地號哭謝吊,無人攙扶不得起身。
堂奠又叫「家堂祭」。
吹班在下廳奏哀樂,孝男、宗族、戚族、外家、生前友好等順序隨禮生唱贊進行祭奠,喪屬在孝幔內跪謝。
除家祭外,富裕人家還有於扶柩還山途中舉行祭奠,叫「攔路祭」。
超度 請僧人、道士為死者念經誦咒,行「燒官錢」、「沐浴」等儀式以超度亡魂,俗稱「做半夜光」。
有錢人家則夜以繼日請僧道做法事,稱「做齋」,有的長達七日七夜。
出柩
出柩前,棺木上矗紙紮白鶴、仙童,取「駕鶴歸仙」之意。
抬棺木槓稱「龍槓」,繩稱「龍索」。
「八仙」抬棺起柩後,孝子孝孫沿棺號哭,親戚世友擎竹幛列隊送柩。
至村外,由僧道誦經咒,「八仙」引孝子捧靈牌沿棺做法事。
行別棺儀式後,送柩者即可歸家。
由僧道、鼓吹引孝子由別路人家祠安置靈牌。
安葬畢,備盛宴謝「八仙」,每餚必雙碗。
舊時「八仙」多為義務性勞動,不取報酬。
始有發給工資。
舊時富豪之家,為選擇墳山或等待吉日,常停柩在家幾年不葬,今無此俗。
做七 葬後,以死亡日始,每逢七日,喪屬備香燭至墳前哭奠。
四十九日為「滿七」,須在墳前燒化冥鏹及紙紮冥具。
明、清時,孝男百日內不得剃頭,民國時改為四十九日。
今已無此忌。
檢骨改葬 安葬後八至十年,必須挖出遺骨,安置特製陶器(俗稱「金罌」)內重葬。
再築永久性墳墓(非正常死亡者除外)。
此俗原為客家人喪葬一大特點,稱「二次葬」。
起因為祖先南遷時背負祖宗遺骸隨行,積久成習。
後己失去原有意義,反因尋找風水寶地,輾轉改葬;亦有寄在懸崖下,等待「寶地」,久而不葬的,實為一種陋俗。
中國古代喪葬文化之報喪
報喪儀式停柩一段時間之後,諸事準備就緒,就要選日子報喪。報喪可以說是人死後的第一種儀式了。報喪儀式早在周代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它用發信號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訴親友和村人,即使已經知道消息的親...
快來看看老北京城的喪葬文化習俗,處處遵循古代傳統儀式
葬禮是一種送別死者的傳統儀式,是社會風俗文化的折射,在我國古代的傳統中,葬禮有著許許多多嚴苛的規矩和繁瑣程序。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地也逐漸形成了獨特並且簡單的葬禮風氣和習俗。那麼,在北京文化中,北...
「上黨民俗」上黨人對待生死:從始到終周到圓滿
華夏號稱禮儀之邦,一部周《禮》禁錮了中國5000年。大到國事,小到生死,舉凡種種,都有說法。一生一死,是人皆同。上黨人對待生死,從始到終周到、圓滿。 有生就有死,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死是令人...
人生最後一項「通過禮儀」你知道有哪些嗎?
喪葬禮儀,既是人生最後一項「通過禮儀」,也是最後一項「脫離儀式」,它表示一個人完成了他或她一生的全部行程,長期以來,民間普遍認為人死而靈魂不滅,死亡不過是靈魂和肉體的分離,人死後,靈魂不僅仍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