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代文豪卻挖墓成癮,曾想挖武則天墓卻被周總理嚴辭拒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於郭沫若老先生,大家知道的應該不少。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字鼎堂,筆名沫若。

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中國的大文豪之一。

關於郭沫若的文學造詣你是不能否認的,但是現代很多人對郭沫若不感冒,為什麼呢?除了他的人品實在是不敢恭維之外,更重要的是他還熱衷於挖皇陵。

郭沫若老先生,作為一名考古學者,他對發掘古蹟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

而郭沫若最著名的一件事應該就是挖萬曆皇帝的定陵了。

定陵挖掘考古一事,距今已六十餘年,定陵挖掘,也是唯一一次對中國歷史帝王墓的主動考古挖掘。

按照對外的總結報導,定陵考古挖掘號稱是經過慎重選擇、認真論證、報經審批、由專業考古人員實施、有明確學術目的的科學發掘工作。

但很多人不知道,一開始郭沫若最想挖的是永樂朱棣的明長陵。

永樂帝朱棣的寢陵明長陵,是「明陵中規模最大、地面建築最完整」的「地下宮殿」,應該讓其「重見天日,開放為地下博物館」,「不但可以豐富歷史知識,也將使明長陵成為具有世界意義的名勝。

」郭沫若的報告獲得了上級部門和領導的審批通過。

但由於長陵保存完好,陵墓過於複雜,當時又缺乏技術條件,最終選擇了萬曆皇帝的定陵。

此次發掘,考古隊發現了一些古代的皇家喪葬禮儀。

但同時也因為當時的技術手段不足,對皇陵造成了比較嚴重的破壞,定陵挖開後,大量文物立即被氧化、破壞,各種珍貴字畫、絲織品頃刻間灰飛煙滅,連萬曆皇帝的棺槨和屍體都沒有保存下來。

因此,皇陵考古發掘工作被喊停。

定陵挖掘失敗,作為責任人的郭沫若應該痛定思痛,深刻反思,可是郭沫若卻沒有。

後來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乾陵入口被無意中發現,郭沫若又想去挖乾陵。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之墓,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兩位皇帝合葬墓,因此考古價值十分重大。

而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極有可能就在這乾陵之中,郭沫若是極愛文物之人,非常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有幸目睹蘭亭序真跡。

當時為了挖乾陵,陝西還專門成立了「乾陵挖掘委員會」,墓道的清理工作都完成了,就等著打開金剛牆準備進入玄宮了。

這個時候,在郭沫若的大力倡議下,文化部給國務院遞交了《乾陵發掘計劃》,只等著國務院批准。

郭沫若還對周總理說:「裡面肯定有很多珍貴的字畫,很可能有武則天的詩集,王羲之的《蘭亭序》,還有武則天的畫像!一定是石破天驚的大事!」 面對這份計劃書和激動的郭沫若,周總理只說了一句話:「此事留作後人來完成。

」 周總理知道定陵就是郭沫若倡議挖掘的,遇到了很大問題,很多東西都不得保存而被毀掉,所以對挖掘乾陵的事,周總理做了這樣的回答。

1973年,郭沫若還是不忘乾陵,又提議發掘乾陵,周總理又回了一句:「十年之內別開帝王陵!」

對於郭沫若的挖墓癮,我們不知道他是從保護文物,研究歷史的角度出發,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人慾望,這些我們無從得知,但是因為他的草率挖墓,致使珍貴文物損毀這是不爭的事實。

對於這些褒貶也只能向周總理說的那樣:「此事留作後人評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郭沫若現在為什麼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罵?

對於郭沫若老先生,大家知道的應該不少。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字鼎堂,筆名沫若。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中國的大文豪之一,中國新華社更是認為郭沫若先生:「為民族獨立作出了不朽的...

郭沫若為什麼熱衷皇陵挖掘,原來有這麼些原因

說起郭沫若,大家對他的評價一般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魯迅之後中國最厲害的文學大家,也有人說他是文壇「變色龍」。郭沫若還是一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其在甲骨文上的造詣,更是很難有人一整高低,為中國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