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界最大劫難發生,周總理總結「不再挖皇帝陵,財富留給子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郭沫若是我國近代歷史上的文化名人,他精通5國語言,對甲骨文有深刻的研究,他的博學多才,被譽為近代歷史上僅次於魯迅先生的大文豪。

但是,也有人說郭沫若是文化騙子,打著文化和考古的旗號挖掘帝王陵墓,造成大量的文物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受到嚴重破壞。

帝王陵墓,歷來就是古代軍費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是盜墓賊虎視眈眈的地方。

因為古代皇帝往生極樂的想法,生產想盡了世界的榮華富貴,死後也要在陵墓中放入大量金銀珠寶和自己生產喜歡的東西陪伴。

郭沫若將目光放在明朝十三陵中,他和吳晗同時上書,要求挖掘朱棣皇帝的長陵。

挖掘的理由是,朱棣皇帝在世時編著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一定在長陵中,但是由於長陵的挖掘程度太困難了,繼而又把目光轉向了萬曆皇帝的定陵。

雖然這一提議得到了大多數文化人的反對,但是由於當時郭沫若的威望太高了,根本沒辦法撼動,政府也只能同意。

因此,定陵也成為了政府唯一一個同意挖掘的皇帝陵墓。

史書上記載,萬曆皇帝的陵墓從他登基開始建造,花了800萬兩白銀,可以想像其中的奢華。

挖掘前期做了大量的測量工作,當終於將厚重的地宮門打開的那一刻,所有人還是驚呆了。

這裡簡直是現實版的另一個宮殿,羊脂玉的晶瑩剔透和那些金銀珠寶閃閃發光,映照的整個墓室金碧輝煌。

最難得的是那些存放了300多年的字畫和皇帝蟒袍,色彩鮮艷奪目,簡直是古代的藝術品殿堂。

大家被這一幕驚呆了,還沒等所有人反映過來,湧入到墓室的空氣,讓這些絲織品和字畫瞬間碳化,成了一縷黑煙。

搶救性的的發掘,也沒能挽回巨大的損失。

考古隊員在慌亂的搶救中,連皇帝的金絲楠木棺板都被當垃圾扔了出去。

定陵的挖掘成為考古歷史上的慘劇,後期的進駐大盼墓室中的挖掘者也都死的死、瘋的瘋,就連撿到這幅棺木的一對老漢夫婦也離奇死亡。

這一事件造成的影響太大了,考古界人人自危,但是郭沫若並沒有因此而收手,他向政府再次申請要挖掘秦始皇陵墓,被周總理嚴詞拒絕「半個世紀內,誰也不允許挖皇帝陵墓,將這些財富留給我們的子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郭沫若為什麼熱衷皇陵挖掘,原來有這麼些原因

說起郭沫若,大家對他的評價一般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魯迅之後中國最厲害的文學大家,也有人說他是文壇「變色龍」。郭沫若還是一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其在甲骨文上的造詣,更是很難有人一整高低,為中國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