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挖掘為什麼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看完你就知道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定陵是明朝歷史上一位充滿謎團和爭議的君主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及其兩位皇后的合葬陵寢,孰料他死後的三百餘年後,定陵發掘也同樣成為歷史學者和考古學者爭訟不已的話題。

可以說,定陵挖掘是每個如我這樣研究明清歷史的相關從業者甚至愛好者們心裡永遠的傷。

起初,悲劇的主人公並不是定陵,而是同在北京十三陵景區的長陵(永樂皇帝朱棣的陵寢)。

1955年,時任北京市副市長,同時也是知名歷史學家的吳晗,聯合當時郭沫若、沈雁冰、范文瀾、鄧拓等文化界響噹噹的人物呈遞報告,請示發掘長陵。

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鄭振鐸先生、副所長夏鼐先生認為在當時技術條件下無法妥善開掘與保護如此大規模的古墓及其所藏文物,提出反對,可惜未獲採納。

由於長陵面積大、墓道入口,發掘工作難以進行,於是專家組決定先以相對規模較小的定陵試掘。

對於萬曆皇帝來說,閉門墳中睡,禍從天上來。

其實在夏鼐等人力主下,開掘還是對墓葬及文物做了儘量的保護,並建立了定陵博物館。

但是條件所限、經驗匱乏、能力不足,封閉的皇陵空間突然打開,溫濕環境驟變,文物尤其是絲織品還是受到較大損傷,出現變質。

博物館建立以後,館辦公室主任以複製棺槨已經做好為由,命令民工警衛扔棄原金絲楠木棺!破壞性發掘只是一個開始,因為很快文革開始了。

紅衛兵聚集在定陵博物館,把萬曆和兩位皇后的屍體打碎、焚燒!專家被批鬥離開崗位,被打開的皇陵就此擱置,珍貴文物暴露於外界,加速腐朽。

定陵的開掘,點燃了很多人對古墓非理性的狂熱,嗜血的目光瞄準了瑟瑟發抖的皇帝們。

也正是因為定陵發掘的教訓,鄭振鐸、夏鼐呈遞請示,請求就此禁止全國各地發掘帝王陵寢,周恩來總理予以批准,這才挽救了一大批古墓黑雲壓城的危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定陵挖掘為何會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今年是定陵發掘的六十周年。六十年前,作為我國唯一一座有計劃進行考古發掘的帝王陵寢,它曾經轟動世界,然而結果卻令世人無限唏噓。為何選中定陵作為第一個考古對象,又是什麼原因令他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悲劇...

這麼多寶貝都毀了!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下葬之所,這裡埋葬了十三位明朝皇帝,還有皇后,皇子,妃子等百餘人。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墓群,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清朝東陵幾乎已被毀於一旦,現存的中國各代皇帝陵墓中,...

原來郭沫若知道為何禁止挖掘古墓在原因!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帝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正因如此,掌握著全天下的財富的皇帝就希望自己死了之後也能擁有和活著的時候同樣的生活。於是,在他們死後,無數金銀細軟、...

唯一被考古挖掘的皇帝陵墓---定陵

明十三陵,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築,分別建在東、西、北三面的山麓上,既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各陵又自成一個獨立的陵區,陵墓規格大同小異。每座陵墓分別建於一座山前。陵與陵之間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

定陵的秘密

在2015年底一天,十三陵新建地下文物庫房啟用,3000餘件定陵文物重返地下。這些隨葬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的珍貴文物,在地下找到了妥善的存放之處。明代皇帝比較忙碌,多數不太為後世所熟知。其中,...

郭沫若為什麼熱衷皇陵挖掘,原來有這麼些原因

說起郭沫若,大家對他的評價一般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魯迅之後中國最厲害的文學大家,也有人說他是文壇「變色龍」。郭沫若還是一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其在甲骨文上的造詣,更是很難有人一整高低,為中國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