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篆書法篆刻邀請展在石家莊開幕——讓沉睡兩千多年的古中山文字煥發青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山篆書法篆刻邀請展開幕式。

記者 劉延麗 攝

長城網9月16日訊(記者 商棠 劉延麗)讓沉睡兩千多年的古中山文字煥發青春。

9月16日,為期一周的「中山篆書法篆刻邀請展」在河北省會石家莊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20位特邀書法家、篆刻家,來自省會的書法篆刻家及河北師範大學師生代表,社會各界人士共300餘人參加了開幕式。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劉金凱主持中山篆書法篆刻邀請展開幕式。

記者 商棠 攝

中山篆來源於「中山三器」器身銘文。

「中山三器」是中山王鐵足大銅鼎、夔龍飾刻銘方壺、胤嗣刻銘銅圓壺的統稱,出土於河北平山三汲的中山王厝墓。

銘文字形修長、橫平豎直、筆畫挺秀,整體風格端莊華麗,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書法藝術體。

除此之外,銘文也填補了歷史空白,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資料。

河北文史研究館館員、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志平致辭。

記者 劉延麗 攝

本次展覽以弘揚中山國文化為宗旨,以傳承中山篆書法篆刻藝術為主題,以追求「高端、精品、學術」為目標。

展覽籌備歷時六個月。

來自中國大陸的20多個省、市(自治區)以及台灣,日本的共328位書法篆刻家參加了活動。

入選書法作品123幅,篆刻212方,參展作品還有青銅、木雕、刺繡等多種表現形式。

參展者年齡最大的97歲、最小的9歲,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代表性。

河北文史研究館館員、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志平(左一)和人民日報編委、海外版總編輯王樹成(左二)等嘉賓參觀展覽。

記者 商棠 攝

嘉賓簽到。

記者 商棠 攝

著名考古學家張守中先生(右)參觀展覽。

記者 商棠 攝

觀眾參觀展覽。

記者 劉延麗 攝

開幕式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書協主席劉金凱主持。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發來賀信。

連結:

中山國

中山國是白狄族鮮虞部建立的諸侯國,發源於陝西,經山西遷至河北中南部。

中山國春秋始立,戰國中期遷都靈壽(今平山縣三汲村一帶),達到極盛,成為七雄之外最為強盛的「千乘之國」,並有「戰國第八雄」一說。

中山存國200餘年,曾三次崛起,三次滅國,先後被晉、魏、趙所滅,在大國的夾縫中頑強生存。

中山曾同時南戰於趙國,北戰於燕國,並取得勝利。

公元前323年,中山與魏、趙、韓、燕等「萬乘之國」共同稱王,盛名威揚。

20世紀70年代以來,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在平山縣三汲鄉一帶開展田野發掘。

中山王族墓和靈壽古城遺址共出土文物兩萬餘件,揭示出2000多年前戰國中山的歷史、經濟、軍事、文化面貌,是20世紀中國的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

這些文物不但在國內廣泛展出,而且還遠赴法國、日本、德國、義大利、美國、埃及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展出,一時轟動世界,震驚中外,引起了眾多專家、學者研究以及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它的歷史文化價值、科學藝術價值和考古研究價值日漸呈現。

中山篆

中山篆來源於「中山三器」器身銘文。

在眾多出土文物中,尤以「中山三器」最為引人注目,它們是中山王鐵足大銅鼎、夔龍飾刻銘方壺、胤嗣刻銘銅圓壺,出土於河北平山三汲的中山王厝墓。

「中山三器」以其歷史文獻價值之高、刻制銘篇之長、器物製作之精創下三個世間之最:一是歷史文獻價值高。

銘文中承載著大量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信息,填補了史書文獻之不足。

不僅直接讓考古工作者能推斷出王墓以及器物製作的準確年代,還使我們明確得知當時中山國至少有文、武、桓、成、厝共五代國君。

二是刻制銘文長。

三器銘文總和為1101字,其中大鼎銘文有469字,僅次於毛公鼎,創下戰國時期的青銅長銘之最。

三是器物製作精。

除了器物造型優美及鑄造精良外,其銘文字形修長、橫平豎直、筆畫挺秀,整體風格端莊華麗,不僅是青銅器刻銘之絕品,更是非常獨特的書法藝術體,被當今稱之為「中山篆」,具有歷史和藝術研究價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金石筆韻 尋源中山」|付梓成書

編者按:2016年9月14日,「金石筆韻 尋源中山」——黃嘗銘中山篆刻書法展暨中山篆書法交流會在河北野生原度假村隆重開幕。中山國公眾號在之前曾專門報導過此次交流會。活動結束後,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