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晨語--20101007第六功德(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信財精進財戒財慚愧財聞捨財忍辱財定慧財「七聖財」,這是最財富,信為道源功德 ... 在我們這個緣的牽引,發現了這垃圾山的地方,這麼多苦難人,慈濟人不忍心這些孩子 ... Wouldyouliketoreacttothismessage?Createanaccountinafewclicksorlogintocontinue. 首頁 相冊 會員註冊 登入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靜思晨語--20101007第六功德(三) 發表人內容月亮版主文章總數:25866年齡:68來自:台中威望:1651注冊日期:2009-01-11主題:靜思晨語--20101007第六功德(三)  周四10月07,20105:40pmLikeDislike 月亮版主文章總數:25866年齡:68來自:台中威望:1651注冊日期:2009-01-11主題:回復:靜思晨語--20101007第六功德(三)  周五10月08,20105:17pm【證嚴上人開示】四無量心最大富,六波羅蜜具慈悲,四無量心,大家都知道了,慈、悲、喜、捨,這就是學佛行菩薩道最根本,我們若能四無量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的人生是最大富。

慈,是幸福,是平安;悲,就是沒有苦難,假使有人有苦難,我們有餘的力量,去救拔苦難人;喜,每天都很歡喜;捨,有餘能夠捨。

什麼叫做有餘?有心就有餘了,有心,就是幸福了,有心,時時都是平安,這個「有」,就是無量,擁有一切,心很滿足,時時感恩,這種的心態,我們每天都是很幸福,不只是自己很幸福,也是希望人人生活事事有餘,物質有餘、歡喜有餘、捨出有餘,大悲有餘力,這就是最大富的人生。

加上了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波羅蜜,就是具足了悲智雙運的力量,所以世間財物,有形有色就是有限,出世間財物就是無形無量,所以我們人人,抱著這分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工作,所以我們必定要有悲智雙運,所以若具足四無量心的大富,就是財有餘。

六波羅蜜是力有餘,所以這就是悲智雙運最重要的力量。

七聖財:信財精進財戒財慚愧財聞捨財忍辱財定慧財「七聖財」,這是最財富,信為道源功德母,信就是我們修行者最有力,只要你能相信佛陀的教法,我們能受法信受,智慧就開啟無量,所以信就是道源功德母,修行,內修外行全都是因為一念信,所以信,叫做「信財」。

信的財富不是有形,是無形,是功德,內,能很充分的,內心智慧的功德,外面入人群,為人群去施法付出,外行功德,所以信是功德財,信為道源功德母。

再來就是精進,也是「精進財」,我們無論是修行或是在世間,每一個人必定要殷勤,克己、克勤,克儉,這種的殷勤就是精進,對我們修行者,精進不能缺少。

我們若是懈怠,我們就是停滯,哪怕你相信佛法,你不肯向內用功,不肯向外付出,如此就沒有精進,沒有精進就不得法,所以還是要精進。

再來第三就是戒了,學佛若沒有戒,哪怕你是精進、相信,但是你在你的行為規矩上,時時破壞了我們的佛法,破壞了我們自己的人格,所以我們能防非止惡,必定要有戒。

非是錯誤的事,我們能預防,萬一起了惡念時,我們馬上把它停止下來,這就是戒的力量,所以戒真的是無限的力量,叫做「戒財」。

再來第四就是「慚愧財」,人格品德,我們要有慚愧心,我們若沒有慚愧心,很容易犯錯,很容易貢高驕傲等等,所以需要有慚愧,慚已愧人。

慚已,就是我們要常常,好好保護我們自己的品格,我們要做這件事,我們要三思後行,就是要好好思考,我們這麼做人家在旁邊看,我們會不會失掉我們的人格,為了維護自己。

所以常常說,我們要會自愛,不會自愛的人,就是叫做無慚人,不會慚,這慚字就是慚已,我們要自愛。

愧就是愧他人,別人能這樣這麼好地在做,我們為什麼不肯去做呢?別人對我們是什麼看法呢?都沒有去顧慮到別人的看法,人說,三人行有我師焉,好的事我們要去學,別人那麼好,我們怎麼不會學呢?我們做不好的事,不怕別人看,別人批評,這樣叫做無愧者。

所以我們必定要有慚愧,慚已就是自愛,愧人就是不要讓別人批評我們,若能如此,就能自己的人格典範,就能建立起來。

聞捨,我們學佛了,就要聽,我們若不會聽法,不會聞法,我們一切都無知,我們能聽法,我們知道一切的道理,世間財物要會運用,我們要會施捨,所以要捨,不只是財物施捨,最重要的,我們的煩惱,我們的無明,更是要捨掉,這全都是因為聞法,所以叫做「聞捨財」。

再來就是忍辱,世間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我們必定要忍耐,不要一點點不如意就忍不住,我們若忍不住,就容易退失道心了,我們要能精進,必定要有忍辱,所以叫做「忍辱財」,我們若能忍,就海闊天空了。

再來叫做「定慧財」,我們要定力夠,我們若是心不定,則慧不生,若沒有定慧,我們自己的身容易犯錯,我們的心會容易犯規,所以不管是心身口,一定要有定慧,有智慧,我們才不會,身口意三業再去作亂,其至慧能執持我們的慧命,成長我們的慧命,能保護我們的慧命,所以定慧是很重要。

所以說來,我們學佛,不是只要學如何聽經,聽經我們要實行,這七財能豐富我們的人生,能豐富我們的修行,能助長我們信根的力量,所以信為道源功德母。

我們能知道雖然是凡夫,也能為人間做很多事,雖然我們還無法到聖地的程度,卻是我們聞法,我們信受,所以我們能入人群去,所以運用我們的智慧,能斷除一切的無明惑念。

因為人與人之間,這種的環境,使我們容易起無明,所以我們必定要有定慧,我們才不會受周圍的人事物,引誘我們的無明,不只是,不會受周圍的環境、人事,把我們引誘出去,我們還在人群中學會成長智慧,因為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都是在人群中,所以在人群中來斷惑,這就是智慧。

看這麼多人的事,聽這麼多人的事,我們聽了佛法來印證,印證人群中的無明,在人群中,喜怒哀樂中,讓我們了解了佛陀所說的法,我們不要在人群中執著,所以我們自然能斷除迷思惑念,所以這是慧能斷惑能攝理,自然我們就能發揮我們的良能,能攝受一切法,能處理很多人間事。

可還記得一個颶風因緣,牽引著我們到多明尼加去,那時候我們去發放,在發放時,那地點是在一個垃圾山的地方,若想到那時候,記錄回來的畫面,現在記憶猶深,看到那垃圾山,垃圾車來了,孩子大人趕緊圍過來,在那裡搶,搶什麼呢?裡頭能吃的東西,他們的生活就是靠這堆垃圾。

能吃的趕快先拿來吞,拿來吃,止飢,其他的東西就要撿,撿垃圾去賣,他們就是依靠在這垃圾山裡,就是他們的生活來源,看到那些孩子實在很可憐,看到他們住的房子,就是在垃圾堆邊,所有垃圾撿來能搭的,他就它搭起來,就是一間房子了,回想那時候,那個景象歷歷分明,不過,那時候的垃圾山,現在已經完全變了。

在我們這個緣的牽引,發現了這垃圾山的地方,這麼多苦難人,慈濟人不忍心這些孩子沒讀書,不忍心這些人住在這種生活中,所以向政府要求,把這個垃圾山讓慈濟來整理,把整個垃圾山去除,在這個地點,蓋了一所慈濟的中小學,所以常常說,只要你有心,一切都沒有困難。

所以那時候,慈濟人為他們蓋這所中小學,帶動了這個地區繁榮起來了,很多人覺得這個地方環境很好,孩子要讀書很方便,有學校在這裡,所以這附近,變成了一個高級的住宅區了。

甚至我們學校蓋起來,一個月二次,我們為這些孩子送去物資,幫助貧窮的家庭,讓孩子能來讀書,開學那一天,這些孩子身上都亮麗起來了,制服穿得很整齊,在2000年的2月開學到現在,已經有幾次的畢業典禮了。

每一次看到畢業典禮,真的是讓我們很高興,很整齊而且很有規矩,讓我們更歡喜的,就是再去發放文具等等,孩子所需要讀書的東西時,他們的隊伍排得很整齊,較大的就會照顧較小的,叫他們要排好,甚至教大家要放掌。

又再教每個人鈕釦要扣好,每個鈕釦都要扣好,所以甚至也會伸手幫他扣,就會教他們衣服要穿整齊,站整齊,手要放掌,真的是,大的能教小的,這不就是法脈相傳嗎?雖然離我們那麼遠,卻是慈濟人,這個精神他們傳去了,他們能傳,傳我們的法脈,落實在遙遠的國家。

慈濟人有心,有心就沒有困難,所以他們相信,他們精進等等,七財他們都具足了,這是慈濟人在遙遠的國家,具足七財富,所以他能在那個地方如此發揮,慈濟人那念信心。

信為道源功德母,所以他們發揮了四無量心,人人力有餘,財有餘,難道那些住在多明尼加的,每個人都很富有?不是,是因為他有四無量心,不斷產生了,那分的力量,那分的愛,點滴累積,如此以四無量心去付出。

所以四無量心是最大富,用六波羅蜜是悲智雙運,在那裡為他們蓋學校,都愛投入去陪伴、去輔導,這不就是具足悲智雙運嗎?這悲智裡頭,就是有這個「七聖財」在,所以信心、精進心、戒心、慚愧心、聞捨心、忍辱心、定慧心,有心、有力、有財富。

各位,學佛我們不離開這種法:【無量義經集選】雖未得住不動地慧能斷惑能攝理譬如王子雖稚小能理國事號群僚自然就能召集了,很多人一起來做,天下事一個人做不完,若能很多人一起來做,世間沒有困難的事,很佩服在多明尼加,能把一座垃圾山,變成了一個高級住宅區,一個最優良校風的學校,中小學,真的有心就沒有困難了,非常的感恩,所以也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LikeDislike  靜思晨語--20101007第六功德(三) 第1頁(共1頁) 相似主題 相似主題» 20101007--HoldingOntoOurVowtoWalktheBodhisattvaPath(千里求法意志堅)這個論壇的權限:您無法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 菩提法水 ::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前往: 選擇一個版面||--閒聊與交流|   |--公告區|   |--閒話家常|   |   |--節慶與祝賀|   |   |--感動與感性|   |   |--生活小常識|   |   |--雜談與閒聊|   |   |   |--自我介紹|   |   |--介紹自己|   |   |--介紹伙伴|   |   |   |--論壇問題建議區|   |--生活禪話|   |--惟禪思惟(MeditationSway)|   |--明智心語圖文版(Jack'sReflection)|   |--論壇教學區|   |--菩提法水|   |--人間菩提|   |--靜思晨語|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   |--靜思晨語--法華經2011|   |   |--靜思晨語--法華經HD|   |   |--靜思晨語—靜思妙蓮華|   |   |--晨鐘起薰法香--靜思妙蓮華|   |   |   |--菩提心要|   |--證嚴上人開示|   |--經典專區|   |--法喜充滿|   |   |--衲履足跡|   |   |--手語印記|   |   |--回眸來時路|   |   |--點滴法水|   |   |--證嚴法師說故事|   |   |--人生吶療癒果實|   |   |   |--TheSupermeWisdomonEarth|   |--傳法網--我們共創一個讓人人可以自覺與歡喜的傳法平台|   |--馬鳴講堂|   |--對話錄|   |--探索學苑|   |--探索遊戲|   |--奈普敦週刊|   |--探索教育|   |--探索教育團隊公佈欄|   |--探索教育問題|   |--探索教育遊戲|   |--探索課後心得|   |--探索教育研究|   |--探索任務協調|   |--探索課程規劃|   |--問題與討論|   |--生涯規劃問題|   |--人資管理問題|   |--學校教育問題|   |--領導修練問題|   |--人際關係問題|   |--壓力調適問題|   |--讀書會|   |--佛遺教經(遵佛遺教)|   |--妙法蓮華經(靜思妙蓮華)|   |--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三十七助道品|   |--無量義經|   |--人有二十難|   |--原來素食最健康(齋戒素食的好處,一起來勸素)|   |--佛學名辭釋疑|   |--精選佳文|   |--健康管理與壓力調適|   |   |--調心(如何心安理得)|   |   |--調身(如何活動筋骨)|   |   |--調食(如何吃的正確)|   |   |--調眠(如何睡眠安穩)|   |   |--調息(如何悠遊自在)|   |   |--醫學常識|   |   |--健康管理|   |   |   |--家庭親子與情感幸福|   |--生涯規劃與個人成長|   |--人際溝通與朋友情誼|   |--智慧修行與德性修養|   |--環境保護與綠色生活|   |--好書推薦與讀書心得|   |--優質影音|   |--環境保護|   |   |--草根菩提|   |   |   |--宗教心靈|   |--健康生活|   |--文化藝術|   |--管理領導|   |--教育發展|   |--探索教育|   |--專業講師|   |--課程規劃|   |--需求調查|   |--活動帶領|   |--班級帶領|   |--表達技巧|   |--專業知識|   |--資源分享|       |--教學檔案|       |--網路資源|   |--資源與分享    |--心得分享    |--會員專屬分享區    |--相關網站分享    |--優質影音分享  Freeforum | ©phpBB | 免費論壇互助中心 | 聯絡 | 違法舉報 | Latestdiscussion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