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心理學!(增訂版) - 博客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大眾媒體上、心理勵志書籍中,到處都能找到關於人際關係、情緒管理、提昇腦力乃至減重等等問題的看法或建議,好像人人都能對心理方面的問題提出見解。

這些資訊琳瑯滿目、 ... 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博客來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0結帳 您好 ( 登出 )     登入     加入會員 購物金 購物金 0 儲值金 0 E-Coupon 0 張 單品折價券 0 張 會員專區 電子書櫃 線上客服 繁體 關閉廣告 展開廣告 回博客來首頁 客服公告:配合政策、堅守防疫,各項服務提醒說明詳情 移動滑鼠展開全站分類 :::全站分類 全站分類 旗艦店 :::網站搜尋 全部 展開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影音 百貨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禮物卡 搜尋 熱門關鍵字 開運農民曆 一整年的早餐電影 金老佛爺 下學期全攻略 中文書 2022國際書展 2021年度百大 新書 預購 排行榜 選書 即將出版 特價書 香港出版 讀者書評 出版社專區 分類總覽 博客來中文書心理勵志心理學概論/入門商品介紹 主題活動 試閱 這才是心理學!(增訂版) HowtoThinkStraightaboutPsychology(9thed.) 已追蹤作者:[ 修改 ] 確定 取消 作者:KeithE.Stanovich   新功能介紹譯者:楊中芳出版社:遠流   新功能介紹出版日期:2010/02/26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50元 優惠價:9折315元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98元 優惠折扣2/7會員日─鑽石/白金會員結帳滿千再88折,部份除外優惠折扣2/7會員日─黃金/一般會員結帳滿千再9折,部份除外 【分級買就送】會員日:分級VIP會員最高送1.5%OPENPOINT(部份除外)  運送方式:臺灣與離島海外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可配送點:全球可取貨點: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 載入中... 我要寫評鑑 分享 上頁下頁   內容簡介   在大眾媒體上、心理勵志書籍中,到處都能找到關於人際關係、情緒管理、提昇腦力乃至減重等等問題的看法或建議,好像人人都能對心理方面的問題提出見解。

這些資訊琳瑯滿目、甚至互相矛盾,當我們想要了解、改變自己或別人時,到底該選擇相信什麼?   探索難測的人心,已有長久的歷史,而科學的心理學卻是一門年輕的學科,難免遭受到許多的質疑。

史坦諾維奇教授為了讓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能受到應得的重視及合理的應用,以富有邏輯又不失風趣的方式,搭配簡潔具體的實例和最新的研究資料,說明研究者如何透過系統化的實徵研究、可公開重複驗證與評鑑的程序,逐步描繪出人類心智的真實面貌。

  解釋、預測和改變人們行為與意識的心理學知識與所有人息息相關,只要能掌握書中提出的科學原則,就能讓有心投入心理學研究的學生增進批判性思考的技巧,也能幫助想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心理學的大眾判斷資訊的可信度,避免受到錯誤行為理論的傷害。

  以科學的精神、用科學研究的方法與工具探討人類的行為,豐富我們對自身及環境的理解──這才是心理學! 作者簡介 史坦諾維奇(KeithE.Stanovich)   是國際知名的應用認知心理學家,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人類發展與應用心理學系應用認知科學講座教授,研究領域主要在閱讀與推理方面。

他是美國心理學會(APA)及美國心理協會(APS)會士。

1990年任教於美國奧克蘭大學時,成為同時獲頒該校卓越研究及卓越教學兩個?項的第一人。

其他代表著作包括:WhatIntelligenceTestsMiss(本書獲頒2010年葛洛麥爾教育獎〔GrawemeyerAwardinEducation〕)、TheRobot'sRebellion、DecisionMakingandRationalityintheModernWorld、WhoIsRational、ProgressinUnderstandingReading等書及數百篇學術論文 譯者簡介 楊中芳   芝加哥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曾任教於華盛頓大學、南加州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大學,現任廣州中山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著作包括:《廣告的心理原理》、《如何研究中國人》、《如何理解中國人》;編著有:《中國人.中國心》(三冊)、《中國人的人際關係、情感與信任》、《華人本土心理學》、《本土心理研究取徑論叢》(皆由遠流出版)等書。

本書初譯稿由廣州中山大學心理學系2001屆研究生完成,該系其他學生也參與校譯工作。

  目錄 這才是心理學!(增訂版)目錄□《大眾心理學叢書》出版緣起□專文推薦/遠處的太陽正慢慢升起,照亮了我案頭的書! 曾志朗□增訂版譯序□譯序□前言 第1章活力十足的心理學31佛洛伊德盛名之累32現代心理學的多樣性34用科學來一統心理學39那麼,到底什麼是科學?42心理學與世俗智慧:「常識」的困惑50作為一門新興科學的心理學54摘要56 第2章可證偽性57理論與可證偽性標準59科學中的錯誤:步步逼近真理77摘要81 第3章操作論與本質論83為什麼科學家不是本質論者84心理學中的操作性定義95摘要109 第4章見證敘述和個案研究證據111個案研究的作用114見證敘述為什麼沒價值:安慰劑效應117「鮮活性」問題121見證證據為偽科學敞開方便之門133摘要140 第5章相關和因果143第三變數問題:古德伯格與癩皮病145方向性問題151取樣偏差153摘要159 第6章一切盡在掌控中161史諾與霍亂163比較、控制和操弄164摘要189 第7章「但真實生活不是這樣的啊!」191自然性不是必要條件192心理學理論的應用203摘要214 第8章避開愛因斯坦症侯群215關聯原則217證據交集:在缺陷中進步224科學研究的共識233對絕望者的勸喻242摘要248 第9章哪有什麼「魔術子彈」249交互作用的概念252單因解釋的誘惑256摘要260 第10章人類認知的罩門261「張三李四」統計學264機率推衍與對心理學的誤解266機率推衍的心理學研究269摘要281 第11章心理學中的偶然283試圖解釋偶然的壞習慣284偶然與心理學291接受錯誤以減少錯誤:臨床式與精算式預測299摘要310 第12章讓人瞧不起的心理學311心理學的形象問題312心理學和其他學科322我們是自己最可怕的敵人325每個人不都是心理學家嗎?:行為的內隱理論334抵制科學心理學的來源336結語343參考文獻345 看更多   序 前言   在人類知識的滄海中,有這樣一套知識體系,它尚不為大多數人所知,卻關係到人類各式各樣的行為和意識,我們可以用它來解釋、預測和控制人的行為。

懂得這套知識體系的人可以用它來分析其他人,並能夠更完整、更精確地理解決定他們行為和想法的真正原因。

  可能令你驚訝的是,這套不為人知的知識體系,竟會是心理學!   當我說心理學仍不為人知時,你一定心想我是在開玩笑吧。

因為現在書店裡充斥著大量標示心理學為主題的書籍,電視和廣播每天頻頻播放關於心理學的脫口秀,許多雜誌內的文章在論及不同話題時也經常引用一些所謂「心理專家」的言論,我們怎麼能說沒有人知道心理學呢?然而,就某種至關重要的意義而言,心理學確實仍是一個不為人知的知識領域。

  儘管心理學似乎得到很多媒體的關注,但是這個知識體系的絕大部分內容仍不為大眾所知。

那些透過大眾傳媒傳播的「心理學」知識,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種幻象。

很多人不知道他們在書店看到的大部分所謂心理學書籍,都是一些在心理學界根本站不住腳的人寫的;很多人也不知道多數在電視上被貼上心理學家標籤的那些人,根本得不到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APA)和美國心理科學學會(AmericanAssociationforPsychologicalScience,APS)的認可;他們更不知道,大多數高曝光率的心理學「專家」,對心理學領域知識的累積未曾做過任何貢獻。

  傳媒對「心理學」話題的短期炒作,不僅向大眾傳遞許多不準確的訊息,還模糊了人們對心理學領域中真正的、正在發展的知識體系的認識。

大眾不能肯定到底什麼是心理學,什麼不是,也不知道如何自主地評估媒體上流傳的關於人類行為的言論。

更麻煩的是:很多人利用大眾沒有評估能力和技術的弱點,或利用他們認為心理學言論無從評估的錯誤觀念,正在謀取私利。

這種認為心理學言論無法評估的謬論─有時也被理解為「心理學沒有行規」,因此可以百無禁忌地「任憑做什麼都行」的想法─在當下處處可見,對社會危害極大,本書將詳細討論。

很多偽科學正是利用大眾的這些無知,大行其道,從中獲取暴利,搖身演變成各類價值上百萬美元的產業。

人們並不知道許多偽科學(例如占星術、通靈手術、速讀、生物節律、觸摸治療、潛意識自療錄音帶和通靈偵探等)宣稱的真理,其實已證實是錯誤的。

本書提及的這些偽科學行業,助長了媒體對科學做出聳人聽聞報導的趨勢。

這種趨勢對心理學的危害遠甚於其他學科,理解其中的原因,是學習如何正視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環節。

  本書不是寫給即將成為心理學的研究者看的,而是為一個更大的讀者群─應用心理學資訊的人─寫的,本書適用於初學心理學的學生,也適用於透過大眾媒體對心理學知識有些了解、又想知道如何評價這些資訊之合理性的廣大讀者。

  本書不是一本介紹心理學的正規入門書,它沒有總結心理學領域已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

實際上,要糾正大眾那些已經被傳媒誤導的對心理學的看法,單靠到大學選修一門心理學導論的課程可能是不夠的,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因為很多對心理學大有興趣的外行人,他們沒時間、沒錢或沒機會到大學參加這種正規的學習。

更重要的原因是,作為一名大學心理學課程的教師,我不得不承認我和我的同事在教心理學時,也常常沒能好好引導初學者對心理學這門科學有正確的理解。

因為初級水準的課程設計中,通常沒有包括對批判性分析思維技巧的訓練,而這正是本書的焦點所在。

作為教師,我們常常只會忙於將「研究發現」塞入教學「內容」。

每次我們和學生討論到諸如媒體眼中的心理學等稍微偏離教學大綱的話題時,都會感到內疚,並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因為離題,而不能在學期結束前教完自己真正想講授的內容。

  讓我們看看目前現有的一般心理學導論教科書,它們很多都有六到八百頁那麼厚,其中參考了幾百個已出版著作中的研究。

當然,材料如此豐富並沒什麼錯,至少它反映了心理學知識的不斷增長。

但這種情況也會帶來一些負面效果,教師常常只忙於塞給學生一大堆理論、事實和實驗,而沒時間回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提問,也來不及糾正他們的錯誤觀念。

這主要因為教師(包括入門類教科書的作者)想當然地認為只要學生接觸夠多的心理學研究,自然就可以從中推斷出他們所提問題的答案。

他們希望學生可以從對心理學各領域研究之討論中,自行挖掘出隱藏其中對各類問題的答案;但是這個希望往往落空,因為到這門課的最後復習階段─經常是學期結束前的學習輔導時段─教師才震驚和沮喪地發現,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及說法,應該在課程開始第一天就提出來討論的,而不是最後一天。

比如有學生提出:「既然心理學實驗不同於實際生活,那麼這些實驗能告訴我們什麼呢?」「心理學可以像化學那樣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嗎?」「可是我在電視上聽一位臨床心理學家講的,正好與我們教科書上說的相反!」「我認為這個理論毫無價值─因為我弟弟的行為和它說的截然相反。

」「心理學不過是些一般常識而已。

不是嗎?」「每個人都知道什麼是焦慮─為什麼還要費工夫去定義它呢?」對很多學生而言,這些問題是沒辦法僅靠思考書中的內容找到答案的。

在本書中,我將明確回答上述這些問題及相關的評述,並澄清這些問題背後所反映的種種困惑及疑慮。

  非常可惜,有些研究結果顯示一般「普通心理學」課程,出乎意料之外地,並沒有去糾正新生們對這個學科的誤解(Keith&Beins,2008;Standing&Huber,2003;Taylor&Kowalski,2004)。

這就是為什麼我要寫本書的原因─彌補這一缺陷。

心理學可能比其他任何科學更需要批判思考能力,來引導學生將圍繞著科學麥穗的雜草剷除。

這種批判思考能力是學生欲獨立評價心理學資訊所必須掌握的。

  即使若干年後學生不再記得心理學入門課程中的內容,但仍然可以運用本書涵蓋的基本原理評判有關心理學的言論。

就像學生即使把艾瑞克森(E.Erikson)的人生發展階段論完全忘記了,也仍可運用本書介紹的思維工具,辨別在媒體中不斷湧現的心理學資訊的真偽。

一旦掌握這些終身受用的思維技巧,就有助於我們評判各種理論主張。

首先,它將使我們對那些看似合理的事實做初步、總體的判斷。

其次,這些技巧可以作為評估「專家」觀點可信度的標準。

在這個複雜的社會裡,人們愈來愈依賴專家的觀點;所以在獲取知識時,判斷專家觀點的可信度就更加重要了。

這些批判性思考技巧不只可運用於各個學科或整個知識體系,在心理學領域裡尤其重要,因為大眾傳媒常常歪曲這個領域的內容。

  對任何試圖阻止心理學受到曲解的努力,許多心理學家都抱著悲觀的態度。

雖然這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如果就此放棄,這種曲解就會愈來愈嚴重。

我這本「消費者指南」式的書,就是想表明,我們不能讓這樣一個惡性循環,成為纏住心理學的魔咒。

  儘管我很高興這本《這才是心理學!》能夠改版這麼多次,但有些遺憾的是,本人當初撰寫本書第一版的理由及目的,至今依然沒有改變。

媒體對心理學的介紹仍然像以前一樣的誤導大眾,而學生在開始上心理學入門課程時,對心理學的誤解還是與以往一樣多。

這導致本書以後幾個版本之出版理由與目的,都和第一版一模一樣。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我的寫作初衷現在已經得到愈來愈多心理學教師的回響。

史丹佛大學  (StanfordUniversity)心理學家謝帕德(R.Shepard,1983)表達了與本書寫作初衷相同的看法:「雖然大多數心理學的本科生也許不會走上科學研究之路,但我們仍然希望他們有能力評估那些片面、幼稚、混亂及誇張的報導,這些報導不斷地出現在媒體上,自稱是社會科學的『新發現』……那些認為可以通過未經驗證的常識,或更糟糕的,可以通過星相學之類毫無實驗根據的偽科學,就能達到對人類行為和心理現象的充分了解之謬論,勢將不斷地向我們提出挑戰。

」(p.855)   本書的目的是對批判性思考技巧作簡略的介紹,這些技巧將幫助人們更有效的理解心理學的議題,以及他們周遭世界所發生的事。

  第九版更新內容   第九版的《這才是心理學!》,結構上沒有很大的改動,因為在前面的一個版本中,已經對其中一章做了較大的重組。

各章節的內容和順序也保持原樣。

順應審核者和讀者的要求,這一版與第八版的長度相同。

讀者和使用者都不希望本書篇幅增大,因此,這一版沒有這樣做。

我只是繼續翻新了一些書中所舉的例子(但是保留了讀者喜歡的)。

  最重要的是,我用了最近的研究和議題替換過時的事例。

我也極力引用與本書提及的各種概念和實驗相關的最新研究資料。

因此,在這一版中有大量的新引文(共190處),讀者在此可以繼續得到所有例子和概念的最新參考資料。

  本書出版的宗旨一直保持不變─簡略介紹批判性思考技巧,幫助學生更有效的理解心理學的議題。

在1990年代,大學教育裡強調批判性思考技巧的呼聲愈來愈高(Abramietal.,2008;Sternberg,Roediger,&Halpern,2006)。

的確,有些州立大學系統已經進行加強批判性思考教育的課程改革。

與此同時,也有其他教育學學者認為,批判性思考技巧不應該脫離特定的學科內容。

而《這才是心理學!》正好融合了這兩個觀點,幫助教師在教授豐富之現代心理學知識的同時,也傳授批判性思考的技巧。

  歡迎讀者把對本書的批評意見寄到下面的地址和我交流:KeithE.Stanovich,DepartmentofHumanDevelopmentandAppliedPsychology,UniversityofToronto,252BloorSt.W.,Toronto,Ontario,Canada,M5S1V6.E-mail:[email protected]

看更多   詳細資料 ISBN:9789573266051叢書系列:大眾心理館規格:平裝/368頁/16k菊/14.8x21x1.84cm/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心理勵志>心理學>概論/入門   內容連載 第11章 心理學中的偶然在上一章,我們討論了機率趨勢、機率性思考和統計推衍的重要性。

本章將繼續這一討論,但是重點放在對隨機性(randomness)和偶然(chance)這兩個概念的理解困難上。

我們將強調人們經常由於不能領會偶然這一概念如何徹底地融合在心理學理論中,以致誤解了研究對臨床實踐的貢獻。

試圖解釋偶然的壞習慣人類的大腦已經演化到一個程度,能讓我們不懈地尋求世界上事物存在的各種樣式。

對於身邊發生的事物,我們總想尋找它們之間的關係、對它們進行解釋並尋求這些事物背後的意義。

華爾哥(E.Wargo,2008)在美國心理學會的一份學刊《觀察者》(Observer)上寫道:「人腦可以說是一個連接因果的器官─一個永不言倦的意義追尋者。

」(p.19)心理學家曾研究人們這種強烈的、尋找現象背後結構的習慣是怎麼回事。

他們發現這種習慣是人類智力的一個特徵,而且可以說是,人類資訊處理及知識獲取領域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背後的真正原因。

然而,人類認知過程的這種極具生存適應性的特點並非十全十美,有時還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障礙。

例如,當環境中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讓人們進行概念化時,還一味地尋求用概念來理解事物,就是一種不良的適應行為。

那麼,到底是什麼東西在人類認識的這一突出特點上製造麻煩呢?又是什麼東西給我們尋求結構這一過程帶來困擾,以致阻礙了我們對事物的理解?對,你猜對啦!是機率。

更具體的說:是偶然和隨機性。

偶然和隨機性是我們周圍環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偶然和隨機性的規律是支配生物演化和基因重組的機制,物理學也運用偶然的相關統計規律來解釋物質的基本結構。

自然界發生的很多事情都是穩定的、系統的、可解釋的因素與偶然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回想前面談到的一個例子:吸煙導致肺癌。

生物學上系統的、可解釋的因素,把吸煙和某一疾病之間建立關聯,但這並不表示所有吸煙者都會罹患肺癌,這種趨勢是機率性的。

也許,最終我們能解釋為什麼有些吸煙者不會罹患肺癌,但是在現階段,這種不穩定性必須歸因於決定一個人是否感染某一疾病的大量偶然因素。

在上面的例子中,當我們說一件事決定於偶然時,並不必然表示它是不確定的,而只是說它是當下無法確定的。

例如,說拋擲一枚硬幣是偶然事件,並不是因為當我們透過測量拋擲的角度、硬幣的金屬含量以及許多其他變數等,都不可能確定拋擲的結果。

實際上,這些變數的確決定了拋擲硬幣的結果。

但正是因為在每一次拋擲時,我們沒有比較簡易快捷的方法測量這些變數,所以才視之為一個偶然事件,一次拋擲的結果不是具有不確定性,只是在當下無法確定。

世界上的許多事件不能只運用穩定的、系統的因素完全解釋清楚,至少現在還不能。

當現時還沒有系統因素可以解釋某一現象時,我們喜歡尋求結構的腦袋通常並不會因此而停止工作,它會去找一個毫無意義的理論強加在原本是隨機的研究數據上。

心理學家曾對此現象進行實驗研究。

研究者在一種實驗情境中,要求受試者觀察在許多不同維度上變化的一系列刺激物,並告訴他們其中的一些刺激物是屬於一類,其他的則屬於另一類,受試者的任務是猜測每個刺激物屬於哪一類。

實際上,研究者是把刺激物隨機歸類,因此,除了隨機性,並沒有任何其他規律。

但是,受試者很少敢做隨機猜測,相反地,他們通常處心積慮的虛構一個複雜的理論,以解釋他們對這些刺激物的分類。

看完整內容連載 會員評鑑 TOP 會員評鑑等級 ,共 5 位評分。

我要寫評鑑 感謝您為本商品發表您的看法,這是專屬於博客來會員的發表園地。

看更多書評請前往【讀者書評】專區 全部(5) 良好(4) 普通(0) 極差(1) 無評鑑(0)   主題活動 104學年高中職閱讀推薦TOP100 103學年高中職閱讀推薦書 2011全國高中職老師推薦了什麼書,今年必看?超過百所學校師長特別推薦!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

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同類商品新上架 1. 不許你胡說,好的話術可以拯救世界:社交、演講、求職、辯論……一本在手,口才我有! 2. 你知道的太多了!人格心理學、行為心理學,只要你會呼吸,就能搞懂的日常心理學 3. 跳出限制:從想法到實際行動的指南NLP 4. 植病科學行者的人生機緣 5. 如果,蝴蝶翩翩套書(破繭而出的蝴蝶+想飛的毛毛蟲) 本類新品熱銷 1. 做自己,為什麼還要說抱歉? 2. 男孩、鼴鼠、狐狸與馬 3.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暢銷300萬冊!英國心理諮商經典,附《蛤蟆先生勇氣藏書卡》組) 4. 時間,才是最後的答案 5. 傻瓜一直在路上:生命的練習曲 本類暢銷榜 1.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2. 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完結篇:人生幸福的行動指南 3. 故事裡的心理學(上+下,全套共兩冊) 4. 愛的藝術(史上最暢銷心理學不朽經典世紀新譯本):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談愛的真諦,一本學習如何去愛的聖經 5. 死亡與生命手記:關於愛、失落、存在的意義 訂閱電子報 想獲得最新商品資訊,請訂閱免費電子報 關於我們 關於博客來 關於PCSC 隱私權政策 服務條款 人才募集 利害關係人專區 會員服務 加入會員 新手上路 會員分級 訂閱電子報 24小時隔日取貨 行動博客來 切換行動版 合作提案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加入供應商 AP策略聯盟 異業合作 客服中心 查詢帳號密碼 客服信箱 客服中心Q&A 線上客服 好站連結 OKAPI 閱讀生活誌 青春博客來 售票網 博客來Youtube 博客來粉絲團 得獎認證 天下雜誌2017金牌服務大賞 2016新世代最嚮往企業 SSL憑證服務 數位時代2012年台灣網站100強 電子發票推廣標章 dpmark資料隱私保護標章 數位時代2011台灣電子商務TOP50強 行政院環保署B2C網購包裝減量標章。

包裝減量。

環保材質。

循環包材。

客戶服務專線:02-26535588傳真:02-27885008服務時間:週一~五8:00~19:00,週六~日、例假日9:00~18:00,365天全年無休 博客來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臺灣115台北市南港區八德路四段768巷1弄18號B1之1  食品業者登錄字號:A-196922355-00000-9 Copyright©since1995books.com.tw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