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罕見疾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媒體中常見之罕見疾病. 障礙類別. 特性. 普瑞德威利症候群【小胖威利】. 為第十五對染色體出現缺陷導致的疾病,新生兒時期的病童會呈現肌肉張力差、餵食困難、生長緩慢 ...    現在位置:特教組首頁>特教宣導 > 常見罕見疾病     身心障礙類別          國際身障日          常見罕見疾病   媒體中常見之罕見疾病 障礙類別 特性 普瑞德威利症候群【小胖威利】 為第十五對染色體出現缺陷導致的疾病,新生兒時期的病童會呈現肌肉張力差、餵食困難、生長緩慢及體重不易增加等情況,但2-4歲時突然食慾大增且無法控制,對食物有不可抗拒的強迫行為,因此導致體重持續增加及嚴重肥胖,並有許多身體及心理的晚併發症狀。

成骨不全症【玻璃娃娃】 因先天遺傳缺陷引起的第一型膠原纖維病變,導致骨骼強度耐受力變差而容易脆弱骨折的疾病。

除生理上病變,長期受限於骨骼畸形及行動不便,影響學生學習與社會參與意願,其心理障礙必須有人協助跨越。

脊髓性小腦萎縮症【企鵝家族】 最大特徵為小腦病變而導致運動和平衡的失調。

患者通常無法完整的完成一個動作,走路時會搖搖晃晃、兩腳張開、容易跌倒,而被暱稱為「企鵝家族」。

而口齒不清與吞嚥困難亦為其特徵之一,其他還有抽搐,肢體不自主顫抖等與柏金森病類似症狀,但其心智能力通常無異常,思想跟普通人一般,只是身體漸失控制。

黏多醣症【黏寶寶】 單基因遺傳病,且均以隠性遺傳方式,由無症狀帶病因的母親或父親雙方將”隠而不顯”的基因缺陷遺傳給子女,使得子女體內細胞無法產生分解黏多醣所需的酶,導致黏多醣這個大分子漸漸堆積在細胞、結締組織及許多器官中,而傷害器官的結構與功能。

罹病的小孩出生時並無異狀,而年齡增長,體內累積過多的黏多醣症,影響其智力、外貌及骨骼發展。

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羅倫佐的油】 又名ALD,為腦內失去髓鞘化白質化的遺傳病。

患者髓鞘脫失,腦部的神經細胞因此被摧毀,進而影響神經傳導。

魚鱗癬症【穿山甲人】 分為先天及後天性,皮膚表面呈魚鱗狀片片脫落,全身經常起水泡、通紅,又稱「紅孩兒」。

嚴重者往往皮膚有惡臭味,但不具傳染性。

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泡泡龍】 全身容易起水泡,除皮膚外,口腔內膜、消化道也會產生水泡,情形往往持續一輩子。

長期可能貧血、營養不良、皮膚變形、肢體萎縮、關節攣縮或皮膚癌,面臨截肢的最終命運。

然而其他方面與正常人無異。

雷特氏症 為廣泛性發展障礙,好發於半歲至2歲的女童。

在一段正常成長期後逐漸發生全面性(包括語言、社會、動作功能等)嚴重發展退化現象(如:頭圍增長減緩,失去有目的性的手操作能力),且合併出現手部無意義的重覆動作。

智能多在重度或極重度智能不足範圍,無法達成良好排泄控制,有明顯肢體活動協調障礙,可能發生痙攣。

白化症 先天性遺傳疾病,患者先天缺少一種有助酚性化合物氧化成黑色素的一種氧化酵素-酥胺酸酶,所以無法製造黑色素,因此外表的頭髮及皮膚均呈白色、眼睛虹膜也呈紅色。

患者對光線異常敏感、畏光、視力差、皮膚容易被陽光灼傷,需以防曬措施加以保護,但仍是皮膚癌高危險群。

早老症 患有早老症的孩童在出生時看似正常,但約6-12個月大時會慢慢出現加速衰老症狀,有皮膚改變及體重不易增加的問題。

其特徵會在2歲內開始出現,如:典型鳥型臉、髋部及近端肢體出現硬皮性變化、皮膚變的較厚且無彈性、皮下脂肪大量減少,頭髮及眼睫毛會逐漸掉落,甚至秃頭、青筋突出等。

一些老年疾病可以在約5歲的兒童身上看到,如:高血壓、心痛、骨質疏鬆、中風等。

其存活年齡為8-21歲,平均存活年齡是13歲,患者常在10-20歲因心血管問題而失去生命。

亨汀頓氏舞蹈症 其症狀大多是先自手指等末梢肢體開始出現輕微跳動,接著延伸至手腕、手肘關節等處,之後整隻手臂也都出現幅度小且慢但連續性的跳動,隨著時間越長,動作幅度越大,到後期則是全身性扭動;因不自主的扭動所以會出現類似扭腰、擺臀、手舞足蹈等怪異動作,影響病友的姿勢與走路樣子,漸漸也無法走路。

而臉上與頸部肌肉也會發生緩慢跳動,造成病友出現擠眉、聳肩、扭頭、眨眼等行為。

資料來源:102年10月臺南市政府教育局編印「臺南市特殊教育學生家長資源手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