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脾臟是脊椎動物的一種外周淋巴器官。

人類的脾臟位於腹腔的左上方,由紅髓、白髓、邊緣區,以及將之被覆的被膜、小樑組成。

健康成人的脾臟約重150-200克 :68。

脾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本文著重介紹現代解剖學的脾,關於傳統中醫所指的脾,詳見「脾(臟腑)」。

脾臟脾臟脾臟的臟面。

中間有血管的部分即爲脾門細節發育自背腸繫膜(英語:dorsalmesogastrium)間充質系統免疫系統(淋巴系統)動脈脾動脈(英語:Splenicartery)靜脈脾靜脈(英語:Splenicvein)神經脾神經叢(英語:Splenicplexus)識別標示拉丁文splen,lien希臘文splḗn–σπλήν[1]MeSHD013154TA98A13.2.01.001TA25159FMAFMA:7196格雷氏p.1282解剖學術語[編輯於Wikidata] 脾臟是脊椎動物的一種外周淋巴器官[2][註1]。

人類的脾臟位於腹腔的左上方,由紅髓、白髓、邊緣區,以及將之被覆的被膜、小樑組成。

健康成人的脾臟約重150-200克[3]:68。

活體時,脾爲暗紅色,質軟而脆,在受嚴重撞擊時容易破裂[4]:129。

脾是人類成體最大的淋巴器官。

在成體內的主要功能爲儲存免疫細胞、濾血以及儲血[5]。

脾臟內有各類淋巴球,主要由B細胞(大約60%)和T細胞組成,另外亦有少量NK細胞,當身體受病原體入侵時,脾內的免疫細胞即會做出免疫反應。

脾臟的濾血作用則主要由巨噬細胞執行。

脾內的巨噬細胞可以清除血液中的異物、抗原,以及衰老的紅血球[6][7][4]:132。

另外,脾內可以儲存一定的血液,馬、犬的脾臟的儲血量甚至可達總血量的1/4,但人脾儲血量較少,只有40毫升。

身體缺血時,脾臟被膜和小樑中的平滑肌可發生收縮,將其中的血液擠出[5]。

在胚胎發育早期,脾亦有造血功能,但紅骨髓開始造血後,脾即逐漸喪失造血功能,惟成年後,脾內仍有少量造血幹細胞,當身體嚴重缺血或出現嚴重造血障礙時,脾可恢復造血功能[2][4]:35。

目次 1外觀與位置 2發育 3功能 4構造 5醫學影像 6中醫中的「脾」 7註釋 8參考 外觀與位置[編輯] 人體的脾臟位於腹腔左上方,與第9-11肋相對,長軸與第10肋一致。

脾可分爲光滑隆凸的膈面、和凹陷的臟面兩面。

臟面前上方與胃底相連,後下方與左腎和左腎上腺相連。

神經、血管自臟面中央的脾門處出入脾臟。

脾臟除與胰腺連接處和脾門處外,均被腹膜包裹。

腹膜鄒襞形成的韌帶對脾起了支持和保護的作用[4]:129。

脾臟在活體時爲暗紅色,上緣較銳,有2-3個切痕,而下緣則相對鈍厚。

脾質脆而軟,受暴擊後易破碎。

成人的脾臟重約150-200克[8][9]。

正常情況下,脾無法被觸及,腫大的脾則容易被觸到[4]:129。

更多資訊:胰臟 發育[編輯] 在人體的胚胎發育過程中,大部分胃腸道都是分化自內胚層的(分化自神經脊的腎上腺除外),但脾卻是自間充質組織發育而來[10]。

胚胎發育第12週時,造血幹細胞會遷入脾中,引發脾的造血功能。

出生後,人脾的造血功能基本喪失,但在特定條件下可恢復造血功能[4]:35:132。

功能[編輯] 脾臟有濾血的功能。

邊緣區和脾索是濾血的主要場所。

脾內的大量巨噬細胞可以清除衰老的血細胞(比如紅細胞)、抗原和異物。

此外,侵入人體血內的抗原,可在脾內激發免疫反應。

此外,脾還能夠儲藏血液。

人脾可以儲存約40毫升的血液,馬的脾臟則存儲了馬體內大約30%的紅細胞。

胚胎發育早期,脾有造血的功能。

但出生後脾的造血功能基本消失,僅在部分條件(比如人體出現嚴重造血障礙時)刺激下才能夠恢復[11][12]。

構造[編輯] 脾由被膜、小梁、白髓、紅髓、邊緣區幾部分組成[4]:129。

脾臟的被膜較厚,被膜表面大部分還覆有漿膜。

被膜和脾門的結締組織伸入脾的實質,形成許多的小梁。

這些小梁互相連接,形成了脾臟的粗支架。

小梁間的網狀組織結構則形成了脾淋巴組織的細微支架。

被膜和小梁內的平滑肌細胞可以通過舒張或鄒縮調節脾的含血量[4]:129。

脾臟內的白髓位於脾內小動脈的周圍,由靠外的含有B細胞和CD4+T細胞的邊帶和內部圍繞血管形成的淋巴鞘兩部分構成。

因爲該部分在脾的新鮮切片上呈散佈的灰白色小點狀,故名「白髓」[3]:68。

另外,正常人體內含量很少、主要由B細胞構成的脾小結也是白髓的一部分[4]:130。

紅髓則佔到了脾實質的三分之二,因爲紅髓含有大量的紅細胞,所以顯紅色。

紅髓由脾索和脾竇兩部分組成。

其中,脾索由富含血細胞的索狀淋巴組織構成,大部分穿過它的血液都能夠穿過它重新回到循環系統,惟衰老的紅細胞和血小板以及異物會在此被吞噬。

血竇則充滿了血液,抗原和淋巴球均是通過它進入脾臟的。

脾竇壁附近有不少巨噬細胞,它們的凸起可以伸入脾竇的腔內[4]:130[3]:68。

脾還有一種名爲「邊緣區」的結構。

該結構是紅髓和白髓的交界處,寬達100微米。

其中的淋巴球分佈比白髓稀疏,但比紅髓要密一些。

從胸腺或骨髓遷入脾的淋巴球會在這裏進一步成熟。

該區域有大量的巨噬細胞,可對抗原進行處理[4]:131。

B細胞通常會在這裏開始活化[3]:68。

邊緣區是脾內首先捕獲、識別抗原的區域,是引發免疫反應的重要部位,也是血液中淋巴球進入脾內淋巴組織的重要通路[4]:131。

值得注意的是,脾沒有輸入淋巴管,脾內也沒有淋巴竇,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血竇(脾竇)[3]:68[4]:129。

脾切面機能圖1 一匹馬的脾臟腹腔鏡圖像(紫灰相間器官) 經蘇木精-伊紅(HE)染色的脾 醫學影像[編輯] 腹部超音波顯示的脾臟。

腹部超音波測量脾臟的最大徑。

中醫中的「脾」[編輯] 主條目:脾(臟腑) 中國古代典籍中(比如《難經》)中有對脾的描述。

其中對脾的色澤和形狀的描述均與現代解剖學的結論相接近。

但有說法指出,中醫因解剖條件的限制,把難以觀察的胰腺歸爲了脾的附屬器官,故中醫上的「脾」應包括現代解剖學中的胰腺和脾臟[13][14]。

註釋[編輯] ^在無特別指明情況下,本文中「脾」或「脾臟」專指人的脾臟 參考[編輯] ^σπλήν, HenryGeorgeLiddell,RobertScott,AGreek-EnglishLexicon,onPerseusDigitalLibrary ^2.02.1组织学与胚胎学.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18&128.ISBN 9787117170147.  ^3.03.13.23.33.4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免疫學導論》(IntroductiontoImmunology).高等教育出版社、斯普林格出版社.1999:98頁.ISBN 9-787040-069549(中文(簡體)).  ^4.00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04.114.12周美娟、段相林.人體組織學與解剖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ISBN 978-7040072570(中文(簡體)).  ^5.05.1章爲等.第十章免疫系統.組織學與胚胎學.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121–126.ISBN 7-5614-2971-1.  ^Sple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InternetEncyclopediaofScience ^Mebius,RE;Kraal,G.Structureandfunctionofthespleen.Naturereviews.Immunology.2005,5(8):606–16.PMID 16056254.doi:10.1038/nri1669.  ^eMedicine>Splenomegal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Author:DavidJDraper.Coauthor(s):RonaldASacher,EmmanuelNDessypris,LewisJKaplan.Updated:Oct4,2009 ^Spielmann,AudreyL.;DavidM.DeLong;MarkA.Kliewer.SonographicEvaluationofSpleenSizeinTallHealthyAthletes.AmericanJournalofRoentgenology(AmericanRoentgenRaySociety).1January2005,2005(184):45–49[2008-09-09].PMID 15615949.doi:10.2214/ajr.184.1.01840045.  ^Vellguth,Swantje;BritavonGaudecker,Hans-KonradMüller-Hermelink.Thedevelopmentofthehumanspleen.CellandTissueResearch(SpringerBerlin/Heidelberg).1985,242(3):579–592[2009-02-14].doi:10.1007/BF00225424.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幫助) ^Carey,Bjorn.Horsescience:WhatmakesaDerbywinner-Spleenactsasa'naturalblooddoper,'scientistsays.MSNBC.com.May5,2006[2006-05-09].  ^Spleen:Information,SurgeryandFunctions.ChildrensHospitalofPittsburgh-Chp.edu.2010-11-17[2011-04-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6).  ^胡劍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年第5期第5卷. |section=被忽略(幫助) ^朱凌凌、童瑤.《中医文献杂志》2003年. |section=被忽略(幫助) 閱論編人體系統與器官肌肉骨骼系統人體骨架 骨骼 腕骨 鎖骨 股骨 腓骨 肱骨 下顎 掌骨 跖骨 聽小骨 髕骨 指頭的骨頭 橈骨 顱骨 跗骨 脛骨 尺骨 肋骨 脊椎 骨盆 胸骨 軟骨 關節 纖維性關節(英語:Fibrousjoint) 軟骨性關節(英語:Cartilaginousjoint) 滑液關節 肌肉系統 肌肉 腱 橫膈膜 循環系統心血管系統 周邊血液供應 動脈 靜脈 淋巴管 心臟 淋巴系統 主要 骨髓 胸腺 次要 脾臟 淋巴結 CNSequivalent 膠淋巴系統 神經系統 人腦 後腦 延腦 橋腦 小腦 中腦 前腦 間腦 視網膜 視神經 大腦 邊緣系統 脊髓 神經 感覺系統 耳部 人眼 表皮系統 人類皮膚 皮下組織 乳房 乳腺 免疫系統 髓細胞 免疫系統 淋巴球 免疫系統 呼吸系統 上呼吸道 鼻子 咽 喉 下呼吸道 氣管 支氣管 肺 消化系統 嘴巴 唾腺 舌部 上消化道 口咽 喉咽 食道 胃 下消化道 小腸 闌尾 大腸 直腸 肛門 附屬消化腺 肝臟 膽道 胰臟 泌尿系統 泌尿生殖系統 腎 輸尿管 膀胱 尿道 生殖系統 女性生殖系統 子宮 陰道 女陰 卵巢 胎盤 男性生殖系統 陰囊 陰莖 前列腺 睪丸 精囊 內分泌系統 腦垂腺 松果體 甲狀腺 副甲狀腺 腎上腺 胰島 大體解剖:系統及器官、區域解剖、解剖平面及基準線(英語:Template:Anatomicalplanesandlines)、中軸表面解剖(英語:Template:Superficialaxialanatomy)、附肢表面解剖(英語:Template:Superficialanatomyoflimbs) 閱論編免疫系統/免疫學系統 後天免疫系統 先天免疫系統 體液 細胞 補體(反應過度則引起過敏) 抗原與抗體抗原(超抗原、變應原) ·半抗原 表位(線性、構象) 抗體(單株抗體、多株抗體、自身抗體) ·多株B細胞反應 ·同種異型 ·同種型 ·遺傳型 免疫複合物淋巴系細胞 T細胞 B細胞 NK殺手細胞 髓系細胞 肥大細胞 嗜鹼性粒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 巨噬細胞 吞噬細胞 嗜中性球 巨噬細胞/網狀內皮系統 專職型APCs 樹突細胞 巨噬細胞 B細胞 作用 免疫性 自體免疫 過敏 炎症 交互作用 無作用 耐受 中樞性耐受(英語:Centraltolerance) 外周性耐受(英語:Peripheraltolerance) 克隆失能 克隆清除(英語:Clonaldeletion) 免疫缺陷 免疫豁免 免疫遺傳學 體細胞超突變(英語:Somatichypermutation) V(D)J重組 免疫球蛋白類型轉換 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人類白血球抗原 免疫物質 細胞因子 調理素 溶細胞素 閱論編免疫系統索引描述 生理 細胞 自體抗原 自體抗體 補體 表面抗原 免疫受體(英語:Template:Immunoglobulinsuperfamilyimmunereceptors) 疾病 過敏(英語:Template:Allergicconditions) 缺陷 失調 過敏和自體免疫疾病 腫瘤 治療 程式 藥物 抗組織胺藥 免疫增強劑 免疫抑制劑 單株抗體(英語:Template:Monoclonalsforimmunesystem) 閱論編淋巴系統索引描述 解剖 器官 淋巴管 生理 發育 疾病 淋巴管 器官 先天 腫瘤及癌症 治療 手術 閱論編免疫系統:淋巴系統(淋巴、淋巴球、淋巴管)(TAA13.1-2、GA8)首要級(中樞)骨髓 造血幹細胞 造血作用 淋巴球 胸腺 皮質 延腦 胸腺細胞 哈氏小體(英語:Hassall'scorpuscles)(胸腺小體) 次要級(周邊)脾(處理血液) 結構:脾門、脾柱(英語:Trabeculaeofspleen)(脾小梁) 紅髓(脾索(英語:CordsofBillroth)、脾邊緣區(英語:Marginalzone)) 白髓(動脈周圍淋巴鞘,生發中心) 血液體系:小梁動脈 ·小梁靜脈 扁桃腺/瓦爾代爾氏扁桃體環 顎扁桃腺 舌扁桃腺 咽扁桃腺 咽鼓管扁桃體 扁桃體隱窩 淋巴結(處理細胞外液) 淋巴體系:傳入淋巴管 皮質竇 髓竇 傳出淋巴管 T細胞:高內皮靜脈 B細胞:初級濾泡/生發中心 ·套區 ·邊緣區 分層:被膜/小梁 被膜下竇*皮質 副皮質 髓質(髓索) 門 黏膜相關淋巴組織(處理粘液) 腸相關淋巴組織 培氏斑 生發中心 閱論編淋巴系統索引描述 解剖 器官 淋巴管 生理 發育 疾病 淋巴管 器官 先天 腫瘤及癌症 治療 手術 規範控制 BNE:XX533502 BNF:cb11964946v(data) GND:4039388-4 LCCN:sh85126812 NDL:00563303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脾脏&oldid=69143316」 分類:脾臟隱藏分類:含有過時參數的引用的頁面引文格式1錯誤:章節參數被忽略包含醫學聲明的條目含有古希臘語的條目包含BN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AragonésالعربيةܐܪܡܝܐAsturianuАварAzərbaycanc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বাংলাBrezhonegBosanskiCatalàکوردیČeštinaЧӑвашлаCymraegDanskDagbanliDeutschދިވެހިބަސް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VõroFrançaisGaeilgeGalegoAvañe'ẽ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Արեւմտահայերէն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JawaქართულიKabɩyɛ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KurdîLatinaЛаккуLinguaFrancaNovaLimburgs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नेपालीनेपालभाषा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ଓଡ଼ିଆਪੰਜਾਬੀPangasinanKapampanganPolski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РусскийSarduSicilianu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unda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తెలుగుไทยTagalogTürkçe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Winaray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