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中學| 高中生活百科- Wiki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英語:Taipei Municipal Jianguo High School),簡稱建國中學、建中、CKHS,為臺灣最著名的高中之一,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6號, ... 高中生活百科-Wiki 導覽 首頁 討論 所有頁面 社區 互動式地圖 近期網誌 流行話題 社團 建中橋藝社 建中模聯 建中美食社 建中科學研習社 建中物理研究社 建中魔術社 景美西流社 建國中學 建中112 建中橋藝社 建中模聯 楊希聰 建中102 建中美食社 建中魔術社 社區 最新博客 幫助中心 FANDOM 遊戲 電影 電視 wiki 探索wiki 社群中心 建立wiki 註冊 尚未註冊? 登入 Advertisement 分類: 建國中學、​學校 臺灣正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建國中學 編輯 編輯原始碼 歷史 討論(0) 觀看 01:36 We'reGettingMutantsintheMCU-TheLoop 您喜歡這個影片嗎? 開啟音效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英語:TaipeiMunicipalJianguoHighSchool),簡稱建國中學、建中、CKHS,為臺灣最著名的高中之一,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6號,與南海學園正對面。

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的臺北一中、三中、四中,也是臺灣最早設立的公立中學。

其他社團、班級、人物資訊請參建國中學條目總覽。

建中校門 目次 1校歌、校訓、校徽 1.1校歌 1.2校訓 1.3校徽 2校風、特色、傳統 3學生團體 4刊物 5建築物 6知名教師及學生(即夯哥夯姐) 7校友及校友團體 8校史 校歌、校訓、校徽[] 校歌[] 東海東玉山下; 培新苗吐綠芽, 春風吹放自由花。

為樑為棟同支大廈, 看!我們重建燦爛的新中華。

體格強,志氣大; 勞不辭,苦不怕, 樂群敬業,忘己利他; 知恥力行,愛校如家。

  同學們!同學們!同學們! 努力奮鬥同建大中華 校歌(建習生原聲帶) 校訓[] 在建中,除了全台學校共同校訓「禮、義、廉、恥」[9]外,另外以「勤、樸、誠、勇」作為其校訓。

前者可以在紅樓正門看到,後者則在紅樓二樓的牆面上。

而紅樓二樓牆面上也題有「今日我以建中為榮,明日建中以我為榮」等十六字標語以勉勵學子。

建中紅樓二樓標語 校徽[] 校風、特色、傳統[] 建國中學一向以「自由」為傲,但近來校方對於「自由」之詮釋往往偏重於學習(自由學風),而學生則較為偏重生活、行為。

由於對於自由認識的不同,學生與校方往往有所衝突。

但相對於台灣其他高中,該校對於學生之約束較少,如中午12:05至12:55於正門及泉州街側門各開放250名額供學生證換外出證外出,是該校引以自豪的制度之一。

從社團活動的豐富多元與班際活動的參與上可以略見一二。

近年曾有數次校方管理遲到或側門翻牆事件太過嚴格而鬧上媒體的狀況,似乎顯示校風在生活管理上面有漸漸收緊之狀況,而自從2011年7月新校長上任後,校方對於班聯會與學生的管控愈趨嚴格,從班聯會會計入帳到對於校慶前各班級與社團留校的各項規範,都可見該校長久以來孕育而成的自由學風有愈趨衰退的現象 學生團體[] 請參建國中學條目總覽 刊物[] 建中青年:由建中青年社主編的半年刊與公認校刊。

除了廣受歡迎的逍遙遊(笑話集),也曾探討許多前衛的國家社會議題,如臺語文學、「三月學運」和由「雪山獅子旗」介紹「西藏獨立運動」等。

1954年創刊,禁刊後於1958年12月6日復刊第一期,至今出版至第140期(2014年6月9日)。

目前以人文與社會相關之專題為主要內容取向。

原為強制購買(包含在學生活動費裡),但在133期時開始自由認購。

不少知名校友出身自該社,包括作家(楊照、王文華、朱宥勳、羅毓嘉、盛浩偉)、學者、律師、政治人物江宜樺、楊偉中、王炳忠、陳為廷……等。

東海東:2013年10月創報,來由為建中校歌歌首三字「東海東」,為建中青年附屬之報紙刊物,定位為「一盤給建中生食用的報紙」,主要報導與建中有高度相關的時事議題,如:「合作社全面用卡,現金交易走入歷史」、「『自由樂捐』的廁所清潔費」、「數學段考──數學老師的陰謀?」等;然其中不乏受到當事人關注之議題,像是:「過馬路被記警告,教官懲處過當?」、「我們要公平的籃球賽」、「舞會結束後,建中一團亂,社團、班聯會有待改進」......較具爭議,可引發討論的時事。

建中人:1972年10月10日創刊,早期為班聯會主編月報形式,後夜補校參與,改為日夜校輪流出刊,夜間部由建中人社編輯,日間部由班聯會編輯股編輯。

後夜補校之建中人改為半年刊,月報由日間部班聯會繼續編輯,曾是隨校慶發行的刊物。

但自2012年年底開始,班聯會出版之建中人期報,改為一學期三至四期發放至各班班上,以介紹校內事務為主,如:夢紅樓建成、建中橄欖球隊、學資印行與否、畢業禮物之收費問題......對象則是限定於校內學生,發行狀況較過去良好。

建人見智:為圖書館館刊,原名「建圖週報」。

2006年12月,由建中圖書館採訪組準館員康秩群發行「試刊一號」,隨後圖書館於2007年3月正式接手發行,除段考前一週及當週外固定於每週五出刊。

原報徽以建中校徽為主體所改造,2008年10月,創刊將屆兩週年之際,館方向全校公開徵求新刊名與報徽,並在報徽處放上五期之久。

最後由張瀚文設計之報徽(看書的小男孩)與詹佳鑫提出的刊名「建人見智」(建中人在建圖、在書中看見智慧)雀屏中選,於2008年12月正式換上新裝。

建中學報:教師的論文集。

建中教師會:建中教師會會訊。

建中合作社社訊:建中合作社社訊。

建中校友:建中校友會會訊。

心泉:由輔導室發行的刊物。

CKmemo:亦由輔導室發行,高三升學期刊,有電子版及書面版。

家有建寶:還是由輔導室發行,對象為學生家長,寄發至家長之電子郵件信箱。

建橋:家長會會訊,為年刊。

建中文選:歷屆紅樓文學獎得獎作品與課堂優良作文合編成建中文選。

一年一本,早期由中央日報社代理出版。

目前由國文科教學研究會發行。

資優班成果彙編:數理與人社資優班各自的論文集(分開發行),由各屆資優班製作。

資誌通建:2007年8月22日創刊,由不分屆數理資優班學生聯合製作,半年刊。

紅樓詩生活誌:2009年春季創刊,由紅樓詩社製作發行。

詩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希望紅樓詩生活誌能夠帶給讀者一個嶄新的觀點:詩並不難解,詩就是我們的生活。

涓流(停刊多時,於民國96年由301班復刊):由各屆的01班製作,象徵建中社會組學生的刊物。

建雛(已停刊):由各屆的24班製作,象徵建中自然組學生的刊物,與涓流相對應。

由於現在的24班為人文社會資優班,乃社會組,所以即使本刊物復刊也將不會由24班製作(2020/10/31註:現人文社會資優班已改為分散式,因此24班又成為了自然組班級,但建雛應是不太可能再度復刊)。

火種:僅發行兩期,第一期發行於1992年12月校慶時,第二期發行於1993年1月4日;內容為對當時校方制度表示不滿。

阿魯巴:共發行四期,發行於1993年,為火種停刊後響應的刊物。

建築物[] 紅樓 建中紅樓 科學館 明道樓 正誼樓 致知樓 自強樓 夢紅樓 格物樓 活動中心 資源大樓 知名教師及學生(即夯哥夯姐)[] 校友及校友團體[] 校友會 建國中學校友會成立於1981年。

麗正會 日治時期臺北一中之畢業生組成之校友會,以鄰近學校之南門(麗正門)為名,稱麗正會。

麗正會與建中有長期的往來交流,並且捐獻許多珍貴日治時的學校文物與校史室。

並捐助100萬成立麗正會校友獎學金。

由於成員年事已高,麗正會於2007年解散,5月12日於東京舉辦最後一場同學會。

大學校友會 建中在臺灣多數主要大學均有校友會運作。

在部分大學成立建中校友會(例如國立清華大學、部分海外地區),並與友校聯合舉辦活動;在部分大學則與北一女共同組成建中北一女校友會(例如國立臺灣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央大學、部分海外地區),簡稱建北會。

建中古典吉他社社友會 成立於1974年,為建中歷史相當悠久的社團。

木樓合唱團[編輯] 1998年7月成立,以歷屆建中合唱團校友組成的合唱團。

青韻合唱團[編輯] 以建中與北一女的校友組成的合唱團。

1973年9月由「台大建中北一女校友合唱團」改組而來。

團址為新北市新店區順安街4號B1。

中山建中校友國樂團 成立於2003年,為建中與中山國樂社畢業校友組成之國樂團,每年定期舉辦「洄瀾」公演。

建中校友管樂團 校史[] ☀1898年創校,初名「國語學校第四附屬學校增設尋常中等科」,同年再改為「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中學科」,為專收日籍學生的中等學校。

1902年改設為「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中學部」。

1907年獨立設置為「臺灣總督府中學校」。

1908年遷入臺北市鼓亭龍口町一丁目,今日的臺北市南海路56號現址。

1909年開始遷入臺灣總督府土木局營繕課近藤十郎所設計的新校舍。

1914年發布告示第72號《臺灣總督府中學校規則》。

因新設「臺灣總督府臺南中學校」(今臺南二中),校名更為「臺灣總督府臺北中學校」。

1919年發布《臺灣教育令》,總督府採許可制,准許臺灣人子弟可以進入日人專用的各學校,試行「臺日共學」。

1921年臺灣地方制度劃分為五州二廳。

1921年4月1日移交臺北州管轄,更名為「臺北州立臺北中學校」。

1922年發布《臺灣教育令》第2次修正,實施日臺共學,因「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成立,改名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學校」。

1923年代表臺灣出賽「第9回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大會」,此為臺灣隊伍第一次參賽。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臺北一中和臺北四中的臺籍學生:10月29日於永樂國民學校(今永樂國小)復課,後來臺北三中臺籍學生加入,12月5日,遷日新國民學校(今日新國小),12月6日於日新國小辦聯合開學典禮,後以為校慶,以資紀念。

臺北一中的日籍學生:以「臺灣省立仁愛中學」的名義於原龍口町臺北一中校舍繼續上課,旋併入臺灣省立和平中學(今師大附中)。

12月14日,臺灣省政府教育廳下令將臺北一、三、四中的臺籍學生合併為「臺灣省立臺北第一中學」,暫於舊「臺北第四中學校」校舍(今建國中學東北角宿舍區)上課。

1946年1月28日更名為「臺灣省立建國中學」,初設有日夜間部高中、初中、補習學校初高中等多種學制,一度男女兼收。

1955年停止招收女生。

1955年開辦中和分部。

1961年脫離,今新北市立中和國民中學。

1967年改制為「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1968年,因臺灣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政策而停辦初中,建中成為專收國初中畢業生的高級中學。

1983年停辦附屬高中夜間部。

2000年停辦附屬建中補校,僅存日間部高中部學制,並專收男生。

分類:​ 建國中學 學校 增加分類 取消 儲存 除非另有註明,否則社區內容均使用CC-BY-SA授權條款。

Advertisement FanFeed 1 建國中學 2 建中儀隊 3 中山女中 MinecraftWiki 淡江人維基網 D4DJ維基 FollowonIG TikTok JoinFanLab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