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詞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語義造詞是指新詞通過舊詞詞義的引申、比喻、借代、聯想等方法而產生。

如漢語的「信」(誠實、信用)引申為表書信的「信」;「杜鵑」(鳥)通過聯想造出 ... 造詞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造詞法,是一個語言學術語,指創造新詞的方法。

有時也被錯誤地混稱為構詞法。

語言是具有任意性的,一個詞的形式(語音)和內容(語義)的結合是任意的,因此同一個意義,在不同的世界語言中的聲音形式是不一致的。

但語言也有一定的相對的理據性。

以鐘錶聲音的擬聲詞為例,漢語中為「dīdā(嘀嗒)」,英語中為/tiktæk/(ticktack),即使是同一事物的擬聲詞也有不同,這就是任意性的體現;但兩個詞的聲音類似,說明其命名也不是毫無理由的,這就是理據性的體現;造詞法的研究是對造詞活動的相對理據性的研究,和語言的任意性不衝突。

造詞法是對語言而言的,創造的新詞具有新的語音形式和語義內容。

給一個已存在、但是沒有對應的文字形式的詞找到一個新的書寫形式,這樣的行為不屬於造詞。

目次 1造詞法和構詞法 2抽象的造詞法 2.1語音造詞 2.2語義造詞 2.3語法造詞 3具體的造詞法 3.1擬音(Onomatopoeia) 3.2複合(Compound) 3.3派生構詞(derivation) 3.4音變 3.5向後派生(back-formation) 3.6融合(blending) 3.7減縮(clipping) 3.8緊縮(acronym) 3.9借詞(loanword) 3.10借形 3.11義項借用(semanticloan) 3.12仿譯(calque) 3.13音譯 3.14音意譯(phono-semanticmatching) 3.15轉化(conversion) 3.16專名轉化(eponym) 4相關條目 5注釋 6相關文獻 造詞法和構詞法[編輯] 造詞法,或稱造詞方法,是關於詞如何在已有的語言基礎上創造出來的。

構詞法,或稱造詞結構,則是對已經造完的詞的解剖。

[1]。

造詞法和構詞法不能一一對應。

比如漢語中的「橄欖球」和「棒球」,從造詞結構上看,都是偏正結構的複合詞;但從造詞方法上看,前者是從「形狀」和「球類運動」兩個方面命名的,而後者是英文baseball的仿譯詞。

抽象的造詞法[編輯] 廣義的造詞法指一切新詞的構成方法,涉及方面很廣,和詞彙學的關係比較密切。

廣義的造詞法,從抽象的角度來看包括語音造詞、語義造詞和語法造詞(或稱結構造詞)三種方法。

狹義的造詞法指由語素組合成詞的方法,也就是語法造詞[1][2] 一個詞的造詞法,可能綜合使用了語音造詞、語義造詞和語法造詞中的幾種。

語音造詞[編輯] 語音造詞是模仿聲音造詞的方法。

如模仿動物聲音的「汪」、「喵」,象聲詞「嘩啦」、「啪」,英語中的tinkle(叮噹聲)等。

語義造詞[編輯] 語義造詞是指新詞通過舊詞詞義的引申、比喻、借代、聯想等方法而產生。

如漢語的「信」(誠實、信用)引申為表書信的「信」;「杜鵑」(鳥)通過聯想造出新詞「杜鵑」(花);古英語「bock」(櫸樹)通過借代(用材料借代物品)引申為現代英語的「book」(書)等[2]。

語法造詞[編輯] 語法造詞是用語法手段來造新詞,是狹義的造詞法,如複合詞「火車」、「boyfriend」,派生詞「阿姨」、「worker」等。

具體的造詞法[編輯] 下面列出了一些具體的造詞方法,但不是所有的造詞方法。

各種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語言的使用頻率是不同的。

擬音(Onomatopoeia)[編輯] 通過簡單的模仿自然聲音來造詞。

除了象聲詞外,其他詞類的詞也可以通過擬音造出,如表示名稱的「蛐蛐」、「鈴鐺」、英語中的「bomb」(炸彈)等。

複合(Compound)[編輯] 通過幾個詞根的組合來造詞。

這種造詞方法在漢語中特別常見,如「身體」(詞素是並列關係)、「青菜」(偏正)、「地震」(主謂)、「司機」(述賓)、「擴大」(補充)。

又如英語中的「girlfriend」(女朋友)。

派生構詞(derivation)[編輯] 通過詞根和詞綴的組合來造新詞。

如「桌子」、「阿姨」、英語中的「unbelievable」(不可思議)等。

音變[編輯] 通過改變原詞的某些超音段音位來造詞。

如古代漢語中的名詞「雨」,本讀上聲;改讀去聲則表示「下雨」。

向後派生(back-formation)[編輯] 一個詞去掉一個形式上可以被重新分析為詞綴的部分來造詞。

比如英語中的動詞,可以通過加後綴/-ɚ/(書寫形式為-er、-or或-ar)變成一個相關的名詞性的表人的新詞,比如「work」(工作)可以派生為「worker」(工人),「write」(寫)可以派生為「writer」(作家)。

而另有一些表人的詞,本身就是以/ɚ/結尾的,如「editor」(編輯,名詞),因為類推機制,去掉了被誤認為是後綴的-or,產生了新詞「edit」(編輯,動詞),這就是反派生。

融合(blending)[編輯] 在幾個意義相關的舊詞的基礎上,各取一部分語音形式,融合成新詞。

如漢語中的「羥」(qiǎng,指一種有氫、氧原子組成的基團),就融合了「氫」的聲母「q」和氧的韻母和聲調「iǎng」。

又如英語中的「smog」(煙霧),就是由「smoke」(煙)和「fog」(霧)融合而成的。

減縮(clipping)[編輯] 截取原詞語的一部分產生新詞。

如「計算機」,本指一切能進行數學運算的機器;今特指電子計算機,是「電子計算機」的減縮。

又如英語中「examnation」(考試)變為「exam」,「advertisement」(廣告)變為「ad」,「influenza」(流感)變為「flu」。

緊縮(acronym)[編輯] 抽出原詞語或詞組中具有代表性的語素、音節或字母來造詞。

如「初級中學」變為「初中」,「春節聯歡晚會」變為「春晚」,「北京大學」變為「北大」,「香港大學」變為「港大」,英語中的「LightAmplifiedbyStimulatedEmissionofRadiation」(因受激輻射而擴大的光)變為「laser」(鐳射,雷射),「BritishBroadcastingCorporation」(英國廣播公司)變為「BBC」。

借詞(loanword)[編輯] 直接吸收一個外語中的詞而不進行修改,包括語音、語義,往往還包括書寫形式。

比如英語中的fiancé(未婚夫),其音、義、形都來自法語中的fiancé。

借形[編輯] 吸收一個外語中的詞的語義和書寫形式,但是語音是本來的語言中對應此書寫形式的發音。

比如漢語中的「電話」,書寫形式和意義都是借日語中的「電話」一詞,但讀音仍用漢語的diànhuà,而和日語的denwa無關。

義項借用(semanticloan)[編輯] 語言中本來有這個詞(這點和借詞區分),又吸收另外的一種語言中音、義都對應的詞的某個義項。

比如德語中的「realisieren」只有「實現」一個含義,而英語中對應的「(to)realize」還有「意識到」的含義;後來德語就從英語中借走了這一義項。

仿譯(calque)[編輯] 把一個外語中的合成詞中的各個語素依次翻譯來造出新詞或短語,保留其構詞方法和字面意思。

如漢語中的「軟體」,就是從英文的「software」仿譯來的。

又如英語中的「(to)loseface」,就是逐字翻譯漢語詞「丟臉」。

音譯[編輯] 選用純表音的音節來翻譯外來詞。

如「荷蘭」、「彼得」、英語中的「typhoon」等。

音譯和擬音有區別:後者通過模仿自然界聲音來造詞,所造詞的音和詞義有一定關聯;前者是模仿另一種語言中的語音來造詞,所造詞的音和詞義沒有直接關聯。

音意譯(phono-semanticmatching)[編輯] 選用音近同時也意近的語素來翻譯外來詞。

如「基因」,音上接近於英語的「gene」,同時也有「基本的、基礎的因素、因子」的含義。

轉化(conversion)[編輯] 原詞在沒有任何語音形式的變化的情況下轉化為另一種詞性。

轉化不屬於語義造詞。

如英語中的「phone」(電話),後來轉化為動詞,表示「打電話」。

專名轉化(eponym)[編輯] 某一個人名或其他專有名詞,變成了一個普通的詞。

如英語中,三明治的發明人名叫「Sandwich」,後來「sandwich」就變成了表示「三明治」意義的普通名詞。

相關條目[編輯] 構詞法 詞彙學 詞 注釋[編輯] ^1.01.1孫常敘.汉语词汇.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77、78.  ^2.02.1岑運強等編.语言学基础理论.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135、136.ISBN 9787303034635.  相關文獻[編輯] 孫常敘.汉语词汇.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  岑運強等編.语言学基础理论.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ISBN 9787303034635.  GeorgeYule.TheStudyofLanguage(FourthEdition).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0.ISBN 9780521765275.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造词法&oldid=63990283」 分類:語言學詞彙學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ČeštinaЧӑвашлаDanskDeutschEnglishEsperantoEspañolفارسیFrançaisMagyarInterlinguaIdo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LietuviųОлыкмарийBahasaMelayuNederlandsPolskiپښتوRomânăРусскийРусиньскый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eelterskSvenskaТоҷикӣУкраїнська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