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硫磺島的信】成敗難論英雄 - 陽明電子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二次世界大戰之時,日軍死守硫磺島,以抗衡即將侵犯的美軍。

栗林忠道(渡邊謙飾)中將被調到硫磺島規劃戰略,為守住日本家園戮力以赴。

不變的是 ... 成敗難論英雄 【來自硫磺島的信】 古往今來,成王敗寇是不變的定律。

因此,人們善於以成敗來論英雄誰屬。

然而,看過電影《來自硫磺島的信》或許會讓人眼睛為之以亮,顛覆我們對英雄的傳統定義。

當二次世界大戰之時,日軍死守硫磺島,以抗衡即將侵犯的美軍。

栗林忠道(渡邊謙飾)中將被調到硫磺島規劃戰略,為守住日本家園戮力以赴。

不變的是,參加這場戰役的日軍有多數是無法返家與摯愛的親人團聚,這注定是場死亡戰爭難以全身而退。

按照日軍原先的規劃,是要在灘頭陣地與美軍一決高下。

但栗林中將卻改採構築地下隧道工事,以避免日軍嚴重的傷亡而造成戰力折損。

看在其他將官的眼裡,對栗林中將的規劃頗有微詞,認為這是弱者畏戰的象徵。

此外,栗林中將有其獨特的帶兵原則,主張要用腦子而非鞭子。

因此,西鄉昇(二宮和也飾)因著栗林中將的話,不再被長官繼續責罰,只需要罰一餐不吃即可。

西鄉之所以被鞭打,是說美國人若想要硫磺島,就給他們好了,這在對照當時的情境,是非常不得體的言論。

我想西鄉代表了某些日本人對戰爭的厭惡,因為戰爭毀了許多人的家庭。

尤其當西鄉被徵召時,有許多愛國婦人不斷地表明自己捐出自己的丈夫、兒子到前線打戰,而西鄉至少還留有後嗣,應該感覺不錯了。

甚至西鄉來到硫磺島從軍後,也有不少人以進入靖國神社為榮。

但對西鄉而言,沒有什麼比回家來得更重要,因此他藉由書寫家信,告知他對摯愛妻子濃濃的情意,同時也一解前線肅殺之氣。

【自殺的榮譽】 當然,電影《來自硫磺島的信》並不想要強調成功者才是英雄,或者壯烈犧牲才有價值。

戰爭中的敵、我雙方往往各有其價值與信念,平時或許不一定突顯出來,但到了戰時很多信念就隨著戰事吃緊,而益發鮮明。

尤其當美軍登陸強攻折缽山,日軍明顯地居於下風,最後要失守之刻,栗林中將的訊息是要殘軍撤退至北方戰線,保住有用的身軀,做最後奮力的一擊。

但帶隊的軍官,卻覺得撤退是軍人的侮辱,決定要求士兵一一自殺,維繫該有的榮譽。

西鄉與清水洋一(加瀨亮飾)卻決定撤退,而非自殺。

當他們來到伊藤(中村獅童飾)中尉的麾下,差點被武士刀所斬首。

幸有栗林中將的阻止,才免除不必要的傷亡。

在西鄉的心裡,很明顯地知道,如果可以投降美軍,他絕對會不假思索地去做。

至少留得苟活之身,與摯愛的妻子再度重逢,廝守一生。

清水在西鄉的鼓勵下,先行離營,投降於美軍,但卻被美軍當成累贅而射殺。

命運在此開了一個大玩笑,投降原本意謂著求生,卻反成奪命之舉。

清水之死,給了西鄉莫大的震撼。

此外,伊藤中尉原先信奉的主動出擊、壯烈成仁信念,卻在緊要要關頭時崩毀而無法形成自殺式攻擊,這多少也對自殺是個榮譽的行為提出省思與檢討。

難道成王敗寇真有如此重要,萬一成事不足,只能自殺嗎? 【重享天倫之樂】 儘管栗林中將與西竹一(伊原剛志飾)男爵都曾留洋過,最後仍不可免俗地,在彈盡糧絕時,選擇以自殺了此殘軀,結束他們的生命。

這彷彿自殺仍是最後手段,無可避免。

西鄉則因栗林中將之令,焚毀軍事文件,得免一死,甚至還有機會重返家園。

這就讓我聯想起電影《冷山》裡的情節,逃避戰事的軍人,只為了家鄉摯愛的人,拼死返回。

所謂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不如保命一條,重享天倫之樂。

在戰時,敵前逃亡求生,注定是死刑。

但每個軍人背後都有自己摯愛的家庭,一如栗林中將、西鄉,他們得閒之時,都會趕緊寫家書,傾訴己情,讓對方知道自己還平安,希望戰後能團聚。

只是硫磺島戰役,是敵我軍力懸殊的戰爭。

栗林中將身負重任,不可能背棄軍人基本的信念,但卻對西鄉施予求生的機會,不讓他參與總攻擊的戰役。

我想栗林中將如此做有其深意,這是他第三次救西鄉。

或許在他的心中,如果可以,也想棄甲投降,但無奈的是,他身為主帥,只能身先士卒。

英雄之論,似乎難用成敗來一語以蔽之,畢竟這其中交織太多血淚,無法以言語訴說分明!   丁介陶寫給「山腰電影院」, 【George的心靈冒險】明日報台:http://mypaper.pchome.com.tw/djiat 【George隨想筆記】網誌:http://blog.udn.com/djiat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