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積岩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增積岩體或增積楔形體指的是相同的地質單元,形貌上呈現著楔型的構造,所以又稱為增積楔形體。

而增積岩體在海底的相對應位置位在海溝和火山島弧之間。

增積岩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6年6月12日)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

請協助補充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

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增積岩體或增積楔形體指的是相同的地質單元,形貌上呈現著楔型的構造,所以又稱為增積楔形體。

而增積岩體在海底的相對應位置位在海溝和火山島弧之間。

目次 1形成機制 2構造特性 2.1下部斜坡帶 2.2上部斜坡帶 3台灣附近海域的增積岩體 形成機制[編輯] 在隱沒系統隱沒的過程中,由於沉積於海床及海溝的沉積物會被颳起、增積及堆疊形成楔型外貌,故稱為增積岩體或是增積楔型體,並且增積岩體受到極大的壓應力,所以內部有許多因壓力所造成的褶皺、破裂和逆斷層等構造,而相對應的位置在於海溝及火山島弧之間, 舉台灣南部外海增積岩體為例,可以依地形和構造的特性,將增積岩體分為上部斜坡帶、下部斜坡帶以及背衝斷層帶。

構造特性[編輯] 下部斜坡帶[編輯] 下部斜坡帶位在增積岩體的前緣,坡面平緩是該區的特徵,而覆瓦狀的褶皺和逆衝斷層是此帶的主要特徵構造。

上部斜坡帶[編輯] 上部斜坡帶位在增積岩體的核心部分,因為這個區域受到強烈的擠壓變形,會使得內部的反射訊號不連續,所以在震測圖中很難找到反射層,並且會有一些泥貫入體的分布。

台灣附近海域的增積岩體[編輯] 台灣附近有兩個隱沒系統,一個是呂宋島弧隱沒系統,一個則是琉球隱沒系統, 而琉球隱沒系統內的增積岩體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耶雅瑪海脊,呂宋島弧隱沒系統內的增積岩體則是恆春海脊。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增積岩體&oldid=46698687」 隱藏分類:​自2016年6月缺少來源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新增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