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鬧元宵,細說元宵節的習俗!看看你知道多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元
宵
佳
節
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因為正月是農曆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故此得名。
元宵節又叫上元節、春燈節,這一中國傳統節日寄託著人們追求團圓和美滿的願望。
媚兒在此祝廣大姐妹們元宵節快樂,闔家團圓!
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
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
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
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
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
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元宵節習俗
吃
元宵節有吃元宵的習俗。
元宵的做法成分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
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說明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自從元宵張燈之俗形成以後,千百年來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觀燈為一大盛事。
這天晚上,遊玩觀燈的百姓不計其數。
大家通宵達旦,盡情歡樂,熱鬧非常。
張
燈
結
彩
猜
燈
迷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
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謎語懸之於燈,供人猜射,始於南宋。
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深受社會各階層歡迎。
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
元宵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走
百
病
耍
龍
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
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叫《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
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就已經出現。
踩
高
蹺
舞
獅
子
「舞獅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後腳,還有一人當引獅人。
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彩球等動作。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
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
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餵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
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黏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逐
鼠
祭
門
祭
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
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媚兒說:
如果你有更好的文章
歡迎投稿至媚兒郵箱哦~
健康 | 家庭 | 教育 | 生活 | 情感
都可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