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延續城市文脈 一條古街隱藏半部城市發展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歷史文化街區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制度的核心內容,是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不可再生的歷史信息,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今年初,莆田市把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列入十大重點項目,重點聚焦宋城、蘿苜田兩大歷史街區,現在的宋城歷史文化街區即為當時「宋城」核心所在,是莆田的政治、文化、教育、商業中心。
歷經千餘年,基本還保留著當年「宋城」的道路格局和歷史風貌特點。
如今,「宋城」老街的保護修繕,已經提上議事日程。
廣度到哪?古街建制沿革
一條古街隱藏半部城市發展史。
北京南鑼鼓巷、西安順城巷、安徽屯溪老街、蘇州平江路、杭州河坊街……每個城市都有那麼一條老街,經歷過風花雪月,見證過繁華蒼涼。
自南朝陳光大二年(568),析南安郡地建莆田縣,歷經興廢。
莆田古城始建於宋代,素有「九頭十八巷」稱謂的莆田宋城老街區,夾在鬧市區背後,擁有最中心也最久遠的莆田老城記憶。
巷陌如脈,在現今的荔城區內,基本保留著當年「宋城」的道路格局,護城河仍可依稀呈現當初「宋城」的遺貌。
現在的宋城歷史文化街區即為當時「宋城」核心所在。
宋城歷史文化街區位於莆田市中心地段,整體地勢平坦,東南面河流環繞,西、北面背靠山嶺,水路、陸路交通發達,自古以來就是莆田市的政治、文化、教育和商業中心。
根據《莆田市城市總體規劃(2008—2030)》,宋城歷史文化街區的核心保護區範圍東起井頭巷、倉邊巷,南至文獻路鳳山寺、西至現荔城區政府辦公樓西側,北至梅園路大宗伯第;建設控制地帶範圍東起林氏民居,南至莆陽路,西至梅峰寺西側,北至興安路。
2017年6月,莆田市啟動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重新編制,規劃在對宋城歷史文化街區現狀保存保護情況的詳細調研評估基礎上,以科學合理的保護管控為目的,滿足申報條件。
劃定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範圍:東至北大北街、西至勝利北街、南至河濱路、北至興安路,總面積61.71公頃。
其中,包括大路、廟前、縣巷、后街、衙後、坊巷6條古街在內的核心保護範圍9.75公頃,建設控制地帶51.95公頃。
據莆田市規劃局劉雅婧介紹,宋城歷史街區較完整地展現莆田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主要特徵,目前仍較好保存舊城傳統風貌與古街巷格局,是歷史文化遺存最多、最集中的地區;文化古蹟門類較為齊全,包括革命文物、寺廟樓觀、府邸、商鋪、民居、近現代優秀建築能夠較完整地反映重要歷史事件和風情民俗名人活動的街區。
街區現有文物保護單位1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文物點9處,非物質文化遺產共9個,其中列入國家級非遺1個,省級非遺1個,市級非遺7個;歷史建築22處,其中6處為優秀近現代建築。
深度多深?文化價值「連城」
歷史文化街區與城市昔日或繁華或衰微的社會、文化、歷史人物之間發生關聯,讓人從中獲得文脈的意義。
作為古城中心,凸顯莆田的地域特色和悠久歷史,宋城古街擁有哪些特點,又具有哪些文化價值?
「從記事起我就住在這裡,從前是五進的大厝,每一進都有很高的門隔開,整個厝共有9個天井,30多戶族人住在一起,120間房,還有獨立的里弄名字,叫作『鐵樹里』。
」78歲的陳光熹已經是住在大宗伯第的第六代傳人。
建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大宗伯第是明代禮部尚書陳經邦的府邸,2009年被評定為省級歷史文物,至今還有27戶登記在冊,作為活態的歷史文物,大宗伯第內的院廳、正房、廂房、護厝、懸山頂、穿斗構架保存較為完整,它和古街內的林揚祖故居、林氏大厝、鄭氏大厝、關氏大暦、彭鵬故居、玉井陳氏故居等「宋城」傳統民居都具有莆田傳統民居特色,高度體現了傳統民間的建築文化價值。
從大宗伯第走出,陳光熹回憶起廟前街對面的城隍廟舊時的熱鬧,和廟後小西湖的風光。
古民居集聚的「宋城」至今保留了大量的古寺廟,這些寺廟是宗教文化的直接產物,也是莆田歷史文化積澱。
如:元妙觀、三清殿、興化府城隍廟、文峰官、三代祠、鳳山寺大殿、梅峰光孝寺。
而在民居寺廟群中,現存部分宋、明時期留下的古建,還有部分反映古代不同等級階層的形制建築,如琶譙樓、光裕坊,也依然保存較為完好。
走進這些古樸的建築,細剝歲月的蕪雜,街區內建築群與民居聚落中,保存著大量民間繪畫、雕刻、裝飾性工藝品,以及精美家具、微型庭院園林等,所有這些無不凝聚了古代「宋城」人民的勞作,而精湛的門飾、窗花以及一些古香古色的茶几、木床、座椅,這些器物製作細緻,圖案別致,是「宋城」藝術文化價值構成部分的重要元素之一。
里弄里還有若干紅磚騎樓,表現出了西洋的建築風格,這些豐富的古樓建築群共塑了「宋城」繽紛的景觀與藝術文化價值。
老莆田買東西都習慣了來古街。
這樣的慣式生活逐漸塑造了莆田與眾不同的街巷文化,也是宋城最重要的特點之一。
宋城古街街道大體是按照服務性行業自發逐步形成的。
以手工製作為主的有衙后街;以銷售服裝的街道有大路(大度)巷、坊巷;以銷售食品及紡織品加工的有廟前街;以服務性行業和文房四寶為主的有縣巷;完全為溝通內外商業物流的有金橋巷。
這幾種功能不同、性質各異的古街巷,呈網格狀分布在歷史文化核心區,服務著周圍的居民。
如何「整容」?既要里子也要面子
「分析街區歷史文化價值、特點和現狀存在問題,以名城保護規劃確定的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範圍為依據,提出街區保護與控制措施,街區環境整治及風貌的保護與傳承。
」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簡稱中規院)歷時一年時間,承接宋城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規劃。
該項目負責人陳雙辰介紹說:「莆田的街區文化總體是十分獨特的,和福州的三坊七巷、上下杭,泉州的西街,以及涵江區的蘿苜田街區相較差異甚大,有特色也有不足。
」保護規劃將保護哪些東西,如何開展保護工作?9月,中規院將完成宋城、蘿苜田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初步方案。
許久以來,「宋城」老街始終處於原生業態發展狀態。
2011年,荔城區投資2000多萬元修繕大路、廟前、縣巷、后街、衙後、坊巷6條老街,建設雨水管、污水管及消防管道等。
廟前路33號住著一位90多歲的林阿婆,退休後的鄭金珠每天照顧著腿腳不方便的母親。
10平方米的低矮木屋,一道木門打開,就是人來人往的街道。
老人習慣了熱鬧,也習慣了看起來破敗卻安逸的晚年。
熱鬧與破敗並存,也是古街的現狀。
目前古街商鋪林立,租金不貴,大多數小店鋪已是十多年的老鋪面,占卜算命的小攤位、半營業半居住的鋪面都表達著氣若遊絲的商業影響力。
住在大宗伯第的陳光熹表示:「政府有合理方案,遷居還是原地自建,我們都能接受。
」
什麼樣的方案才算合理?這是老街改造擺在當地政府面前首要考慮的難題。
荔城區文體廣電出版局副局長陳菁菁說:「今年以來,各級部門都在商討方案,制定保護規劃只是第一步,接下去怎麼做才是核心點。
」在以保護為前提下若要「整容」,整成什麼樣,才能既要有里子,還要有面子?
8月16日,荔城區區長出發上海考察。
「在規劃範圍內,將古街打包成一個利益共同體,政府、開發商、產權方多方合股,這種嘗試已經在別的城市有成功的案例。
」
「宋城」已經走過了1000餘年歷史,至今依然藏著明清以來鮮明的記憶符號,它有著歷史的真實感,它是一座充滿生活情感、想像與熱情的歷史文化街區,未來不是目的,如何更好地「街」續起地方歷史文脈才是應思考的方向。
(福建日報記者 林愛玲 朱崇飛)
責任編輯:王 敏 沈 琳 陳恆山
值班主任:林雙華
年味在古街【西津渡歷史文化古街】
編輯:妍江陰西津渡古街是鎮江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是鎮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這裡共有文物保護單位 12 處,其中國家級文物西津渡保護單位3 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8處。
永州市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紀實
永州日報記者 吳林秋日陽光下的零陵正大街依舊熱鬧,走不盡的長廊小巷,看不完的古城風情。蘋島依舊鐘靈毓秀,午夜夢回,恍如能見柳宗元月下吟詩……永州的歷史,是活著的。保留下的古風古韻,依舊可觸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