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運河保護利用常州論壇11月5日舉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大運河保護利用常州論壇11月5日在江蘇常州召開,來自全國的文物、交通、水利、高校專家學者及大運河沿線城市的部門負責人100多人參與了研討。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歷經2000餘年持續發展和演變,大運河至今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交通與水利功能。
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布,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京杭運河常州段全長44.5公里,從常州穿城而過,也在蘇南段運輸大動脈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中心地位。
進入21世紀後,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運河貨運量急劇增加,船舶大型化趨勢明顯,800至1000噸級的船舶大量進入了設計通行能力僅為500噸級的四級航道,尤其是市區段的航道技術標準和橋樑技術指標明顯偏低,擁堵時有發生。
市民對船舶航行帶來的噪聲和城區水域污染等也反響強烈,對運河常州市區段改造勢在必行。
常州市交通運輸局航道管理處朱紅亮副處長介紹,市區段運河如果採用原路線拓寬改造,不僅沿線城區橋樑、道路、園林、商業區布局和沿線文物均要受到巨大破壞,而且也無法改變城市建設局限於滬寧鐵路和運河之間南北向狹長走廊的現狀。
為保障運河航運暢通、保護古運河遺存文化結合常州市總體布局,2003年,江蘇交通部門提出的京杭運河常州市區段南移改線方案獲得批准。
2005年6月,全長26公里的改線工程正式開工,按三級航道標準實施,2008年竣工。
建成的航道口寬達90米,底寬達60米,最小水深3.2米,可通行1000噸級船舶,河上架設橋樑11座,沿岸新增綠化帶120萬平方米,成為「路、河、橋、林」相協調的環境友好型水運示範工程。
與此同時,常州市立即啟動了大運河常州段的保護利用工程,對運河沿岸的工廠、民居、環境進行整治,同時,利用古運河打造「三河三園」水上景觀,中華恐龍園、東坡遺址、名士青果、運河五號創意街區等,使常州城區古運河段成為古典神韻與時尚休閒合璧的新常州形象代言。
如今的常州城區運河,形成了古運河與新運河二水分流、各領風騷的局面。
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丹青研究員認為,從文化遺產角度而言,中國大運河內存的文化遺產和故宮等文化遺產有著本質的區別,如果把故宮文化遺產的表現狀態形容為「固態文化遺產」,那麼大運河文化遺產則是「動態文化遺產」。
開挖大運河之初,它最重要的本體功能就是交通運輸功能,2000多年來大運河的交通運輸功能一直延續沒有改變,今後還將延續下去。
作為「活著的」歷史遺產,運河的保護與開發利用應與常州現代化建設發展同等重要,不可偏廢任何一面。
古運河及運河沿岸的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加以保護。
常州運河城區段的改造工程,使老運河作為歷史遺存,得到了相關部門的精心保護並煥發了新的功能,而交通運輸部門新建的新運河則延續了古運河「船暢其行、貨暢其流」的本體功能,這種與時俱進的開發利用,為2014年大運河能夠順利申遺成功作出了貢獻。
(黃湘寧)
聚焦大運河|河北:研究謀劃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
「最江蘇」導讀大運河流經河北廊坊、滄州、衡水、邢台、邯鄲等5個設區市,總長近六百公里,沿線分布著大量的文物遺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河北省積極謀劃大運河文化遺產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