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己私利,重開千年禁術,古人為何偏愛小孩殉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殉葬制度是我國古代很常見的一種制度,最早殷商時期君王死後就盛行活人殉葬,他們死後不光把金銀珠寶帶到墓中,還要把自己的妻妾帶進去。

考古對在發掘殷墟侯家莊商王大墓中有164具殉葬者的骸骨,曾侯乙墓有21具殉葬者的屍骸,而且殉葬的全部都是年輕的女子。

活人殉葬自秦漢以後有所減少。

到了遼代又大肆興起了,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死後,述律平強迫一百多名大臣殉葬。

再到後來的幾個朝代都有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時期結束了殉葬制度,清朝建國後,殉葬制度又開始起來,一直到康熙時再次結束了封建時代的殉葬制度,皇族雖然結束了殉葬制度,但是民間還有很多大戶人家仍然實行這種殘忍的制度。

1943年的敖漢旗旗長道卜丹死後,購買4個童男童女準備殉葬。

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殉葬人數最多的是秦二世墓中。

此次殉葬的宮女和被害工匠人數,竟然達到了數萬人。

至此殉葬制度一直到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死後,開始用大批的金銀珠寶,動物陪葬。

因而保全了後宮人的性命。

漢朝結束了殉葬制度千年後,明朝的朱元璋再次讓婦女殉葬的制度死灰復燃。

朱元璋在世時首開先例。

朱元璋本人死後,共有46名妃嬪、宮女陪葬孝陵,其中十幾名侍寢宮女全部生殉。

更過分的是,朱元璋為了防止屍體腐爛,把孩子強行灌進大量的水銀。

水銀經過血管的流通,讓屍體不會腐爛。

陪葬的小孩多年後仍栩栩如生。

除皇帝外,明朝的王爺也用人殉葬。

正統四年,周王朱有死後,因周生前曾上奏摺表示身後務從儉約,以省民力,故明英宗特命「妃夫人以下不必陪自己去死,年紀小的有母親的可以回家」。

沒想到的是聖旨傳到,王妃鞏氏和施氏等六夫人已同日自絕殉身。

直到天順八年正月,英宗病危時下遺詔不用人殉葬,才廢止了宮妃殉葬制度。

古人用童男童女殉葬是認為童男童女身有靈根,能夠感應靈氣,帶著他們可以讓自己更好的死後成仙, 1987年考古隊發現了一座古墓,古墓中單獨分出了2個空間,裡面都有小孩的屍骨,考古學家發現更殘忍的是,這些孩子都是活著的時候口服水銀後,再把身體多處挖洞滿滿的灌進水銀,再把身體塗上一層銀粉,活生生的做成了標本。

封建社會是一個沒有公平可言的社會,普通人民的生命並不掌握在自己手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