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同:再現胡漢雜糅風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劉勇

這是座建築師崔愷設計的稍微前衛點的博物館。

占地面積51556平方米,建築面積32821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將近1萬平方米的展陳面積分為一個系列展廳、四個專題展廳和一個臨時展廳,館藏文物據說有7萬件。

但博物館的空間利用現在看還很有限。

展出的展品據說只有1000件。

如何更好的展出,傳播文明,是所有博物館的共同課題。

特色成列

大同市博物館新館有一個基本陳列《天下大同——大同古代文物展》,四個專題展廳《大同恐龍》、《瓷路擷珍》、《妙筆丹青》、《梵語清音》,以及一個臨時展廳。

每個展廳又分為不同的單元組合。

按照常規,基本陳列是博物館展品的主軸,占地最大,展品最多,訪客從此可以了解大同歷史的線索,欣賞到最主要的文物珍品。

因為內容多,基本陳列也分為4個子部分:《代地滄桑》、《北魏平城》、《遼金西京》、《明清重鎮》4個系列展廳。

在一層是《大同恐龍》展廳和《代地滄桑》展廳。

後者是展示從遠古到漢代的大同歷史文化。

坦率的說,這裡的展品不夠豐富。

牛車

有趣的是壁畫前的鐵鑄雕塑《牛車》,取材於北魏宋紹祖墓出土的牛拉鐅甲車,健壯有力的牛,和圓形的車,帶有鮮活的北魏氣息。

壁畫作者中央美院孫景波和王穎生,牛車作者中央美院呂品昌。

應該說這個組合比較完美,是比較真實的再現,一來就讓觀者進入到大同歷史上最輝煌的百年——北魏都城平城時代。

石雕柱礎

釉陶踏碓俑。

此俑著典型胡服,在從事農業生產,驗證了北魏初年在大同地區計口受田的土地政策。

具有非常重大的歷史文物考古價值。

來到二層,就知道重點了。

這裡將北魏平城展廳又分兩部分展出。

北魏首都平城前後近百年,確實是大同古代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代,據說當時的平城人口達到了100萬。

現在的大同,包括所有下管縣區在內,人口也才300多萬。

這一層最重要的展品是北區的司馬金龍夫妻合葬墓地出土文物,胡、漢民族特徵十分鮮明。

司馬金龍是在和南朝宋開創者劉裕爭鬥中失敗北投北魏的東晉貴族司馬楚之的兒子。

說來也是頗有諷刺意味,從西晉晚期開始,皇室司馬家族就在抗擊來自北方的胡人,到了東晉末年,這最有實力的皇族卻山窮水盡到北投死敵的地步了。

這一方面說明政治變化的無情,同時也暗示胡漢之間的文明衝突到了這個時期也不是不可調和的。

司馬金龍成為北魏皇家的駙馬,榮華富貴一生。

其墓地文物恰好為我們展現了當時的社會上層社會的生活場景和精神世界。

司馬金龍墓

司馬金龍墓的磚雕石柱礎非常精美,有的還在四角各雕一個伎樂,現在還有2 個尚存。

姿勢之優美,動作之飄然,和敦煌早期壁畫中飛天類似,一看就是來自西域的藝術風格。

墓地文物中最讓人驚嘆的是石棺床上的漆面屏風。

當然棺床上也有雕刻極其精美的富於女性美的菩薩和忍冬紋。

屏風上多是取材於西漢劉向《烈女傳》中的人物故事畫,人物打扮為傳統漢人服裝。

這殘存的幾片屏風是禁止出境的國寶,上面的很多信息彌足珍貴,研究者不斷,有人認為其畫作和顧愷之類似,有人說,墨書對研究魏碑體的演變很有價值。

司馬金龍墓出土文物的另一奇葩是200多尊陶俑組成的警衛部隊。

這些陶俑體量不大,但一看就是按照北魏軍事作戰部隊的序列精細燒制的:6人一排,最前兩排騎兵前哨,騎兵後是步兵儀仗隊,在部隊的中後部分出現幾尊騎馬俑,裝束頗有不同。

高冠,耳後披風,雙手自然下垂,似為持韁。

此處的騎馬俑應是這支地下警衛部隊的軍官。

戰陣的最後是北魏軍隊的坦克部隊——甲騎具裝騎兵壓陣。

這支警戒部隊陶俑被安放在逐層抬升的展示台上,層次感更為強烈,體現了北魏軍事力量的強大。

前排騎兵俑中有兩尊在體現了長嘯的姿態,和吹口哨類似。

長嘯是魏晉名士所推崇的,草原人習慣性的吹口哨則是遊牧生活的產物。

騎兵多穿戴雞冠帽,步兵為圓帽披風,著長大衣。

顯然這都是當時的實際裝束。

大同市博物館是一部厚重的線裝書,承載著大同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大同市博物館是一曲激昂的進行曲,唱響著大同人的文化自信;大同市博物館是一台現代「留聲機」,珍藏著博大精深的經典藏品;大同市博物館又是御東新區升起的一顆文化之星,記錄著古都大同深遠的城市記憶和未來期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同市博物館國慶一日游

在國慶期間不想出去旅遊,不想去人擠人,不想去互相添堵,在本地轉一轉也是不錯的選擇,去博物館就是一個可以增長知識,了解大同的過去歷史,了解本地文化的一個地點。大同市博物新館位於御東新區,在文瀛湖西...

天下大同,探訪北魏名都大同博物館

大同博物館這是我第二次來大同了,第一次陰差陽錯竟然錯過了大同博物館,這次萬不能錯過,據說大同博物館新館竟然收藏了七萬餘件館藏文物,在這個級別的博物館中實屬罕見,再次是此博物館的設計之新穎,竟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