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盜墓賊幾乎盜盡了唐朝十八座皇陵,蘭亭集序真跡疑被其毀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過這些年《鬼吹燈》《盜墓筆記》等文學影視作品的傳播,盜墓這一本來隱秘的行當也展現在人眼前,洛陽鏟、分金定穴等名詞也被大家所知曉,讓人感嘆想當好盜墓賊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有紮實的歷史知識儲備,還得會望土、會掘洞,萬一碰到粽子還得會些辟邪的法術,除此外還得熟悉文物行當,得有眼力見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寶貝——話說有這麼多的本事幹啥不好,非得做盜墓賊?

鬼吹燈之精絕古城

然而這些業務能力過硬的民間盜墓賊,都只能算小賊,真正的大盜墓賊,反而技術平平,所得卻是民間盜墓賊的百倍千倍,這就是官盜。

比如史上大名鼎鼎的曹操,就是官盜,甚至為了盜墓設立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官職;又比如盜了清朝東陵的軍閥孫殿英,也是官盜。

他們有部隊,人多勢眾,懶得琢磨怎麼開機關,直接用粗暴的巨槌、炸藥等來破開墓穴石門、毀壞機關,而盜墓所得居然夠他們用來充當部隊軍餉,可見所得有多麼豐厚,這些才是真正的大盜。

孫殿英用炸藥炸開慈禧墓門

在五代十國時期,就有這麼一個官盜,所盜陵墓數量之多、規模之大令人嘆為觀止,這個人就是溫韜。

自朱溫篡唐建立後梁之後,本屬於大唐的各地藩鎮也紛紛建國自立為王,中國進入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時期,而溫韜就處於這樣的亂世。

溫韜生於陝西耀縣,傳說他生下來時,剛好有匪星殞落在唐昭陵所在地區附近的嵯峨山,迷信者遂傳此人將給唐皇陵帶來一場災難。

少年時,溫韜就靠盜竊為生。

成年後,本來是在大唐岐王李茂貞手下當官,後來背叛李茂貞投靠朱溫,為朱溫建立後梁立下功勞,因此朱溫封他為崇州和裕州節度使(今陝西耀縣、華原縣和富平縣一帶),手握兵馬大權,統治當地。

後梁溫韜--王山甲繪製

而唐朝的關中十八帝陵,有許多處於他所統轄的地區,有些雖不在他轄下,但也離得不遠,因此在他當節度使的七年時間,唐朝的十八座皇陵居然有十七座被他盜挖,只有乾陵(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得以倖免,可以說溫韜盜墓還真是勤快。

溫韜手下統轄的部隊叫做靜勝軍,他每次盜墓都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出動數萬的靜勝軍,用最野蠻原始的破壞方式進入墓室,搜刮墓室里的珍寶。

而且此人還把每次所盜的珍寶筆錄在冊,也不怕冊子流傳出去會成為證據,也真算是膽大妄為了。

可惜的是這人對於珍寶的理解,實在令人啼笑皆非,他把皇陵里陪葬的那些字畫上裝裱的綢緞當做寶貝,拆下來盜走,而把真正價值連城的字畫丟在一邊,任人踐踏,簡直可以說是蠢到了極點。

以他這樣的識寶眼光去盜墓,那些珍貴的字畫文物可就遭了秧,特別是唐太宗的昭陵,傳說有千古至寶《蘭亭集序》書法真跡陪葬在內,以溫韜的盜墓方式,昭陵內即便真有《蘭亭集序》,恐怕也是早已經被毀掉了。

在流傳下來的溫韜盜墓手冊上也沒見到有《蘭亭集序》的記載,現在只能寄希望於唯一沒有被溫韜染指的乾陵,也有可能《蘭亭集序》被陪葬進了乾陵也說不定,希望這一至寶尚存人間吧。

唐昭陵墓穴

乾陵是唯一沒被溫韜盜挖的唐朝皇陵,不是他不想,而是想挖卻沒成功。

作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規模宏大,因此溫韜出動了數萬兵馬,可是剛到山上,馬上狂風暴雨大作,於是人馬趕緊下山。

下山後風雨就停止,準備繼續上山開挖,結果又是大風大雨,一連三次都是這樣。

溫韜也感到害怕了,覺得可能有什麼東西保護乾陵,不讓他盜挖,真的要強行去挖的話,恐怕會碰到什麼災禍,所以就罷手了。

唐乾陵

盜墓除了為溫韜帶來無數珍寶外,也為溫韜帶來了臭名,雖然當時處於亂世,但是古代的道德傳統還在人心中,並未消失,古人一向事死如生,破壞人陰宅在當時人看來是非常惡劣的事,為人所不恥。

所以雖然周邊的百姓敢怒不敢言,可是當朝的統治者卻因溫韜的盜墓臭名而唾棄他,這也為溫韜後來被殺埋下伏筆。

後梁滅亡後,溫韜投降了後唐,用盜墓所得上下打點朝廷要員,然而即便有許多人替他說好話,後唐明宗李嗣源卻因為溫韜反覆無常投降過數次,還有在民間極臭的盜墓惡名,終究還是殺了他。

中國有多少文物毀在溫韜手裡,沒人清楚,可以說溫韜的盜墓行為對中國文物是個巨大的災難,被他毀壞的文物再也不存於人間了,而溫韜之名也將遺臭萬年,永遠被後世的人唾罵。

後人臨摹的《蘭亭集序》,真跡可能已被溫韜毀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蘭亭序》真跡真的陪葬唐太宗了嗎?

唐太宗李世民遺詔中要求將《蘭亭序》枕在腦袋下面,要永遠擁有這件摯愛的寶貝。昭陵(唐太宗陵墓,位於今咸陽市)被合上的那一天,《蘭亭序》就作別人間,沉入地底,陪伴李世民度過千年長夜。直到現在,很多人...

他是中國歷史上最瘋狂的盜墓賊

溫韜,原名李彥韜,五代時梁國人。溫韜祖籍京北華原(今陝西耀縣),曾任耀州、崇州、裕州等地節度使,鎮轄關中地區。溫韜在長安做了七年行政長官,在其任期,趁著戰亂,盜盡關中地區幾乎所有唐朝皇陵,溫韜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