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解密:揭開西夏王陵的神秘面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網絡配圖

倍受海內外關注的西夏陵3號陵園地面建築遺蹟考古發掘,日前又獲重大發現:整座陵園建築形制是以塔為中心進行布局的,陵園所有地面建築形制首次基本清楚地呈現在世人面前,西夏陵的神秘面紗終於被掀開了。

被稱為「東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位於賀蘭山中段東麓,距寧夏銀川市城區(西夏都城興慶府)35公里。

陵區東西寬4。

5公里,南北長10公里,總面積近50平方公里,陵區內共有9座帝陵,約250座陪葬墓。

西夏王陵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是從70年代初開始的,寧夏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後對5、6、7號陵和3號陵,以及一些陪葬墓進行了局部發掘。

這次歷時兩年的考古是以著名考古學家宿白先生為首的專家組,與寧夏文物考古工作者一起進行的。

範圍是西夏王陵3號陵地面建築遺蹟,包括月城和陵城。

這次發掘是西夏王陵考古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揭露面積3萬多平方米。

記者在考古現場看到,考古出土的文物主要有大量的磚、瓦,以及飾以獸面紋的滴水瓦當,還有形象逼真的套獸、脊獸等。

其中,以最近在陵城南門、獻殿出土的、用於建築裝飾的綠琉璃「妙音鳥」(佛經上稱為迦陵頻伽)最為重要,其數量之大,外型之完美,實屬罕見,神態更是栩栩如生。

在現場指導發掘工作的中國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忠義告訴記者,這次考古通過對月城、陵城以及獻殿、陵塔(過去稱陵台)等遺蹟的發掘,基本搞清了陵園的建築形制。

出土遺蹟及文物表明,陵城內建築從南門、獻殿、墓、到陵塔都呈列在由南向北的一條線上,略向西北偏。

陵城4個角由群塔組成,其中南邊兩個城牆角各5座塔形建築,北邊兩個城牆角各7座塔形建築,4座城門兩側各3座塔形建築,整個塔形建築高低錯落,襯托底部直徑約34米的中心陵塔。

陵塔為一座圓形密檐塔,內部為夯土結構,外檐有裝飾瓦。

從陵園圍牆遺蹟看,底部寬3。

5米的陵城為紅色牆體,頂部鋪瓦,其滴水、瓦當有完整而精美的獸形等裝飾圖案。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從出土的建築遺蹟看,陵城東、西、北門均為面闊3間的門屋,沒有城門洞。

在西門出土了房頂兩頭用於裝飾的殘高1米余的鴟吻。

南門用於走人,且此門台基長21米、寬12米,墁道上鋪有花磚,面闊也比其它城門寬。

陵城每個角闕分別由5個呈近圓形的夯土台基組成,台基外層以青磚包砌。

根據周圍出土的建築裝飾構件推測,其上面原有塔形裝飾性建築。

專家們認為,這種由多個近圓形建築組成的角闕目前尚屬首次發現。

每座建築物類似亭式塔,並飾以迦陵頻伽。

陵城獻殿為面闊3間、進深3間八角形台基的方形大殿。

從獻殿後門到墓道直接進入約20米深的墓室,。

由此看出這些建築形制具有西夏佛教的突出特色,但也吸收了中原漢唐文化特色。

記者看到東西相距120米,南北相距52米的月城地面遺蹟發掘已完成,牆體遺蹟清淅可見。

專家介紹說,主要牆體以黃土夯築而成,牆基寬2。

45米,夯土之上塗有草秫泥,表面再塗以朱紅色染料。

在夯土層牆體上還發現了許多柱洞。

在牆體兩側發現了大量的、形狀比較完整的板瓦、筒瓦和滴水瓦當,瓦當上有完整而精美的獸形圖案。

在月城門兩側還發現柱洞,由此推斷月城門為等級很高的木質烏頭門。

月城內東西向50米內排列兩排石像身座,石像不到2米高。

專家認為,把文臣武將集中擺列在月城,突出了皇家陵園的威嚴和氣勢。

同時這樣的陵園建築形制還模仿了主人生前的生活場景。

1227年,蒙古滅西夏,戰火殃及陵區,地面建築全部被毀,陵墓大部被破壞。

在被蒙古大軍損毀前的每座帝陵陵園均是一個完整的建築群體,占地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坐北朝南,平地起建。

高大的闕台猶如威嚴的門衛,聳立於陵園最南端。

碑亭位於其後,這裡曾停放著用西夏文、漢文刻制的歌頌帝王功績的石碑。

碑亭後是月城,南牆居中為門闕,經門闕入月城,這裡曾置放有文官、武將的石刻雕像。

月城之北是陵城,陵城南神牆居中有門闕,經門闕入陵城,陵台偏處陵城西北,為塔式建築,八角形,上下各分為五級、七級、九級不等,外部用磚包砌並附有出檐,為磚木瓦結構。

陵台是陵園中的主體建築。

在中國古代傳統陵園建築中陵台一般為土冢,起封土作用,位墓室之上。

但西夏陵台建在墓室北10米處,不具封土作用,其形狀呈八邊七級、五級、九級塔式,底層略高,往上層層收分,是塔式陵台,為夯土實心磚木混合密檐式結構,且偏離中軸線矗立,這在中國建築史上無前例,是党項族的創造。

塔式陵台前有獻殿,用於供奉獻物及祭奠。

陵台至獻殿有一條魚脊樑封土,封土下為墓道。

帝陵墓室在墓道北端,位居陵台南10米處,為三室(主室,左右耳室各一)土洞式結構,墓室四壁立護牆板,墓內有朽棺木,為土葬。

陵城神牆四面居中有門闕,神牆四角有角台,表明了陵園的兆域地界。

有的帝陵還圈有外城,有封閉式、馬蹄形式和附有瓮城的外城。

基本格局在仿宋陵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西夏王陵3號陵園是九座帝王陵園中占地最大和保護最好的一座,考古專家認定其為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墓地,俗稱「昊王墳」。

陵塔位於墓室的正後方,為中原地區陵墓所未見,反映了西夏貴族特殊的葬俗。

王陵中出土的西夏碑礎、墓碑、鎦金銅牛和骨灰木盒,都以其真實的資料再現了絢麗多彩的古西夏文化歷史。

歷朝歷代帝王貴胄們既希望陵寢恢宏壯麗,又希望能夠不被盜掘,高大的封土成了防止盜掘的重要屏障,明清兩代皇帝陵墓,都把盛放帝王棺槨及殉葬品的墓室建在如山般高聳的封土下方;而西夏王陵的陵台,卻不是位於墓室的正上方,而是位於墓室以北10米處,根本起不到封土的作用。

另外,西夏王陵墓道的入口設置在獻殿內部,這也是帝王陵寢中絕無僅有的。

隱藏墓道的走向是帝王陵墓營造時最為隱秘的工作之一,明代萬曆皇帝定陵墓道入口設置在寶城的側面,令人難以察覺,20世紀50年代發掘時曾讓考古人員苦思冥想,大費周折。

而西夏的皇帝們似乎並不擔心這一點,除了墓道入口直接設置在獻殿以外,西夏帝陵的獻殿至陵台之間有一條突起於地面之上的魚脊樑封土,墓道就埋藏在封土下方。

考古發掘顯示,和奢華的唐宋帝陵相比,西夏王陵的墓室要「簡樸」得多,為位於中央的主室和左右耳室構成的三室土洞式結構,陪葬品也相對較少。

這種種鮮見的特徵,毫無疑問都是党項民族的創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東方金字塔:神秘的西夏王陵

說起金字塔,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古埃及金字塔,其實中國也有不少金字塔,今天要說的,就是有「東方金字塔」之稱的西夏王陵。倍受海內外關注的西夏陵3號陵園地面建築遺蹟考古發掘,日前又獲重大發現:整座陵園...

神秘的地下王陵

賀蘭山中段東麓,一座被稱為「東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終於撩開了神秘的面紗,它的重見天日,讓人們驚嘆不已,同時也疑問重生。地下王陵破山而出寧夏回族自治區富饒秀麗,自古就有「賽上江南」的美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