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鬼吹燈成為大學的一門專業!遠比電視劇里有趣得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於大眾而言,冷門的文物與博物館學這個專業更像是雲霧繚繞的山崖,遠遠迢迢,看不真切,又像是暗香浮動處安靜的美人,余莫名清冷之感。

今天,我們邀請了幾位文博專業的同學,來一起揭開她的面紗,帶領大家見識一番文博專業的廬山真面。

「最冷門但是最酷」

方思曄選擇文博則完全是處於偶然,但是在文博呆了大半年之後,她覺得文博越發有魅力

文博是一個很嚴肅的學科,需要厚重的學識積澱與精湛的技藝——完全不同於盜墓小說中描寫;但同時,文博也是一個很活潑的專業:它可以和我們的生活連結得很緊密,也非常需要創造力。

提及上課趣事,她簡直如數家珍。

比如,有一位考古工作者在探方剷出一絲青銅器,因為快下班了趕著吃晚飯,怕一時挖不完,硬是撒了把土把文物埋回去了;又比如老師會經常調侃因為文博專業總和陵墓、孤墳打交道,所以「上班就像上墳」

「其實我們的專業並不像《鬼吹燈》。

「很多人覺得我們專業就像是《鬼吹燈》似的。

」文博專業大一的學生徐穎笑道。

其實,考古挖掘並未像《鬼吹燈》或《盜墓筆記》中所描繪的盜墓那般波詭怪譎,相反,考古是極具科學性的行為。

學習文物與博物館學,就像是在發現一個又一個驚喜,不斷打破舊的認知,讓每一個參與者都有所得、有所悟。

比如,在一次我國西南某遺址考察中,考古專家們發現了封存的村莊中有一隻碗倒扣在地上。

考古人員發現碗裡面盛有麵條,但很快就氧化消失了。

後期的檢測表明,碗內的麵條主要成分是小米,而小米粘度極低,至今科學家們也只能在實驗室合成出幾厘米長的小米麵條,而千百年前的古人類卻能做出足夠的小米麵條供食用——「這不禁讓人對幾千年前的文明感到震驚。

」她說。

「與壁虎同床,與泥垢共處。

大二的陳學蓮是由理科轉專業到文博的,當問及原因時,她徐徐道來。

好奇和興趣驅使她下定決心,「因為我從小就很喜歡歷史和看一些類似於世界未解之謎的書,對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文明以及其歷史,風土人情都很感興趣,小時候有過想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人類學家的夢想。

說起文博課堂,在陳學蓮看來可謂是妙趣橫生。

她講道「老師經常在考古課上給我們分享一些在考古基地的事情,同學們都覺得非常好玩。

在考古基地,有整月洗不了澡、泥垢滿身的困擾,有山路漫漫、九曲難行的憂鬱,有借宿窯洞、與壁虎同床共枕的啼笑皆非……這些經歷沒有嚇倒文博的姑娘們,她們大膽而好奇,反而覺得非常有趣。

有朝一日,這些姑娘們也能把經歷當成故事,把驚心化成幽默,探古問今,樂此不疲。

反正從考古現場回來,被曬黑也是常有的事兒

「通過文博學這個載體,感覺時間也被凝固在其中,仿佛摸到了古人的脈搏。

從小被中央電視台的國寶檔案節目耳濡目染從而對文物與博物館產生興趣的王斌形容文博是「跨越千年的對話」。

她回憶起某堂文化遺產課的時候,老師向他們傳授文物造假的技巧,例如用煮茶葉蛋煮一下啦之類聽起來簡直是八竿子打不著的方法。

他笑稱:「我還做了很多筆記呢!」

王斌說,在未接觸文博專業前,她和很多人認為,考古就是合法盜墓

但是在不斷的接觸之中,她慢慢發現,研究考古與文物是一項非常偉大的事業。

她一本正經地說:「我們明明是人類歷史的捍衛者!」她為文博畫下的註腳是「繼承先人的意志,守衛前輩的榮光。

」很多人會覺得考古之路艱難,維護文物更是難上加難,但她卻樂在其中且全心投入,希望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做出一些改變和貢獻。

她說:「我想看到所有的文化遺產都被人好好呵護,一切的歷史遺存都被免於風雨顛簸。

」最後還非常可愛又鼓舞人心的加了一句「與諸君共勉」。

「學習文博,就是在讀地球這一本厚厚的書。

羅詩贇是文物與博物館學一名大一的學生,當被問到她眼中的文博專業時,她不假思索地說:「好玩呀!」

「好玩」,是對一個專業很高的評價。

很多同學在選擇專業的時候,更多的是考慮就業對口與社會需求的問題,真正處於喜好的極少。

而「好玩」,包含著濃厚的興趣與熱愛,一頭扎進去,徜徉於古籍與文物的浩瀚海洋且沉醉其中。

在現場發現驚喜之後,同學們就會激動難耐

在羅詩贇眼中,文博是一個理論實踐綜合、多學科交叉的學科。

而在回答「為什麼選擇文博」時,她提起高中時期風靡一時的紀錄片《台北故宮》與《我在故宮修文物》——正是這兩部紀錄片使她對文物與博物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一件件精美的儀器,一樽樽優美的瓷器,千百年過去,在文博專家的保護下,它們依然熠熠生輝。

羅詩贇說,學習文物與博物館的相關課程,學習到的更多的是「認同感」。

「課上總是有一個接著一個的例子。

例如老師上課會講到西湖和京杭大運河的申遺,良渚的發現,這些都讓我更加真切地理解我所生活的這個城市。

她非常推崇珍·古道爾所說的:「唯有了解,我們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我們才會採取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會有希望。

文博專業的學生,其實很像《我在故宮修文物裡面的那些匠人》,他們所堅持的不僅是文物本身,更有對社會的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的自我貢獻


關於浙大文博專業,你可能了解到……

原杭州大學歷史系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籌建於1978年,1981年招生,是全國高校同類專業中創辦和招生最早的專業之一。

「博物館理論研究」、「文物多媒體管理系統研究」、「博物館展示策劃與設計」、「博物館建築評價體系研究」、「中國物質文明史研究」、「書畫鑑定」等集理論性與應用性於一體的研究成果,在國內處於先進,甚至領先的地位。

新組建的文物與博物館學系,進一步突顯以文化遺產為核心,把考古學、文物學、博物館學結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構築起文化遺產的發現、保護、釋讀、傳播為一體的辦學理念與特色。

目前已與材料系、化學系、計算機系、心理系等學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並於浙江省文物局簽署了合作辦學的協議。

隨著文化遺產繼環境成為世界最熱門的話題後,人們對於這個專業認識上的誤區將越來越少。

文博專業的就業前景也相當不錯,當今的文化遺產熱、博物館熱、文物收藏熱的興起已經顯示了這一專業的潛力。

文字:沈怡寧 陸晨超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官方網站

圖片來自於網際網路、故宮淘寶官方微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