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對症下藥,讓傳統村落保護真正「活」起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傳統村落是農耕文明的結晶,是鄉土文化最傑出、最完整的空間載體,它擁有形態多樣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式,蘊藏著豐富多樣的歷史信息與生態景觀資源,是鄉村社會歷史、文化、自然遺產的「活化石」和「博物館」。
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工程發起人之一——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是一個為中國傳統村落的保護傾注了大量心血的文化學者,他已經連續35年參加全國政協會議。
多年來,他持續為傳統村落的保護奔走呼籲。
2017年3月,他又帶了一份關於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問題的提案。
他建議,國家應建立對傳統村落開展旅遊的批准機制,強調政府對於傳統村落保護與建設的管理責任。
其實,國家關於傳統村落的保護中央財政是有專項經費支持的,目的是想推動並吸引包括各級政府、地方社會等力量共同參與傳統村落的保護,做好古村落的調查研究、搶救保護以及它的發展提升工作。
然而,面對這樣一塊蛋糕,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打起了自家的小算盤。
在傳統村落的保護過程中,許多地方暴露出了一系列問題。
關於管理者
傳統村落保護建設項目的開展主要由縣、鄉鎮和村委會三級組織實施,他們是村落保護工程的直接決策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村落保護項目實施的質量如何,與他們對村落保護意義的理解、對國家關於傳統村落政策的掌握水平以及他們的責任感直接相關。
有人把這個工作當做一種政績工程,大興土木;還有人不懂政策,憑著個人的喜好干擾村落保護原則要求,違背傳統村落保護資金支持的初衷。
當然,面對傳統村落這個特殊的建設工程,更多情況下我們的決策者是好心,可是卻辦了壞事。
關於規劃設計者
傳統村落保護規劃與設計者是保護工程實施質量的決定者,他們的情懷和理念決定著所主持古村落保留「鄉味兒」的多少。
現實中,設計師們大有「傳統村落保護設計捨我其誰」的衝動,忽視了傳統村落中物質與精神的內在脈絡,生硬套用園林景觀設計的模式,把傳統村落的保護等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美麗鄉村建設,把它做成了旅遊景點,導致千村一面,千屋一面。
傳統村落就像一個病人,她的病症也要在「望、聞、問、切」之後才能開出對症的「藥方」。
面對「傳承有序,體格尚健」的古村落,設計者應該是一個有情懷的「他者」,是一個健康的「輸血者」。
關於建築施工者
傳統村落保護的項目國家給錢了,所以在建築施工者眼裡它是工程,它是一個賺錢的機會。
一旦有工程啟動,往往各路人馬蜂擁而至。
一些地方為了協調各方矛盾,將工程當做一般建設項目,往往通過招標形式給了那些沒有傳統村落建設經歷、缺乏古建修復技術的隊伍。
面對傳統村落這個特殊的工程,究竟由誰來做,誰有資質做,怎麼做,為誰而做,其實他們根本就想不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今天大多數的手藝人來說,古老村落建築的格局、材料、技巧、工藝是陌生的。
而現實中,理念、技術、經歷的缺失,並沒能阻止一些施工隊進軍傳統村落的保護工程。
這一點確實應該引起各界,特別是管理者的重視。
應該有的態度
傳統村落的保護不僅是政府推動的一個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大事業,還是一個融匯了多行業智慧的社會建設範疇。
在這項事業中,參與者應該「具有一個情懷」、「做好兩種準備」、「把好三個關鍵」、「體現四個尊重」。
「一個情懷」:傳統村落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
我們應為中華傳統農耕文明搶救這份活著的文化遺產,保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精髓和空間記憶;
「兩種準備」:充分理解國家關於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要求,做好保護理念與施工技術的雙重準備;
「三個關鍵」:做好傳統村落的調查研究與建檔工作,做好村落的保護規劃工作,做好工程施工技術的保障工作;
「四個尊重」:尊重村民生活與發展的需要,尊重村落的民風民俗傳統,尊重地方文化傳承歷史,尊重國家關於村落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與技術規範。
關注婁底新報8個中國傳統村落、7處歷史名鎮名村 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婁底新新網訊 (記者:朱紅專 通訊員:李曉容)為切實做好鎮村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工作,4月7日-13日,由市住建局牽頭,市財政局、市文體廣新局組成調研組,對全市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傳統民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