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人講究在龍虎之年修家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滿族人十分重視本家族的家譜。

因為在清代,家譜是他們證明自己出身和旗籍的憑證,也是承繼某些世襲職位的有效法律文件。

這些都與其政治地位和經濟收入密切相關。

另一方面,許多滿族人的家譜中都記載著本家族如何發祥長白、從龍人關和開創基業的功績,對後世子孫來說,也是莫大的榮耀。

加之滿族各氏族自清初起居地遷徙變化較大,往往是同一家族的人分處各地,彼此相見而不相識,也需要有家譜作為聯繫血緣關係的紐帶。

滿族家譜一般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譜書",包括譜序、世系表、族俗族規以及收錄的其他家族文獻等內容。

一般都是用毛筆分頁繕寫,裝訂成冊保存。

另一種是"譜單子"或稱"譜表",寫在一張白紙或白布上。

比較正規的最上面寫有"某地某旗某氏家譜"之類的標題,第一行是始祖名字,其下分別排列各代支系,父子之間用豎線連接、同父兄弟之間用橫線相聯,有的還在人名之側注出所任職務及妻子姓氏,整體看是一幅下大上小的金字塔式譜系圖。

簡單一些的則是輩份相隔較遠的只記直系,至較近的三、四代才記旁系;最簡單的只寫故去的父輩以上直系祖先,因用紙窄而長,俗稱為"譜條子",一般是過年時祭祖因自家無詳細家譜而臨時抄寫的。

根據20世紀末的調查結果統計,遼寧境內滿族人家收藏的比較完整的家譜至少有數千件(不包括近年新修的)。

其中有少重以滿文或滿漢合璧文字抄寫,多數為漢字抄寫或刻印。

所記世系多者在20代以上,少者也有10代左右,大部分可以追溯到清入關前至康熙年間,成為研究滿族歷史和文化的寶貴文獻。

過去滿族人多選在"龍虎年"(即干支紀年地支為辰、寅的年份)修譜書,民間稱為"辦家譜"。

這是因為龍和虎在十二生肖中是天地之間最威武勇猛的,很符合滿族的民族性格。

辦家譜是全家族的大事,一般都是由族中輩份高且德高望重的人來主持。

清代許多滿族家族都有"族長"(滿語稱"哈拉達"或"穆昆達"),主持承辦此事也是他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辦家譜的一般程序,是由發起者先召集本家族各支系代表商量修譜有關事宜,如資料的收集、編輯的體例及經費的籌措等項。

眾人意見基本統一後,從家族成員中公推一兩位身份地位和文化水平均能勝任的人具體負責其事,隨後分頭搜集資料、募集經費,各項準備就緒後,在族長主持下舉行一次祭祖儀式,以修譜之事祭告祖先,隨後正式開始工作。

修成初稿後徵求各支系意見,加以修改補充,最後正式完稿,再按各支族的數目刻印或抄寫成若干分,分發保存。

家譜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譜序即序言,大多由主持修譜者撰寫。

主要內容之一是本家族的歷史源流和發展變化。

如風城(瓜爾佳氏族譜)光緒九年(1883年)序文中所述即很典型:"維我始祖乃蘇克蘇滸河貝勒,本姓瓜爾佳氏,旗屬正紅,駐防牙爾虎處,曾佐太祖武皇帝開基創業。

嗣因世祖章皇帝定鼎中原,從而隨龍入關,移駐燕京臭皮胡同。

及至聖祖仁皇帝充實邊疆,復將我八世祖於康熙二十六年由京師撥回奉天府,遂卜居於東邊鳳凰城鑲紅旗界舊有之紅旗堡,古名樂善屯,生聚教養百有餘年矣。

"很多八旗滿洲氏族家譜中,都是從本家原住長白山第幾道溝(崗),一直敘述到現隸屬某地某旗某牛錄,以明確本家族淵源所自。

內容之二是修譜緣起,如新賓<索綽羅氏譜書統宗)光緒十五年序言中說:"此編一成,上之可以追述先人,下之可以流傳後世。

凡人皆宜重本源,況我滿人尤宜鄭重而不容遺忘也。

"又如本溪山城子(吳氏宗譜)序文中說:

"嘗聞國有史家有乘,所以昭信紀實,重本篤親,使世世子孫,乃昭然所自出焉。

況滄田幾變、支派蕃衍,又經東西遷徙,若非筆之於譜,則奕祀而下,茫然其考,未有不相視如秦越者。

故家譜之作於繁衍之日者固亟,而作於遷徙之後者尤不可緩也。

"都明確地表達了"明世系、別支派、分遠近、辨親疏"的修諾目的。

許多宗譜的序言中還記敘了從發起到完成的過程及修撰體例等項,以表彰於此事做出貢獻的族人和幫助後人更好地理解家譜內容。

2)譜系即各代族人的名字及傳承關係,是家譜的核心內容。

各家族的編排方法不盡一致,但大多是分別支系按輩份依次記錄;也有的則是同輩者記於一處,再於各人名下標出有子幾人或無嗣;下一輩時再註明某人系某某之第几子;還有的統一按輩次列出表格,使查閱者更加一目了然。

無論是哪種形式,都是以始祖為第一代,而立始祖又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有世系關係可查的最早祖先;另一類是以本家族遷居現住地的第一代中直系者為始祖,稱之為"始遷祖"。

如鳳城薩嘛喇氏族譜中所說:"始遷祖為百世不桃之祖,別書於首,自二世以下依族人相衍之例分為五支、篇列五格、格書一世,父子相屬,兄弟相次,尊卑長幼之序昭然可睹。

"家譜內只收錄男子,有些將其妻妾姓氏附載於名下,但本族的女子概不收人,因為按照過去的觀念,女子出嫁之後便成為"外姓人",是不能列入出生氏族譜牒之內的。

3)族規族俗包括氏族成員的道德規範、族產管理分配、家族祭祀等方面的內容。

有的是國家法律制度的具體化,有的則是本家族約定俗成的習慣,載人家譜之內作為共同的行為約束準則。

如岫巖(白氏源流族譜)中,不僅詳細記述了本家族房屋、土地等族產的分配狀況,以便本族各分支"各領各產,各守各業",還於咸豐和同治年間,對族人穿衣、嫁娶、生育等方面應支給的費用作出具體規定,名之為"支使章程",以避免在家族財產分配方面產生糾紛。

也有的譜書中只收錄某一方面的族規。

如新賓<索綽羅氏譜書)中,就載有參照儒家喪服制度制定的本家族在治喪時的一些具體做法。

對家族祭祀禮俗的記載,在滿族家譜中比較多見,因為這是舊時最重要的一項有較多成員參加的家族活動。

其祭祀的儀節,基本上與清代官修<滿洲祭神祭天典禮)所載大同小異,屬薩滿家祭類型,但各家族又有自身的特色,對祭祀時間、祭品祭器備辦和祭祖祭天的各種細節,記敘都很詳盡。

像新賓<索綽羅氏譜書統宗)、<扈什哈理氏家譜),遼陽(富察氏譜書)、岫巖<白氏源流族譜)、復縣(鑲藍旗趙氏宗譜)、鳳城(那氏族譜)和<瓜爾佳氏宗譜)等家譜中所記,都相當完整。

新民縣遼濱塔(瓜爾佳氏宗譜)內所載祭典,還配有各主要儀節的詳細圖示,更便於後世子孫依制而行。

4)附錄即把與本家族有關的文獻附載於家譜之中,以作為後世了解家族歷史和祖先事跡的參考。

其類別包括誥命、碑文、墳塋圖、先人傳記、詩文及有關的檔案、文書、契約等,大多數都是在修譜之前即已形成,而由修譜者匯集收錄。

當然其選用準則是以歌功頌德、隱惡揚善為主要傾向的。

5)輩宇歌在清末民國年間修纂的滿族家譜中,"輩字歌"幾乎是必不可少的內容。

所謂"輩字歌"也稱"排字歌"、"排字詩",是在滿族人比較普遍地使用漢字雙字名之後,對於本家族各輩成員取名用字的規定。

一般都是五言四句或七言四句的形式,不僅押韻上口,易念易記,而且各字聯綴成句能表達出以期望家族興旺為主旨的含義。

如風城薩嘛喇氏五言輩字歌"景運興克昌、桂榮繼德芳、世永延福壽、奕宗慶其光";本溪章佳氏同式歌"慶廣文明世、興顯繼厚昌、升恆多宏德、學聖國家祥";新賓索綽羅氏七言輩字歌"松舒坦哈滿額春、文麟昌瑞玉珠珍、祥光景泰承華寶、德盛材奎鳳閣斌"等等。

這種輩字歌雖然有一些字如昌、盛、恩、德、祥、瑞等許多氏族中都有出現,但整體排列順序絕無兩家族之間彼此相同者,因其產生多是由本家族通於文墨者編擬,經各支系共商議定而載入家譜中的,而且還規定如所擬之字用完,或再續或從頭復起。

其用意很明顯,就是想通過本家族後世子孫按規定的"範字"取名,明確親疏長幼關係。

如若都能遵行不違,即使族人夙昧平生、陌路相逢,只要知道姓氏籍貫和取名排字順序,便能確認是同宗而且分清輩份關係。

因此,各家族都把這種輩字歌,作為認祖歸宗最簡單實用的規定,鄭重地寫人家譜之中。

還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國家民族政策的落實,許多滿族人著手編修本家族的新譜書。

他們經過多方尋訪和調查,收集到本家族保存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譜;又對現有各支系的人口加以統計和編次,並匯錄了許多新收集到的相關文獻,有的還打破舊時代的傳統,將近現代的女性家庭成員也記錄於譜書之中。

另一方面,也基本上能夠反映當代人的文化水平和科學知識,以比較正確的歷史觀記述滿族和本家族的發展歷史。

如1988年編印的<鳳城瓜爾佳氏四修宗譜)、1995年編印的<(瀋陽)馬佳氏宗譜文獻彙編)、2000年編印的<(海城)佛滿洲蘇完皿爾佳氏家譜)等,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新譜書,並且仍有許多滿族家庭正在籌辦進行之中。

這些新家譜的出現,不僅為他們的家族,而且也為滿族的歷史增添著新的篇章。

微信公眾號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