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來最大漢畫像石墓出土,歷經劫難仍保存完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山東省沂南縣城北寨村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就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有一個大將軍的墓穴埋葬在此。

但當地人都只是茶餘飯後嘮嗑一番,從無人進一步取證。

可前一陣當地有一鄉民要蓋房需很多取土,哪料竟挖出了一個古代墓室!該事傳開後,文物辦理委員會在沂南縣人民政府的幫助下,對該墓進行開掘,完成了收拾、丈量、摹象、拍照等工作後,發現該墓此前曾多次被盜,但都未傷及主墓室。

該墓墓體由磚頭築成,墓室分為前、中、後三室及側室,安頓均衡,總面積為88.2平方米。

石室中有大跨度的過梁石,以八角石柱擎起,墓頂是抹角結構的藻井,石室之間互相貫穿,前有墓門、墓道,表磚鋪地。

在墓門、室壁、柱、礎、斗拱、門額、枋子等都雕有畫像,共42塊,73幅,畫像總面積442平方米,首要分布在墓門和前中後三室,刻有朝儀、宴飲、舞樂、打獵、戰爭等場景,畫像活潑生動,人物繪聲繪色。

這些畫像關於研究其其時社會經濟狀況、階級聯絡、風俗人情、修建繪畫特性、宗教哲學思想等有著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現在,墓主的身份現已被考證出來了,即:東漢初期建武三年與建武六年光武帝劉秀所封的陽都侯和不其侯。

更始帝劉玄即位,任伏湛為平原太守。

光武帝即位,任伏湛尚書,主管擬定舊有原則。

更始年(24年)擔任平原太守。

伏湛當時匆急起兵,全國驚擾,而伏湛獨自妄然,教授不止,對老婆說:"夫一谷不登,國君徹膳,今民皆飢,奈何獨飽?"所以共食糠糲,把自個的俸祿施助給父老鄉親,來客有百餘家,大善之人深受群眾支持。

建武十三年(37)夏,皇帝詔命尚書擇拜吏日,伏湛還未及任,因聚會中暑,病逝。

賜秘器,皇帝親自吊祠,派使者送喪。

伏湛之墓是現在全國現存規劃最大、保存最無缺的大型漢畫像石墓,1954年挖掘。

1977年被定為省級要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定為國家級要點文物保護單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