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國風雲 | 後趙篇·相關內容的補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 | 石勒的民族問題
關於石勒的民族問題(或說人種問題)歷來爭議頗大,說法也多。
我們知道,五胡十六國中的「五胡」指的是: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民族。
石勒是羯族人。
那羯族的起源在哪裡呢?
據《晉書·石勒載記》記載,石勒是上黨武鄉人,「其先匈奴別部羌渠之胄」,「胄」有子孫的意思。
所以說石勒是匈奴別部羌渠的後代。
入塞匈奴有十九種,其中有一種就是「羌渠種」。
還有一種名為「力羯種」,從字面上來看似乎與羯族有關。
羯族人應該屬於這兩個種類。
《魏書·羯胡石勒》記載:「其先匈奴別部,分散居於上黨武鄉羯室,因號羯胡」。
根據這段史料的記載,很容易讓人理解為:有部分匈奴人散居在羯室這個地方,所以這部分人以地為名,稱為羯人。
這種說法並不正確。
殊不知羯室之名正來源於羯人。
是由於羯人居於此,此地才名為羯室。
《魏書》的記載因果倒置了。
羯人的外貌有「深目」、「高鼻」、「多須」這幾個特徵,與西域人頗為相似。
而「羌渠」二字又有可能為「康居」二字的音轉,故有說法認為以石勒為代表的羯族人有可能與西域康居人同源。
康居位於中亞,與烏孫、大月氏、大宛等西域古國鄰邦。
(可參看《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第六篇·第二節》)
二 | 石勒與石虎的姓名問題
石勒本名不叫「石勒」。
《晉書·石勒載記》記載:「石勒字世龍,初名㔨(讀作『備』)」,《魏書·羯胡石勒》記載:「羯胡石勒,字世龍,小字匐勒」。
如果把這兩段史料串起來的話,我們可以得到「石勒的本名叫做㔨,小名匐勒」的信息。
石勒的名字是汲桑給他取的。
史載「是歲(公元304年),劉元海稱漢王於黎亭,穎故將陽平人公師籓等自稱將軍,起兵趙魏,眾至數萬。
勒與汲桑帥牧人乘苑馬數百騎以赴之。
桑始命勒以石為姓,勒為名焉」(《晉書·石勒載記》)。
如果網上提供的石勒生卒年(274——333)可靠的話,那麼此時石勒已經三十歲了。
石勒在三十歲的時候才正式被叫做「石勒」。
既然石勒直到三十歲左右才姓石,那他的兒子、弟兄們也必定是在石勒姓石以後才跟著姓石的。
史書有記載,石虎在晉惠帝永興年間(304—306年)曾與石勒失散,直到十七歲的時候才再度與石勒重逢。
這時大約是永嘉五年(311年)。
那我們倒推回去,311年的時候石虎是十七歲,那石虎的出生年約在公元294年左右,石虎差不多要比石勒小二十歲。
石勒在三十歲時才正式叫「石勒」,此時石虎差不多是個十歲左右的孩童。
那麼石虎取名為「石虎」,至少是他十歲以後的事情了。
我們不禁要問:石虎十歲以前的名字叫什麼呢?由於史書中並未明確的記載,石虎的本名我們也就不得而知了。
三 | 石勒與石虎的關係
《晉書·石季龍載記》記載:「石季龍,勒之從子也」,「 勒父朱幼而子季龍,故或稱勒弟焉。
」《魏書·羯胡石勒》記載:「虎,字季龍,勒之從子也。
祖曰匐邪,父曰寇覓。
寇覓有七子,虎第四。
勒父幼而子之,故或謂之為勒弟也。
」從子有「兄弟之子」的意思,所以說石虎是石勒的侄子。
綜合以上史料我們可以發現,石勒的父親自石虎很小的時候就把他看做兒子一般撫養,所以石勒和石虎又看似是兄弟一樣的關係。
那麼總結一下:石勒與石虎在輩分上是叔侄關係,日常生活中則更貼近於兄弟關係。
四 | 石勒的文治
《晉書》記載:「勒增置宣文、宣教、崇儒、崇訓十餘小學於襄國四門,簡將佐豪右子弟百餘人以教之,且備擊柝之衛。
」(《晉書·石勒載記》)石勒對於教育事業是比較重視的。
他又嘗下令命「群僚及州郡歲各舉秀才、至孝、廉清、賢良、直言、武勇之士各一人」。
(《晉書·石勒載記》)這是他對人才的渴望。
五 | 石虎的文治
石虎在歷史上素以殘暴好殺著名。
當政後更是窮兵黷武、大興土木,極盡暴君之所謂。
然而,石虎在文治方面也並非毫無作為。
《晉書》記載:「(石虎)下書令諸郡國立五經博士。
初,勒置大小學博士,至是復置國子博士、助教。
」(《晉書·石季龍載記》)這算是對石勒政策的一種延續。
六 | 二石對佛教的推崇
石勒與石虎對西域高僧·佛圖澄極其推崇。
史載:「勒僭稱趙天王,行皇帝事,敬澄彌篤。
」之後「益重之,事必諮而後行,號曰大和尚。
」(《晉書·藝術列傳》)
「及季龍僭位,遷都於鄴,傾心事澄,有重於勒。
下書衣澄以綾錦,乘以雕輦,朝會之日,引之升殿,常侍以下悉助舉輿,太子諸公扶翼而上,主者唱大和尚,眾坐皆起,以彰其尊。
」(《晉書·藝術列傳》)足見二石對佛門的敬重。
(搜索微信公眾號:史部略談,更多精彩內容,盡在其中!)
古代各朝帝王死後下葬方式 充滿反盜墓玄機
曹操的所謂「七十二疑冢」,無疑是一種防盜手段,而朱元璋死後的下葬方式也充滿了反盜墓玄機。明人朱國楨所著的《皇明大政記》稱,朱元璋下葬那天「而發引,各門下葬」,即南京民間至今流傳的朱元璋下葬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