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鮮卑女孩9歲,住石制宮殿,1400年無人能碰,3000妃子為其守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是個傳說:在她的墓地總能聽到女人的哭聲,盜墓者因此聞風喪膽,1400年竟無人敢碰。

這不是傳說:她只有9歲,鮮卑族,今甘肅天水人,住在地下一座石制宮殿里,3000妃子曾為其守陵。

她叫李靜訓,1957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們今西安市玉祥門外西大街南約50米處發現了墓地,後經考古專家們鑑定,這是一座是到目前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等級規格最高的隋代墓葬。

然而,當年打開她的墓葬,寫在她居住的石制宮殿上的四個字的的確確嚇了專家們一跳。


何為石制宮殿?


那是一具石棺和一具石槨,兩件石質葬具皆為青石製成。

槨長2.63米,高1.61米,寬1.1米,由17塊青石板拼接而成。

揭開石槨,一具雕刻精美,堪稱石雕藝術品的仿殿堂石棺躍入眼帘。

石棺平面呈長方形,石棺長1.92米,寬0.89米,高1.22米。

就是這樣一座看起來僅能容身的石棺,竟被技藝高超的石匠雕刻成了殿堂的模樣。

石質的小殿堂為「面闊三間」的九脊形式,棺底基石恰恰就是殿堂的基座。

仿殿堂石棺正面間隔3間殿堂的是4根方形門柱。

石棺的西壁是這三間面闊殿堂的正面,中心一間被雕成門的形象,門板,門框,門額,門檻一應俱全。

在這精緻的石門上甚至還有排列整齊的門釘,五橫五縱分布。

兩扇門板中間部雕刻出了門環。

門的兩側相對陰刻了兩名身材清瘦,姿態萬方的侍女,右邊侍女手中捧一件長條形的物品;左邊侍女略將臉偏向門側,一手扶著下垂的裙帶。

石棺正面的兩間面闊上同樣採用陰刻方式雕刻出有九根直欞的窗戶。

石棺的棺蓋被雕刻成殿堂的屋頂,整個屋頂被精巧地以浮雕的方式雕刻出瓦片,板瓦,筒瓦,甚至檐頭的瓦當上也陰刻出當時最流行的蓮花紋。

有趣的是,石槨、石棺的頂部中央,均刻有「開者即死」四個大字,以恐嚇詛咒騷擾盜掘者。

於是,便有了我們前面所說的傳說——在她的墓地總能聽到女人的哭聲,盜墓者因此聞風喪膽,1400年竟無人敢碰。

如真如此嗎?


為何未被盜掘?


我們先說這個9歲女孩的身世。

李靜訓有一個堪稱中國歷史上最為風光的外祖母——楊麗華。

楊麗華(561年-609年),北周宣帝宇文贇皇后、後為皇太后;隋文帝楊堅長女,隋朝時封樂平公主。

她的丈夫、公公、弟弟、爸爸都是皇帝,而小小女孩李靜訓的顯赫身份在這裡便體現了出來——她是北周和隋朝的金枝玉葉——她的曾祖父李賢是北周驃騎大將軍、河西郡公;祖父李崇,是一代名將,年輕時隨周武帝平齊,以後又與隋文帝楊堅一起打天下,官至上柱國,開皇三年(583年),在抗拒突厥侵犯的戰爭中,以身殉國。

李崇之子李敏,隋文帝楊堅念其父李崇為國捐軀的赫赫戰功,對李敏也倍加恩寵,自幼養於宮中。

李敏多才多藝,《隋書》中說他「美姿儀,善騎射,歌舞管弦,無不通解」。

李靜訓就是李敏寶貝女兒。

楊麗華雖為北周宣帝的正妻,但是宣帝待她並不好,搞了四五個皇后出來。

楊麗華和宣帝只有一個女兒宇文娥英,也就是李靜訓的母親。

占了北周江山的楊堅對女兒楊麗華心有愧疚,就封了楊麗華作隋朝的公主。

這樣,楊麗華就由皇后、皇太后變成了公主。

楊麗華非常痛愛自己的寶貝女兒宇文娥英。

宇文娥英長大後,楊麗華把所有的貴族公子叫過來讓女兒隔著紗簾一個個面試,為她招婿。

千里挑一,才挑出了李靜訓的爸爸——李敏。

這樣挑出來的女婿,自然是才貌和家世都沒的說,又在楊麗華的要求下,隋文帝當場封李敏做了「柱國」,在皇宮上上班,每次拿的賞賜都多過於別人。

李靜訓就是宇文娥英和李敏的四女兒,自幼便養在楊麗華身邊,承歡膝下,自然是出入相攜,萬般疼愛。

這種複雜的關係繞得人有些頭痛,但終於把小小女孩李靜訓的身世給說清了。

然而,李靜訓雖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卻無福享受,到了隋大業四年(608年)6月1日這天,她歿於宮中,年方9歲。

對她極其寵愛的外祖母楊麗華非常傷心,在決定厚禮葬之的同時,不忍心看見外孫女屍骨流落在外,就力排眾議申請到了一塊埋葬在皇宮旁邊的墓地,這也算是一大歷史性的創舉了,因為即使是皇帝都沒有資格將自己的陵墓修建在皇宮旁邊。

但是,楊麗華和小小女孩李靜訓做到了。

主要原因在於中國新石器時代,幼童的葬俗就與成人不同,如仰韶文化兒童死後葬具使用瓮棺,不是埋葬於成人公共墓葬區,而是埋於居住區內,體現出對兒童憐憫愛護的觀念。

這也是李靜訓墓一千多年來未被盜掘的主要原因——離皇宮近,賊不好惦記。

而「開者即死」幾個字又是一種什麼樣的說法呢?

李靜訓的墓應當是楊麗華一手操辦的。

楊麗華一生浸淫佛法,是個虔誠的佛教信徒。

為了能讓李靜訓有個安穩的棲息之所,楊麗華將李靜訓的墓置在當時的萬善尼寺中,並仿照舍利的埋葬方式,將舍利放置在石棺之中,並且在石槨和石棺的殿脊之處刻上了「開者即死」的詛咒文字。

「開者即死」,聽著感覺毛骨悚然,但恰恰體現了楊麗華對李靜訓的絕對寵愛。

隋朝是古代中國王朝中比較信奉佛教的朝代,隋文帝楊堅在位時更是大興佛事。

人們出於對佛的敬畏,對神鬼之說深信不疑。

所以,楊麗華在這詛咒文字里堅信,即使有人覬覦李靜訓墓葬中的東西,也會出於內心深處的畏懼不敢妄動李靜訓的墓。

甚至,還有傳說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考古學者們去李靜訓的墓葬中考察的時候,在發現「開者即死」四個字的同時,還在石棺正面發現了斑斑血跡。

這些已經凝固的血跡,也許就是楊麗華當時的刻意之作。

但這並不是李靜訓墓一千多年來未被盜掘的原因。

而有關李靜訓之事,在歷史文獻幾乎沒有任何記載,才是李靜訓墓一千多年來未被盜掘的原因。


3000妃子為其守陵?


考古學者們根據李靜訓墓誌記載,得知李靜訓因病歿於汾源宮中,靈柩回京後應該安放於萬善尼寺中,半年後將其厚葬於此地。

而此地正是北周嬪妃宮女入寺為尼的地方。

北周宣帝宇文贇是北周第四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暴虐荒淫的皇帝之一,其後宮生活也頗具「特點」:同時冊立五位皇后;其父周武帝屍骨未寒便將其父後宮女性不論年齡模樣一律收入自己後宮;下令在全國大選美女,所有女孩包括儀同以上官員的女兒,未經宮廷挑選,一律不准婚嫁。

這樣的後宮,嬪妃宮女自然不會少,故有千餘人入萬善尼寺之說。

北魏以來,隨著佛教的興盛,皇后嬪妃入寺為尼逐漸流行,北周成為慣例,因此,靜帝宇文衍即位後,宣帝後宮女性均遣送出宮,入寺為尼,她們的去處就是北周長安城中的萬善尼寺。

「守陵說」由此而來。

甚至有人傳說,李靜訓死後,隋煬帝下令將這寺中的女人全部殺死,為李靜訓陪葬。

因此,盜墓者在李靜訓的墓地總能聽到女人的哭聲,因此聞風喪膽,1400年竟無人敢碰。

傳說當然只能是傳說,不是傳說的是,因為李靜訓是楊麗華最寵愛的外孫女,自幼就養在楊麗華的身邊,楊麗華對李靜訓傾注了很多的心血。

李靜訓的早夭,讓楊麗華內心悲痛異常,於是,便給李靜訓修了一個宮殿一般豪華的墓葬,希望自己的孫女兒在地下也能享受和生前一樣的生活待遇。

一個年僅9歲的小女孩,生前錦衣玉食,死後又特別享受厚葬,只因為她是皇親國戚。

她似乎在向人述說著這樣一個事實,即隋文帝建國以後,封建統治階級進一步剝削搜刮大量財富,貴族官僚生活極端奢侈,隋朝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和鬥爭因此日益加劇,最終導致農民起義的烈火燃遍大地,短命的隋朝旋告結束。

這種哭聲才是真的呢!(文/路生)未完待續。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謝絕其他媒體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9歲女童墓葬豪華堪比王侯

一個年僅9歲的女童,一具罕見的房形石棺葬具,『開者即死』的神秘詛咒,230餘件讓人嘆為觀止的精美隨葬品……,當這一系列的資訊組合在一起的時候,相信人們更想知道的是,究竟是怎樣的殊榮讓一個年僅9歲...

隋朝規格最高的墓葬 竟是一個九歲女童的墓?

要說一個國家等級最高的墓葬,非皇帝莫屬,可是隋朝很短,僅僅經歷了兩朝便亡國,隋文帝臨終遺囑力倡「薄葬」,所以隋文帝泰陵無寶可盜,言說歷代軍閥、土匪,均至此徘徊,未有收穫。而隋煬帝是亡國之君,死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