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聚焦!塵封4000年的口弦琴驚艷亮相陝西這所高校!

文章推薦指數: 44 %
投票人數:18人

「君子陽陽,左執簧,右招我房」;「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在《詩經》中,「簧」多次出現,可見其在傳統樂器中的重要地位。

那麼,你知道嗎?其實,「簧」,就是口弦琴。

2018年5月21日,距今約4000年的石峁遺址出土的骨質口弦琴,驚艷亮相西安音樂學院,並進行了為期15天的首展,讓公眾一睹這個古樂器的「芳容」。

口弦琴首展地——西安音樂學院

2018年5月21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音樂學院、神木市石峁遺址管理處在西安音樂學院藝術中心聯合舉辦石峁遺址出土口弦琴新聞發布會暨口弦首展開幕式

西安市民和西安音樂學院師生與來自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多名中外音樂家共同目睹了這一古樂器的芳容,聽聞這一古老樂器的鳴響。

陝西省文物局文物處處長李斌,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孫周勇、副院長王小蒙及部分考古院專家,西安音樂學院黨委書記張立傑、黨委副書記劉正利、紀委書記劉曉霞等相關領導出席開幕式。

新聞發布會由西安音樂學院副院長馮力斌主持。

發布會上,孫周勇向大家介紹了石峁遺址口弦的考古發現經過及相關背景。

(口弦現場演奏 )

口弦演奏家陳志鵬的現場演奏,讓觀眾聆聽到了來自遠古時代的樂聲。

口弦琴出土地——石峁遺址皇城台

(央視報導)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孫周勇介紹,骨制口弦琴出土於石峁遺址皇城台東護牆北段上部的「棄置堆積」內,為皇城台使用期間由皇城台頂部棄置而來。

石峁遺址出土的骨制口弦琴製作規整,呈窄條狀,中間有細薄弦片,一般長約8-9厘米、寬逾1厘米,厚僅1-2毫米,初步統計不少於20件,與其共存的還有骨制管哨和陶制球哨。

石峁遺址是我國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規模最大的城址,位於陝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遺存。

該遺址的考古發掘曾入選「2012年十大考古新發現」、「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現」以及「二十一世紀世界重大考古發現」。

石峁遺址的主體內涵是一座包含皇城台、內城、外城三重城垣的超大型史前城址,城內面積逾400萬平方米,距今約4000年。

口弦琴美譽——音樂「活化石」

口弦琴是一種具有胚胎型意義的、最為原始的古樂器,素有人類音樂「活化石」的美譽,是中國古代頗具詩性的樂器之一。

中國早期樂器最為重要的發現當屬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距今8000至9000年的骨笛,為早期管樂器。

石峁遺址骨制口弦琴絕對年代距今約4000年,數量達20餘件,系目前國內所見年代最早、數量最多的口弦樂器,出土背景明確、共存器物豐富、結構完整、特徵明確,是中國音樂史上的重要發現。

石峁遺址骨質口弦琴的出土,是中國音樂史上的重要發現,為中國古代音樂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資料,此次在西安音樂學院進行首展,更是向來自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音樂家傳播了中華文明,彰顯了華夏文明的博大精深和「絲綢之路」的文化底蘊。

今後,西安音樂學院將繼續秉承「明德教化、樂音至善」校訓和「和而不同、卓爾不群」的辦學理念,為弘揚民族音樂藝術、普及世界優秀音樂作品、繁榮我國音樂文化事業做出重要的貢獻。

歡迎關注「西安音樂學院」頭條號,獲取西音更多相關資訊!

文章部分素材來源:西安音樂學院官網、中國社會科學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神木發現國內最古老骨制口弦琴

本報訊(記者趙爭耀)一個石破天驚的考古發現,讓神木石峁遺址引起海內外高度關注。人們把這座興盛年代不晚於公元前2300年、規模大於良渚與陶寺、面積約400萬平方米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的城址稱之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