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古幣 方孔銅錢 一枚可以讓你討五個媳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方孔銅錢應天圓地方之說,古代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所以秦始皇鑄錢以此為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也統一了貨幣。

廢除刀、布、貝等錢幣,以「半兩」做為貨幣。

即用秦國後來的園形方孔銅錢,鑄文「半兩」,重十二銖(一兩為二十四銖),稱之為重如其文的「半兩」銅錢。

從此,這種由圓孔環錢演變而來的「半兩」,在我國陸續流通了兩千年。

中國古代錢幣還經常以皇帝年號來命名,亦稱「年號錢」。

由五胡十六國的成漢國率先鑄造。

338年,李壽在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為自立為帝,國號為漢、年號漢興。

開始鑄「漢興錢」。

不久,南朝宋於孝建年間(454年)鑄「孝建五銖」,北魏孝文帝於太和十九年(495年)鑄「太和五銖」。

年號錢成為定製自宋代開始。

宋代年號更改頻繁,鑄的年號錢也特別多。

元以後,歷代所鑄的錢,基本上都是以年號命名的。

如元代的「至元通寶」、明代的「洪武通寶」、清代的「乾隆通寶」等。


通寶,是中國唐以後錢幣的一種名稱,因鑄文中有「通寶」字樣而得名。

在錢幣上鑄「通寶」字樣,起源於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廢五銖錢而鑄的「開元通寶」。

開元通寶重二銖四壘,十枚重一兩。

從此,銅錢不再是重如其文,以重量來鑄名了,改稱「通寶」流通。

錢幣也真正開始成為貨幣符號,不再以貨幣自身價值來交換了。

以後歷代都沿用通寶,並在通寶二字前冠以年號、朝代或國名,鑄於幣面。

如後梁的「開平通寶」、南唐的「大唐通寶」、北宋的「太平通寶」,遼的「重熙通寶」、金的「大定通寶」、元的「至正通寶」、明的「洪武通寶」。

而辛亥革命後廣東、福建等地的「民國通寶」則是我國最晚的通寶錢幣。

把銅錢盤起來纏繞腰間,既方便攜帶又安全。

"盤纏"一詞即來源於此。

「盤纏」是指如今說的旅費。

但是,旅費為什麼又「盤」又「纏」呢?盤繞、纏繞是近義詞,錢同盤繞、纏繞在今日當然毫無關係,不過,古代卻有某種必然聯繫呢!古錢是中間有孔的金屬硬幣,常用繩索將一千個錢幣成串再吊起來,穿錢的繩索叫做「貫」,所以,一千錢又叫一吊錢或一貫錢。

有出戲叫《十五貫》,即涉及十五串錢的一個案子。

古時不要說沒有旅行支票、信用卡,就算紙幣也是後來才有的,於是,人們在出遠門辦事探親之時,只能帶上笨重的成串銅錢。

把銅錢盤起來纏繞腰間,既方便攜帶又巡全,因此古人將這又「盤」又「纏」的旅費叫「盤纏」了

銅錢一看歷史價值

珍稀古錢幣是貨幣歷史的實物,更是歷史的見證。

因此在收藏前必須弄清它在歷史上的地位。

如「成都交子」和「十文中統元寶交鈔」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紙幣,被學術界視為無價之寶;吉林的「廣平銀幣」被認為是我國第一枚機制幣;1985年8月在黑龍江阿城縣出土的「承安寶貨」為我國「一兩半計數白銀幣」的罕品。

短命王朝或農民起義時的鑄幣,由於流通時間短,發行量少,大多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銅錢二看現存數量

齊、燕、趙等國的刀幣,韓、魏、秦等國的布幣等年代久遠,比圓形錢稀少,價格昂貴。

存世數量少的錢幣還有唐代叛軍史思明占領洛陽後鑄的「得壹元寶」,後發現「得壹」兩字不吉利,便改為「順天」,鑄「順天通寶」。

這兩種錢幣傳世很少,「得壹元寶」尤其罕見,為稀世珍品。

銅錢三看文化價值

一些傳世並不太少的品類,則主要因其文化品位、藝術價值極高而備受青睞。

如漢代王莽新朝時的「貨泉」、「布泉」等錢幣,用的是垂針篆;北宋仁宗時所鑄的九疊篆書體「泉體通寶」,是中國最早的美術字,為收藏珍品。

銅錢四看品相

無論錢幣珍罕與否,凡有幣面模糊、輪廓缺損、鏽蝕嚴重、看相較差者,儘量不要收藏。

收藏古錢幣時還應注意是否有月紋、星紋等標識,古錢的鑑別以背文來區分鑄造年代和地址,品評其稀珍。

一般來說,錢幣背面有月紋、星紋等記號的要比背部光面的更有收藏價值。

值得收藏的錢幣中,用金、銀、白銅等精製而成的宮廷錢幣,鑄量少,質量佳,屬珍貴文物。

具體操作視其藏品的品相優劣程度、市場變化、個人需求等因素,上下浮動決定實際交易價格。

小編微信1306889322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應天圓地方之說——方孔錢

我國古代錢幣的俗稱。是中間有方孔的圓形錢幣,由環形錢演變而來,成為我國古代銅錢的固定形式。方孔錢以秦的半兩錢為最早,清末的宣統通寶為最晚。這種錢在我國沿用了2000多年。方孔錢是中國古代錢幣最常...

清代方孔古錢幣來歷及經濟用途

傳說方孔錢的來歷有三:1.方孔銅錢應天圓地方之說,古代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所以秦始皇鑄錢以此為型。2.攜帶方便,把銅錢盤起來纏繞腰間,既方便攜帶又安全。"盤纏"一詞的來源此。「盤纏」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