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部分博物館已經取消門票制度,但這座博物館卻收30元門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初次到訪南京的人,若想了解這裡厚重的歷史文化,一般都會選擇藏品有四十萬件的南京博物院,作為去年壓軸在《國家寶藏》出場的南京博物院,更是實實在在地圈了把粉。

而對於六朝文化愛好者來說,更鐘情於六朝博物館這樣「專」研於特定領域的博物館。

六朝博物館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漢府街,系原六朝健康城遺址的一部分。

六朝一般是指中國歷史上三國至隋朝的南方的六個朝代,即孫吳、東晉、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六朝,這六朝的京師均在建康(南京)。

六朝首次出現是在唐朝人許嵩在《建康實錄》一書中記載了六個朝代而得名,北宋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將六朝作為正統編年紀事,六個朝代自此被稱為六朝。

雖然我國大部分博物館已經取消門票制度,但六朝博物館採用30元門票制度,起初並不理解收費的意圖何在,經過一番了解後明白了背後的緣由。

六朝夯土牆遺址區遺址面積將近260平方米,為儘可能不破壞遺址,並且保證博物館工程建設的順利實施,必須要進行罕見的高難度地下工程作業。

六朝博物館是中國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遺址博物館,也是反映六朝文化最系統的專題博物館。

整個博物館分為地上地下四層,負一層為六朝帝都遺址展示,一層為回望六朝(六朝通史)、二層六朝風采主要陳列有精品文物,三層六朝人傑則向遊人講述了這一時期的人物故事。

「尊前貪愛物華新,不知物新人漸老」,博物館中一件件文物在滄桑歲月中沉浮百年,出土於西晉年間的陶俑,即便現在看來也是神采奕奕、栩栩如生,目光堅定而有神,這不正是老祖宗耳提面命告誡我們的「精氣神兒」嘛。

風雨飄搖的六朝是一個政權爭奪變換如「傳舍」的時期,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六朝時期,北方人口開始大面積向江南地區遷移,漢族聯合南方少數民族,勤於變革生產力,並不斷吸收先進技術,生產力飛速發展。

博物館中的陳列的青瓷狗窩、青瓷豬圈和青瓷雞籠都是那個時代農耕養殖的生動再現,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產勞作方式。

通天徹地,出幽入明,第一次看到這堵木製隔牆時,不禁想到王維在《山居秋暝》中所述「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明亮孤獨的射燈打在「六朝風來」四個大字上,周圍的灰木顯得凜冽無比,整幅畫面頗有「兩袖清風」之感。

​六朝博物館是由世界建築大師貝聿銘的設計團隊——貝氏資深設計團隊擔綱,從博物館的外觀到館內的文物陳列,處處體現設計團隊的匠心獨到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極致運用。

一彎古樹壓枝低的秋風過耳盆景,紅艷艷的葉子在眾多竹林中脫穎而出,在整個博物館中脫穎而出。

常言道「寧為雞頭不當鳳尾」,六朝時期則將「雞首」在藝術領域中運用到出神入化,雞首是這個時期所有酒壺和茶壺壺嘴的原型。

六朝博物館內的雞首壺,大多從南京雨花台等地區出土,大大小小的雞首壺擁有極其相似的外形,雞從漢代開始被認為「文武勇仁信」的「德禽」,這也是為什麼六朝時期雞首壺如此盛行的原因。

許多人第一眼見到這個青瓷獅形插器,總會認為這是一個單純的房屋擺件,事實上這個獅形插器的功能性非常強。

脊背上雕塑的圓筒與身軀想通,後人普遍認為這是用來插蠟燭或者為文房用具注水的小口。

堆塑罐是流行於三國西晉以後的一種青瓷,一般用作隨葬。

這種堆塑罐最大的特點為頂部伴有堆塑人物和飛禽走獸,發展至後期,頂部堆塑的內容愈加繁多,出現殿宇樓閣、迴廊院落等反映貴族生活的裝飾。

館內二樓陳列有鎮館之寶青瓷釉下彩羽人紋盤口壺和青瓷蓮花尊,除此之外,大量的陶俑人物都集中反映了六朝時期的社會風貌。

戰國以後,殉人制度逐漸衰落,陶俑代替殉人陪葬,這是社會從野蠻無視人性直到尊重人權的過程。

隨著陶俑陪葬制度的發展,陶俑的藝術造型漸漸精進,其紋飾、衣服樣式、髮髻樣式、體態特徵,幾乎可以代表當時社會最高藝術水準。

陶俑作為殉葬品的最初意圖為後世希望前人在逝世後,其生存環境能像生前一樣,所以這些陶俑肩負著重現當時社會各種訊息的責任。

這些憨態可掬的陶俑,眼睛看向不遠處帶著自信的笑容,反映了六朝時期的百姓生活質量在水準以上。

吳大帝孫權是六朝時期第一位建都南京的帝王,以孫權和王導為代表的王國將相,開啟了「六朝人傑」的壯麗詩篇。

三層「六朝人傑」生動地詮釋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雄偉氣魄,劉勰、范縝的孜孜不倦,顧愷之、王羲之的書香氣息,在有限的空間內,運用貝聿銘最擅長的貝氏建築模數、貝式建築幾何、貝氏建築光影,將幾百年年光陰娓娓道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