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名老中醫霍列五「輔政堂」上百卷中醫古籍入藏省圖書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海南名老中醫霍列五「輔政堂」藏部分中醫古籍暨民國文獻捐贈儀式在海南省圖書館舉行。

南海網記者 陳望 攝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6月10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陳望)6月10日是我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海南名老中醫霍列五「輔政堂」藏部分中醫古籍暨民國文獻捐贈儀式在海南省圖書館舉行。

「輔政堂」傳人向海南省圖書館捐贈了上百卷藏書,這一捐贈拉開了海南省圖書館(省古籍保護中心)與海南民間收藏家聯合開展古籍保護的序幕。

海南名老中醫霍列五「輔政堂」上百卷中醫古籍入藏省圖書館。

南海網記者 陳望 攝

海南名老中醫霍列五一生收藏了大量的中醫典籍,「輔政堂」藏書鼎盛時期多達十萬卷,目前現存數百種近萬卷,以中醫古籍和民國文獻為主,雖然歷經百年,多數依然品相完好,在海南民間古籍收藏中非常罕見。

光明日報曾以《霍家視古籍比生命還重要》為題刊發報導。

「輔政堂」傳人霍毅介紹,這批古籍中許多驗方至今依然具有極大的實用價值。

南海網記者 陳望 攝

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珍貴的百年醫籍,為社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輔政堂」二代傳人霍毅和三代傳人霍筱薇向海南省圖書館捐贈了上百卷藏書,中醫古籍暨民國文獻29部30冊,建國初期期刊2種5冊。

捐獻藏書中,《鼠疫彙編》和《疫核醫最易》,對海南地方文獻、海南地方醫學有非常大的研究價值,同時也是海南出版史的有力見證。

1911年以前,嶺南地區出版的中醫古籍並不算多,《中國分省醫籍考》介紹,在廣東省(含海南)編著和重刻出版的醫書存目僅191種,傳世醫籍尤顯珍貴。

海南名老中醫霍列五「輔政堂」上百卷中醫古籍展示。

南海網記者 陳望 攝

《鼠疫彙編》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鼠疫專著,既是中醫古籍,又是海南文獻。

該書系光緒二十三年(1897)時任儋州學正的清代醫家羅汝蘭編,仲夏海口高州會館捐刻,距今120年整,為海南人民戰勝鼠疫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序中說「光緒二十一年春,海口以疫弊者數千,族人電催此方,過海曾著效驗,而瓊醫未之信也」,又記載該年冬至後,瓊州府城疫作,羅汝蘭又將此方發放給瓊州醫生,並在海口醫治病人的史實。

翻開扉頁,四句要訣「居要通氣,臥勿黏地。

藥取清解,食戒熱滯」,對今天人們的生活,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疫核醫最易》是由瓊州樂邑(今瓊海市)緬甸華僑盧鴻謨,於民國18年捐資重刊,也是忠實記錄民國時期海南人民抗擊鼠疫的珍貴史料。

在抗菌藥物問世前,中國應用中醫藥治療鼠疫的成就,可稱醫學史上的奇蹟。

「輔政堂」捐獻的藏書中,清代醫家王琦《醫林指月》為內容稀見的中醫古籍。

《醫林改錯》是清代名醫王清任生前僅有的著作。

明代著名中醫大家、溫補派代表人物張介賓《張氏景岳全書》共64卷,是不可多得的清代刊本。

明代太醫龔雲林《壽世保元》也為清代刊本。

民國版本有隋代醫家巢元方《巢氏病源》、清代醫家張琰《種痘新書》,以及《合注傷寒論》、《傷寒第一書》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捐獻的民國中醫文獻中,有出自上世紀30年代中醫人為抗擊當時國民政府取諦中醫的錯誤作法,大力提倡中醫科學化,摸索中西醫結合新路子的《中西驗方新編》、《匯通醫學》、《病原辭典》等都有著相當的史料價值。

《星群醫藥月刊》是建國後創辦的醫刊之一,收錄了建國初期許多有關中醫的法案。

海南省圖書館黨支部副書記吳奇傑代表省圖書館(省古籍保護中心)接受了捐贈,並希望以「輔政堂」捐贈部分古籍和民國文獻為契機,呼喚社會的關注,一起行動起來,保護文化遺產,擦亮中國名片,激活古籍里的文字,講好中國故事,弘揚民族文化,讓中醫古籍發揚光大,澤被世人。

《中醫藥法》指出,國家採取措施支持對中醫藥古籍文獻、著名中醫藥專家的學術思想和診療經驗以及民間中醫藥技術方法的整理、研究和利用。

國家鼓勵組織和個人捐獻有科學研究和臨床應用價值的中醫藥文獻、秘方、驗方、診療方法和技術。

「輔政堂」傳人霍毅介紹,這批古籍中許多驗方至今依然具有極大的實用價值。

《老中醫霍列五60年單驗方秘傳》就是從「輔政堂」中醫古籍中整理出了不少有效驗方,霍列五單驗方秘傳系列二也將於今年完稿,也希望能通過這次捐獻活動,引起社會大眾、和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讓中醫藥文化得到更好的宏揚,走進社區、走進學校、走進家庭,讓中醫藥文化在民眾的防病治病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