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賞析||故宮博物院藏宋代各大名窯瓷器賞析精選45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

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品寶庫,在近百萬件藏品中,陶瓷器占約三十五萬件。

另外,還收藏有數千件實物資料和自1949年以來故宮博物院研究人員從全國各地150多個重要窯口採集的3萬多片瓷片標本。

宮廷使用和收藏陶瓷器至遲可上溯至唐朝。

唐、五代時,朝廷曾旨令一些制瓷質地優良的窯場燒造貢瓷,《國史補》、《元和郡縣圖志》和《新唐書·地理志》中有河南白瓷和浙江越窯青瓷向長安進貢的記載。

宋代,朝廷先是令一些制瓷質量較好的窯場如定窯、耀州窯等燒造貢瓷,而後設立汝窯、鈞窯、修內司官窯、郊壇下官窯等官辦瓷窯,專門燒造宮廷用瓷。

至明代初期,皇室已收藏了數量可觀的宋代名窯瓷器。

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精選宋代各大名窯瓷器以饗眾藏友:

1、耀州窯青釉刻花瓶

耀州窯青釉刻花瓶,北宋,高19.9cm,口徑6.9cm,足徑7.8cm。

瓶小平口出沿,短直頸,豐肩,腹以下漸收斂,圈足。

肩部有弦紋3道。

瓶身以「刻花」為飾,腹部刻纏枝牡丹花,下腹刻雙層蓮瓣紋。

此瓶刻工刀鋒犀利,深淺有致。

牡丹花繁而不亂,花冠豐滿,花枝纏繞,俯仰結合。

瓶通體施青釉,釉面晶瑩溫潤,玻璃質感強,釉層勻凈。

耀州窯刻花青瓷以盤碗為多,瓶類較少。

此瓶小口短頸,襯出瓶身的雍容飽滿,刻線處積釉色深,凸起處色較淺,使花紋更加清晰,有立體圖案的效果,為耀瓷中的精品。

2、鈞窯鼓釘三足洗

鈞窯鼓釘三足洗,高9.4cm,口徑23.5cm,足距9.5cm。

洗作鼓式,亦稱鼓式洗。

器身上下飾鼓釘二周(上22枚,下18枚),其下承以三如意頭足。

洗內施天藍色釉,外為玫瑰紫色釉。

底刷黃褐色薄釉,繞底一周有支燒痕,並刻有「一」字標記。

河南禹縣鈞台窯址曾發現刻有「一」至「十」數目字的鈞瓷標本,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官鈞窯瓷器相同,此類數目是同類製品從大到小的編號。

此件洗屬最大尺寸者,器物完整無損。

其玫瑰紫釉色及蚯蚓走泥紋為鈞窯器之特徵,是為傳世官鈞窯瓷器的代表作品。

洗底「瀛台靜憩軒用」為清代官款。

3、鈞窯月白釉單柄洗

鈞窯月白釉單柄洗,高7.3cm,口徑20cm,底徑6.7cm。

洗長圓形,口沿的局部為伸出的花瓣形折沿,沿下有一環形柄,通體施天藍釉,釉質凝厚滋潤。

洗有陶和瓷製品,陶洗從新石器時代至漢代均有製作,瓷洗以唐代越窯、宋代鈞窯,尤其是元代龍泉窯和景德鎮窯的製品為多。

鈞窯大部分產品的基本釉色是各種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較淡的藍色稱天青,較深的稱天藍,此件比天青更淡,故稱月白,具有螢光般的幽幽光澤。

成交參考:

尺寸:寬20cm 年代:北宋 成交價:550620元

拍賣公司:中國嘉德·香港拍賣 拍賣時間:2014-04-09

4、鈞窯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

鈞窯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北宋,高11.9cm,口橫20.8cm,口縱16cm;足橫11.7cm,足縱8.4cm。

花盆呈四瓣海棠花形,廣口折沿,沿邊凸起一道細棱。

深腹,上豐下斂,平底開有五個滲水圓孔,底下承以四個如意雲頭式足。

盆內施天藍色窯變釉,外施玫瑰紫色窯變釉,釉面氣泡、棕眼明顯。

口沿及內壁出筋處呈醬色,折沿下一周及外壁出筋處呈紫白色。

底部塗醬色護胎釉,十個支燒釘痕排列一周,並刻有數目字「九」。

另有清宮刻字「養心殿」(橫向)、「明窗用」(縱向),筆畫纖細、工整。

四足底露灰色胎。

據《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從乾隆十一年開始,乾隆皇帝開始有意識地命令內務府工匠在陳設類鈞瓷上加刻宮殿名或陳設地名。

如 「(乾隆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司庫白世秀來說,太監胡世傑交均釉六方入角花盆二件……養心殿西暖閣;均釉渣斗二件……養心殿東暖閣;均釉高樁花盆二件……靜憩軒;均釉海棠盆連二件,漱芳齋。

傳旨:俱各刻地名,欽此。

於本月二十六日,司庫白世秀、七品首領薩木哈將均釉盆連一件盆底貼得地名字名樣持進交太監胡世傑呈覽。

奉旨:將大地名准刻橫的、小地名准刻豎的。

欽此。

」 可見,刻字的詔令下達後,先設計出擬刻的「地名字名樣」粘貼在盆底,送乾隆皇帝過目,得到的旨意是「將大地名准刻橫的、小地名准刻豎的」。

從實物看,陳設類鈞窯瓷器底部刻寫的殿名地名均是殿名即「大地名」在上自右向左橫刻、具體陳設的地名即「小地名」在下豎刻,這樣的布局是乾隆皇帝親自設計的結果。

成交參考:

尺寸:寬21cm 年代:元-明初 成交價:9430000元

拍賣公司:北京保利 拍賣時間:2011-06-05

5、定窯白釉花口碟

定窯白釉花口碟,北宋,高1.9cm,口徑11.3cm,底徑7.2cm。

故宮博物院藏。

碟口呈六瓣葵花形,淺腹,斜壁,平底。

內壁有六條凸線紋與花口相應。

口沿無釉,釉面勻凈,胎體堅緻、輕薄。

造型仿唐代金銀器,此類花口碟越窯瓷器中也有所見。

6、定窯白釉蓋缸

定窯白釉蓋缸,北宋,通高9.4cm,口徑11cm,足徑5.3cm。

故宮博物院藏。

缸直口,深腹,圈足。

內外施白釉,釉層較薄,可見胎體上的刮削痕。

缸附傘形蓋,折沿,弧面,頂部置一扁圓形鈕,子母口與缸體蓋合。

此器製作規整,胎體堅實緻密。

同類器物還見有定窯醬釉品種。

7、定窯白釉弦紋三足樽

定窯白釉弦紋三足樽,北宋,高10.2cm,口徑15.9cm,足距14.4cm。

故宮博物院藏。

樽直口,口沿無釉,筒腹,外壁凸起三組共六道弦紋,平底下承以三足。

里外施白釉,釉質滋潤,釉色白中閃黃。

定窯白瓷的工藝水平很高,原料加工篩選精細,燒成後胎體潔白細膩,釉色瑩潤勻凈。

北宋早期白釉常白中閃青,之後則白中微泛黃,呈象牙般柔和質感。

這是由於以煤取代薪柴作為燒窯燃料、窯爐氣氛由還原轉向氧化所致,它是北方地區制瓷業的重要技術革新。

此器造型仿造漢銅樽,端莊古樸,是定窯瓷器的精美作品。

8、定窯白釉刻劃花內荷蓮外蓮瓣紋盤

定窯白釉刻劃花內荷蓮外蓮瓣紋盤,北宋,高3.5cm,口徑17.5cm,足徑5.5cm。

故宮博物院藏。

盤敞口,斜直壁,圈足。

通體內外施白釉,口沿無釉。

外壁淺浮雕三層蓮瓣紋,具有較強的立體感。

碗內刻劃荷蓮紋,紋飾線條簡潔流暢,在白釉的襯托下,紋飾若隱若現。

覆燒方法是定窯在北宋晚期,為增加窯爐的裝燒數量,而大量採用的一種裝燒工藝,但採用這種裝燒工藝會造成器物口沿一周無釉,形成所謂的「芒口」。

這件器物就反映了這種裝燒工藝。

9、定窯白釉刻乾隆御製詩印花蟠螭纏枝花卉紋洗

定窯白釉刻乾隆御製詩印花蟠螭纏枝花卉紋洗,北宋,高4.3cm,口徑18.4cm,足徑11.1cm。

故宮博物院藏。

洗敞口,弧壁,圈足。

通體施白釉,釉色溫潤,局部形成淚痕狀垂流。

口沿無釉,鑲有銅釦。

外壁光素無紋,內印花裝飾,內底印雙螭紋,內壁印回紋、纏枝花紋各一周。

盤外底鏨刻乾隆御題《詠定窯盤子》詩:「越器出廬奴,七言曾詠蘇。

巧輪今冶矣,朴副古多夫。

哆口銅平鎖,圓形月就模。

雲中見龍爪,如有復如無。

」句後署「乾隆乙未仲春御題」,鈐「比德」、「朗潤」印章款。

10、鈞窯天藍釉葵口盤

鈞窯天藍釉葵口盤,北宋,高2.9cm,口徑13.3cm,足徑8cm。

盤呈八瓣葵花式,敞口,弧腹,淺圈足。

里、外施天藍色釉,口沿及盤壁出筋處釉層較薄,隱隱映出灰色胎體。

圈足內無釉,外底留有三個支燒釘痕。

11、鈞窯天藍釉墩式碗

鈞窯天藍釉墩式碗,北宋,高5.9cm,口徑10.7cm,足徑5.1cm。

碗呈墩式。

敞口,直壁,近足處內收,圈足。

通體施天藍色釉,圈足底部無釉,以備使用墊餅墊燒。

釉層乳濁,恰似蔚藍天空之色,故曰「天藍」釉。

口沿處一周略呈淡黃色,為還原氣氛燒成所致。

此碗器形古樸穩重,給人敦厚淡雅之美感。

12、鈞窯天藍釉盞托

鈞窯天藍釉盞托,北宋,高5.6cm,口徑5.9cm,底徑4cm。

盞與托連燒,圓口,中部出托沿,圈足中空。

通體施天藍色釉。

盞托又稱茶托子,為古人品茗用具,以防手持茶盞燙手,最早見於唐代。

據唐代《資暇集》記載:「茶托子,始建中。

蜀相崔寧之女以茶杯無襯,病其燙指,以碟子乘之……人人為便。

」其後開始不斷出現各種材質與形狀的盞托。

13、鈞窯月白釉梅瓶

鈞窯月白釉梅瓶,北宋,高29cm,口徑4.8cm,足徑7.5cm。

瓶唇口,短頸,溜肩,弧腹,腹下漸斂,圈足。

通體施月白色釉,近足處無釉。

梅瓶為盛酒用具。

陶瓷梅瓶始見於唐代,宋代以後開始流行。

此件梅瓶形態飽滿,釉厚而潤澤,堪稱宋代鈞窯瓷器中的精品。

梅瓶的式樣在《飲流齋說瓷》中有專門描述:「梅瓶,口細而項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折,於足則微豐。

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也。

14、鈞窯天藍釉紫紅斑碗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碗,北宋—金,高8.5cm,口徑14cm,足徑4.4cm。

碗斂口,深弧腹,圈足。

胎呈褐色,質地堅緻。

里、外施天藍色釉,上有紫紅斑,勻凈光潤。

鈞窯始燒於北宋,金、元時期延續燒造。

其技術特徵是在釉里摻有銅的氧化物,用還原焰燒出絢麗多彩的窯變釉。

鈞釉主要特點是通體藍色與彩霞般的紫紅釉相互錯綜掩映,釉層肥厚潤澤。

鈞窯系瓷器的燒造地點很廣,河南的禹縣、郟縣、登封、新安、湯陰、安陽,以及河北的磁縣等都有燒造。

成交參考:

尺寸:直徑17cm 年代:暫無 成交價:10277278元

拍賣公司:AAA中國藝海 拍賣時間:2015-12-02

15、鈞窯天藍釉紅斑三足爐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三足爐,北宋—金,高6.8cm,口徑7.4cm,足距3cm。

爐敞口,折沿,短頸,鼓腹,平底下承以三個乳足。

里、外施月白色釉,外壁飾大片的紫紅色斑塊,頗似天邊的燦爛雲霞,給人以無盡的美感。

16、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

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北宋,高6.2cm,口徑19cm,足距11cm。

花盆托以凹、凸線構成六瓣菱花形。

敞口,折沿,淺腹,弧形腹壁,底下承以三個雲頭形足。

器身的玫瑰紫釉與邊、棱自然形成的醬黃色釉相映成輝,這種釉色的燒成是北宋河南禹縣鈞窯工匠的創舉,燦爛的玫瑰紫色釉是銅金屬元素在強還原焰的氣氛下燒成後的呈色。

器里釉呈天藍色,釉面上有明顯的「蚯蚓走泥紋」。

外底塗抹醬色釉,刻數目字「十」。

此花盆托造型規整,製作工藝考究,釉色明亮鮮麗,確為一件上乘之作。

17、鈞窯月白釉渣斗式花盆

鈞窯月白釉渣斗式花盆,北宋,高22cm,口徑23cm,足徑14.5cm。

花盆呈渣斗形。

侈口,寬唇,長頸,圓腹,圈足較高。

底開有五個滲水圓孔。

胎體厚重。

里、外施天藍色釉。

器底露灰胎,底外和圈足內壁均刻有數目字「二」 。

圈足所刻數目字筆畫寬且深,同其他「官鈞」器物上所刻數字風格相同,應是鈞窯工匠所刻。

外底刻劃的數目字筆畫細而淺,當為後人補刻。

鈞窯瓷器的釉是一種乳濁釉,它不同於玻璃狀的透明青釉,而是典型的乳光青釉。

其基本釉色是各種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藍色較淡的稱為天青,比天青淡者稱為月白,紅色是釉料中還原銅的呈色,紫色則是紅釉與藍釉相互融合的結果。

鈞窯首創性地燒製成功銅紅釉,這種釉色青中帶紫,宛如藍天中絢麗的彩霞,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因而備受宮廷的青睞。

18、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北宋,高15.8cm,口徑22.8cm,足徑11.5cm。

花盆呈六瓣葵花式。

折沿,深腹,圈足,盆壁里、外分別凸起、凹進六條直線紋。

內外滿釉,釉色為窯變的玫瑰紫色,邊、線呈醬色。

底有五個滲水圓孔,外底刻劃數字「七」 。

此花盆為河南禹州官鈞產品,為宮廷陳設用瓷。

北宋官鈞窯瓷器的造型主要有花盆、花盆托、出戟尊等,釉則利用鐵、銅的不同特點,以高溫還原焰燒出銅紅窯變或純天青、月白等多種色釉,改變了以往單色釉占主導地位的局面。

此花盆瑰麗的玫瑰紫釉及花瓣式的造型使其愈顯精美、華貴。

據《宋史紀事本末》卷五十載,宋徽宗崇寧「四年十一月,以朱勔領蘇杭應奉局及花石綱於蘇州……」「嘉花名木,類聚區別」。

這些花木,有的是作為盆景陳列的。

而當時的鈞窯自然要為宮廷燒造製作盆景所用的器皿,於是便有大量鈞窯花盆及花盆托出現。

此件花盆應就是其中之一。

19、磁州窯白地黑花花卉紋梅瓶

磁州窯白地黑花花卉紋梅瓶,宋,高39.4cm,口徑3cm,足徑9cm。

瓶小口,口下出楞,短頸,溜肩,瘦長腹。

通體繪有黑彩紋飾。

肩部繪雙層蓮瓣紋與朵花紋各一周,腹部繪主題紋飾纏枝花卉,花瓣肥大,花葉纖細捲曲。

畫面雖然滿密,但花、葉主次分明,清晰可辨。

腹下部亦繪朵花與上仰蓮瓣紋,與肩部紋飾相呼應。

各層紋飾之間以弦紋相隔。

磁州窯中白地黑花裝飾的瓷器,最能體現出民窯那種粗獷豪放、雄健渾厚的藝術風格,人們習慣上將這種風格稱作「磁州窯型」。

它最基本的特徵,是在白度不高且比較粗糙的胎體上施一層化妝土,以達到粗瓷細作的效果,然後在這層化妝土上施用各種裝飾手法,因而形成了磁州窯特有的風格。

白地黑花為宋、金、元時期磁州窯最具代表性的品種,裝飾效果類似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其紋飾均為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如山水、花鳥、人物、嬰戲、動物、詩、詞、曲、對聯、警句等,內容豐富。

紋飾繪畫用筆簡練,線條明快,圖案結構自由,帶有繪畫性的構圖則表現故事和傳說的情節。

所描繪的人物活動、飛翔的群雁、遊動自由的魚、水中搖擺的水草,以及畫中題詩等都形式自如活潑,富於生活氣息。

20、磁州窯白地黑花「鎮宅」銘獅紋枕

磁州窯白地黑花「鎮宅」銘獅紋枕,宋,高12cm,面橫24.5cm,面縱17.6cm,底橫19cm,底縱13.2cm。

枕呈八方體形,通體白地黑彩裝飾。

枕面繪一雄獅,昂首凝目,四肢緊繃,似要一躍而出。

左側以黑彩書寫楷體「鎮宅」二字。

枕邊緣以黑彩隨枕形描繪八方邊線,枕側面繪纏枝花草。

此枕繪畫用筆流暢,動物形象刻畫得極為生動,寥寥數筆即讓獅子威風凜凜、咄咄逼人的形象躍然枕面。

瓷枕以猛獸為紋,如獅紋、虎紋表達了人們祈求平安、逢凶化吉的美好願望。

此外,磁州窯的瓷枕上還經常選用嬰戲、水藻魚紋、花鳥等題材做裝飾。

21、當陽峪窯白釉剔花瓶

當陽峪窯白釉剔花瓶,宋,高27cm,口徑5.5cm,足徑7.5cm。

瓶小口外折,細頸,圓肩,鼓腹,內凹足。

通體施白釉,剔花裝飾,共有4層紋飾:肩部上層為剔花捲枝紋,腹部主題紋飾為剔花花葉紋,花葉肥碩飽滿,腹部上下分別在兩道弦紋之間劃出網格紋,再剔去若干小方塊,在整體網格紋中劃分出交錯的正反三角形。

腹部豐滿肥大的花葉紋與上下兩周網格幾何形紋形成對比的裝飾風格。

此瓶花紋褐、白色調對比鮮明,其網格狀剔花圖案是其它瓷窯產品中所沒有的。

當陽峪窯瓷以白釉剔花最負盛名,剔花紋飾流利洒脫,其藝術感染力在磁州窯系同類裝飾之上。

成交參考:

尺寸:直徑27cm 年代:北宋 成交價:1106760元

拍賣公司:保利香港 拍賣時間:2013-04-07

22、登封窯珍珠地劃花雙虎紋瓶

登封窯珍珠地劃花雙虎紋瓶,宋,高32.3cm,口徑7.3cm,足徑9.5cm。

瓶形似橄欖,圈足。

胎為灰褐色,施白色化妝土。

瓶身刻劃二虎,一站立,一行走,呲牙翹尾,均矯捷兇猛, 搏鬥於草叢中,襯以洞石、芭蕉,近底處有一周蓮瓣紋。

圖案以外空白處戳印珍珠形小圓圈。

此瓶製作規整,線條流暢,色調和諧,繪畫生動寫實,筆法蒼勁有力,是一件有代表性的登封窯作品。

23、哥窯青釉魚耳爐

哥窯青釉魚耳爐,宋,高9cm,口徑11.8cm,足徑9.6cm。

此爐造型仿商周青銅禮器簋,「S」形輪廓線上斂下豐,勾勒出端莊飽滿的體態。

腹兩側對稱置魚形耳,下承以圈足。

造型古樸典雅。

通體施青灰色釉,釉面密布交織如網的「金絲鐵線」開片紋,使素凈的釉面富於韻律美。

外底有6個圓形支釘痕。

此件魚耳爐屬於清宮舊藏品,清代乾隆皇帝曾對其頗為賞識,摩挲把玩時曾擬詩一首,由宮廷玉作匠師楷書鐫刻於爐之外底。

詩云:

伊誰換夕薰,香訝至今聞。

制自崇魚耳,色猶纈鱔紋。

本來無火氣,卻似有雲氳。

辨見八還畢,鼻根何處分。

款署「乾隆丙申仲春御題」。

魚耳爐因可用來焚香且爐身兩側置魚形耳而得名,是宋代哥窯瓷器中的名品。

元、明時雖有仿品傳世,但均貌似神離,無法企及原作之風韻。

成交參考:

尺寸:高9cm;口徑12.5cm;底徑9.5cm 年代:宋 成交價:6600000元

拍賣公司:香港榮盛 拍賣時間:2014-07-26

24、哥窯青釉弦紋瓶

哥窯青釉弦紋瓶,宋,高20.1cm,口徑6.4cm,足徑9.7cm。

瓶撇口,口沿隱現醬紫色,細長頸,扁圓腹,圈足。

頸及肩部凸起弦紋4道。

器里外及底心滿釉,釉面開「金絲鐵線」片紋。

底足露胎處呈醬褐色。

此瓶頸部細長,腹部雖鼓而不顯臃腫,整體具有一種純樸、典雅的藝術效果。

弦紋瓶是典型的哥窯產品,造型端莊秀美,「金絲鐵線」片紋和器身凸起的4道弦紋使單一色釉增添了起伏變化,更具韻律感。

哥窯瓷器傳世不多,現主要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台北故宮博物院。

哥窯瓷器釉質凝厚,釉色沉穩,因其胎體中氧化鐵含量較高,燒成時口沿處釉熔融垂流,釉層變薄,遂隱現醬紫色胎骨。

25、哥窯八方貫耳扁瓶

哥窯八方貫耳扁瓶,高14.9cm,口徑4.6-3.7cm,足徑4.8-6.4cm。

瓶仿青銅器式樣,為八方形,口微外撇,頸部凸起兩道弦紋,兩側各有一筒狀圓形直耳,中空,俗稱「貫耳」。

腹下部豐滿,高圈足微外撇。

底足一周無釉,呈黑色。

此瓶釉面光亮瑩潤,通體開細碎魚子紋,紋片自然美觀,別具一格,為典型的哥窯產品。

成交參考:

尺寸:高19.5cm;口徑8cm; 年代:宋 成交價:1361050元

拍賣公司:澳門中信 拍賣時間:2013-10-27

26、哥窯葵花洗

哥窯葵花洗,高3.5cm,口徑12cm,足徑8.8cm。

洗呈葵花瓣式,洗心微向內凸起,底有6個支釘燒痕。

通體施灰色釉,釉汁厚潤,釉面滿布開片,紋片大小相間,大片的紋線呈鐵黑色,小片的紋線呈金黃色,故有「金絲鐵線」之稱。

洗在古代生活中用途廣泛,有盥洗用具,亦有文房用具或陳設品。

其形制廣口,折沿,寬唇,深腹,平底。

漢至晉代流行在器物內底刻魚紋,有陶、青瓷製品。

宋代南北瓷窯普遍燒造。

此洗造型玲瓏小巧,典雅可愛,是宋代哥窯瓷器中的精細之作。

成交參考:

尺寸:高度3.5cm;上口14.2cm;下口9.6cm 年代:宋 成交價:32480000元

拍賣公司:香港嘉德利 拍賣時間:2013-09-01

27、哥窯青釉貫耳瓶

哥窯青釉貫耳瓶,宋,高11.5cm,口徑2.5cm,足徑4.2cm。

瓶直口,長頸,扁圓腹,圈足。

口沿兩側對稱置貫耳。

通體施米黃色釉,釉面開細碎片紋。

此瓶在造型上摹仿西周青銅禮器。

口耳相連的曲線增加了口部力度,與扁圓形腹部上下呼應,構成視覺上的均衡,給人以穩重之感。

通身細碎開片,靜穆、優美。

成交參考:

尺寸:高25cm;直徑3cm;底徑7cm 年代:宋 成交價:14517600元

拍賣公司:澳門中信 拍賣時間:2014-11-30

28、官窯青釉方花盆

官窯青釉方花盆,宋,高9.2cm,口邊長15.3cm,足邊長13.0cm。

花盆呈長方體形,敞口,器口鑲銅,直壁,平底中央開有一滲水圓孔。

器底承以四矮足,底足露胎處呈黑褐色,俗稱「鐵足」。

通體施粉青色釉,釉面開片,開片較大,裂紋遍布器身。

此盆造型規整,釉色青潤。

宋代官窯、哥窯和龍泉窯的器物,往往在足部無釉處為黑褐色,即所謂「鐵足」。

成因是此類器物胎骨含鐵量特高,在還原作用較強的足部露胎部分就呈現此色。

29、官窯青釉盞托

官窯青釉盞托,宋,高5.7cm,口徑8.1cm,足徑6.7cm。

盞托斂口,弧形腹,托盤邊沿寬大,圈足外撇。

內外施滿釉,釉色瑩潤,開有冰裂紋片。

此盞托造型別致,釉面晶瑩類玉,為清宮舊藏宋代官窯器,傳世極少,彌足珍貴。

盞托是由耳杯承盤發展而來,始制於東晉,南北朝時已較流行,唐代隨著江南地區飲茶風俗的盛行,產量有所增加。

五代末期,盞腹加深,托變高,美觀實用。

宋代盞托式樣繁多,南北瓷窯無不燒制,托口較前顯著增高,頗具特色。

30、官窯青釉弦紋瓶

官窯青釉弦紋瓶,宋,高33.6cm,口徑9.9cm,足徑14.2cm。

瓶洗口,長頸,圓腹,高圈足,圈足兩側各有一長方形扁孔可供穿帶。

頸至腹部凸起7道弦紋。

通體施青釉,釉層肥厚。

器身布滿大片紋,縱橫交錯。

此瓶仿漢代銅器式樣,線條簡潔雅致,凸起的弦紋改變了造型的單調感,增強了器物的裝飾性。

釉色給人以凝厚深沉的玉質美感,是宋代官窯瓷器的代表作品。

宋代官窯瓷器主要為素麵,既無華美的雕飾,又無艷彩塗繪,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紋為飾。

釉面紋片粼粼,愈顯高潔古雅。

釉色以粉青為主。

釉面開片本因釉與胎的收縮率不一致,冷卻時形成一種釉裂胎不裂的現象,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錯落有致的開片,順其自然,形成一種妙趣天成的裝飾釉。

這種裝飾主要出現在宋代官窯、哥窯、汝窯青瓷表面。

或稱「開片」、「龜裂」。

成交參考:

尺寸:高18cm 年代:宋 成交價:5800000元

拍賣公司:北京紅太陽 拍賣時間:2010-12-25

31、吉州窯黑釉剔花梅瓶

吉州窯黑釉剔花梅瓶,宋,高19cm,口徑5cm,足徑6.8cm。

瓶小口,圓唇,短頸,豐肩,內凹足。

通體施黑釉,器身剔折枝梅花,紋飾部分露黃色胎,花蕊用褐彩勾畫,裝飾效果極強。

成交參考:

尺寸:暫無 年代:南宋 成交價:316400元

拍賣公司:邦瀚斯拍賣行·香港 拍賣時間:2014-10-09

32、吉州窯剪紙貼花小碗

吉州窯剪紙貼花小碗,宋,高5.3cm,口徑10.5cm,足徑3.5cm。

碗敞口,碗式較深,淺足露胎。

里外施兩種釉,外施醬釉,點以淺黃色斑點,里為窯變花釉。

碗內壁飾3組醬色菱形開光式剪紙紋樣。

將民間剪紙貼花藝術直接運用到瓷器的裝飾上是吉州窯匠師的創舉。

33、吉州窯玳瑁釉罐

吉州窯玳瑁釉罐,宋,高11cm,口徑12cm,足徑3.2cm。

罐唇口,短頸,鼓腹,淺圈足。

罐外壁施玳瑁釉,罐內及底部素胎無釉。

此器外壁黑色的地釉和姿態各異的黃褐色斑紋,與天然玳瑁極為相似,別具一番情趣。

玳瑁釉是一種窯變釉。

其作法是在器物上先施一種氧化鐵含量較高的釉料,然後再隨意甩灑一種氧化鐵含量較低的釉料,燒成時產生交融、流淌,千變萬化,惹人喜愛。

玳瑁釉是吉州窯瓷器上常見的一種釉,以這種釉裝飾的瓷器主要有瓶、罐、爐、碗等。

34、建陽窯黑釉兔毫盞

建陽窯黑釉兔毫盞,宋,高9.6cm,口徑16.2cm,足徑4.9cm。

器口內斂,腹部漸收,底圈足。

通體施黑釉,盞里施滿釉,盞外施釉不到底,露胎處呈黑色。

器里外口沿釉色呈黃褐色,下腹部呈黑色,外壁垂釉形成滴珠狀。

此茶盞為宋代典型的福建建陽窯器物。

北宋時期因宮廷盛行鬥茶之風,所以這種胎體厚重、釉色漆黑似鐵的茶盞流行一時。

在這種茶盞的黑色釉面上有呈放射狀的黃褐色條紋,似兔身上的皮毛,俗稱「兔毫紋」,兔毫紋屬於結晶釉的一種。

除「兔毫紋」盞外,建陽窯還生產「油滴紋」盞,這些黑釉盞都是宋代著名的茶具品種。

成交參考:

尺寸:直徑12.5cm 年代:南宋 成交價:2003240元

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 拍賣時間:2015-12-02

35、建窯黑釉兔毫盞

建窯黑釉兔毫盞,宋,高5.8cm,口徑12.8cm,足徑3.9cm。

盞撇口,斜直壁,小圈足。

胎呈鐵黑色,里滿釉。

外施釉不到底,腹下部釉垂流如淚痕。

碗口釉呈醬色,口下漸為褐黑相間,近里心為純黑色。

釉中有絲狀黑褐色兔毛般結晶,俗稱「兔毫斑」。

宋金時期,兔毫盞在我國很多地方如江西、山東、河南、河北等地都有燒制,其中以建窯所燒「建盞」最為著名。

由於宋代建窯兔毫盞名氣很大,所以一些宋代文人對它多有讚美之辭,如蔡襄《茶錄》云:「兔毫紫甌新,蟹眼清泉煮。

36、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注壺、注碗

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注壺、注碗,宋,通高24.3cm。

注壺:高21.5cm,口徑3.5cm,足徑9cm;注碗:高12.3cm,口徑17cm,足徑9.8cm。

注壺直口,有蓋,蓋頂置獅形紐,折肩,彎流,曲柄,圈足。

肩部劃花纏枝牡丹。

注碗葵瓣式口,碗體呈六瓣花形,圈足。

注壺與碗通體施青白釉。

注壺、注碗組合成套,是溫酒用具。

溫酒時將注壺置於注碗中,以碗中熱水溫之。

其形象較早見於五代顧閎中所繪《韓熙載夜宴圖》中。

從紀年墓出土的實物看,成套的注壺、注碗多為北宋遺物。

其中以安徽宿松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吳正臣夫婦墓出土的一套青白釉注壺、注碗最為精美。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曰:「大抵都人風俗奢侈,度量稍寬,凡酒店中不問何人,止兩人對坐飲酒,亦需用注碗一副,盤盞兩副,果菜碟各五片,水果碗三五隻,即銀近百兩矣。

」說明北宋時曾普遍流行使用注壺、注碗。

37、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梅瓶

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梅瓶,高26.6cm,口徑5cm,足徑8.5cm。

瓶小口出邊,溜肩,肩下漸收,內圈足。

通體施青白釉,腹部刻纏枝花卉。

此梅瓶造型比宋代較為典型的修長形梅瓶略顯粗短。

所刻花紋在勻凈的青白釉面上若隱若現,青白相映,素雅恬靜。

景德鎮窯青白釉瓷器胎質潔白,聲音清脆,因此有專家認為傳說中對「柴窯」的品評,所謂「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很可能是指這種青白釉而言。

宋代青白瓷主要以盤、碗類居多,瓶類器物傳世較少,故此梅瓶愈益珍貴。

38、景德鎮窯青白釉印花盒

景德鎮窯青白釉印花盒,宋,通高3.4cm,口徑5.2cm,底徑4.8cm。

盒呈菊瓣形,子母口,平底,造型精巧別致。

蓋面印有密集的錦紋,紋飾模糊不清。

盒裡外施青白釉,施釉不到底,露胎。

外底印有「蔡家盒子記」。

帶銘記的盒子在宋代景德鎮窯的產品中比較常見,是不同的作坊在各自產品上所作的標記,以起到廣告宣傳的作用,一般均為印在盒子外底的「×家盒子記」陽文一行款,而且「盒」均寫作「合」。

目前已發現的有「段、許、蔡、吳、汪、藍、朱、徐、程、張、余、陳、潘」等13家。

這種帶作坊名稱標記的青白瓷盒在國內外均有出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商品競爭之激烈。

39、琉璃廠窯黃褐釉彩繪雙魚紋盆

琉璃廠窯黃褐釉彩繪雙魚紋盆,宋,高12.5cm,口徑46cm,底徑29.5cm。

盆敞口,寬邊,卷沿,淺身,腹壁斜收,平底。

胎體厚重。

通體施黃褐色釉。

盆里心繪綠色雙游魚,魚身刻劃鱗片,四周襯以水草。

這件器物系四川華陽琉璃廠窯製品,該窯善制黃、綠釉瓷器,刻、劃花紋生動,工藝簡樸,獨具一格。

40、龍泉窯青釉弦紋瓶

龍泉窯青釉弦紋瓶,高31cm,口徑10cm,足徑11.3cm。

瓶洗口內斂,細長頸,斜肩,扁圓垂腹,圈足外撇,頸上凸起弦紋3道,腹中部凸起弦紋4道。

里外滿釉,胎體潔白,圈足露胎處呈現火石紅色。

通體所施的粉青釉,青翠碧綠,汁水瑩徹,溫潤如玉,特別是器身凸起的7道弦紋,凸出的部分釉薄處顯現潔白的胎骨,形成一條白線,俗稱「出筋」,是有意識地突出坯土的白度,襯托出青釉之美。

此青釉弦紋瓶代表了南宋龍泉窯在其鼎盛時期極高的燒制水平。

成交參考:

尺寸:高19.5cm 年代:南宋 成交價:4530540元

拍賣公司:寶港國際拍賣 拍賣時間:2014-05-27

41、龍泉窯三足爐

龍泉窯三足爐,高12.4cm,口徑14.5cm,足距9.2cm。

爐折沿,短頸,扁圓腹,下承以三足。

肩部飾凸起弦紋一道,腹部與三足對應處飾有三條凸起的直線紋。

通體施青綠色釉,三足底部顯露醬黃色。

此爐釉色為典型的梅子青色,青翠幽雅。

爐腹至足部凸起的三條稜線原系仿青銅器的裝飾紋樣,因凸起處釉層較薄,呈淺白色,形成了出筋的裝飾效果,翠玉般的釉色中顯露出數道規整的白線,分外醒目。

此爐造型仿青銅鬲,因此又稱鬲式爐,是龍泉窯的上乘佳作。

成交參考:

尺寸:高16cm;口徑19.2cm 年代:南宋 成交價:1610000元

拍賣公司:上海崇源 拍賣時間:2011-07-06

42、龍泉窯青釉琮式瓶

龍泉窯青釉琮式瓶,宋,高25.2cm,口徑6.2cm,足徑6cm。

瓶仿玉琮(cóng音從)造型,口底徑度相若,方形直腹,四面各以凸起橫豎線紋裝飾。

圈足。

通體施青釉,釉色瑩潤光亮,開細碎片紋。

琮式瓶始出於南宋,宋代盛行仿古之風,這種瓶式系仿照周代玉琮外型並加以變化而成。

明代石灣窯多產此類瓶,清代景德鎮也有燒造,但仍以宋代龍泉窯製品為最佳。

成交參考:

尺寸:高26.3cm 年代:南宋 成交價:2750000元

拍賣公司:北京翰海 拍賣時間:2006-06-26

43、汝窯天青釉弦紋樽

汝窯天青釉弦紋樽,宋,高12.9cm,口徑18cm,底徑17.8cm。

此樽直口,平底,口、底徑度相若。

外壁近口及近足處各凸起弦紋兩道,腹中部凸起弦紋三道。

下承以三足。

外底有5個細小支燒釘痕。

里外滿施淡天青色釉,釉面開細碎紋片。

此樽仿漢代銅樽造型,器形規整,仿古逼真,釉色瑩潤光潔,濃淡對比自然。

瓷樽始於宋,汝窯、定窯、龍泉窯均有燒造,是陳設用品。

目前所見傳世宋代汝窯天青釉弦紋樽只有兩件,除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件以外,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亦收藏一件。

成交參考:

尺寸:口徑14cm;通高10cm 年代:北宋 拍賣時間:2015-07-31

拍賣公司:香港榮盛 成交價:21026250元

44、汝窯天青釉碗

汝窯天青釉碗,宋,高6.7cm,口徑17.1cm,足徑7.7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微外撇。

胎體輕薄。

通體滿釉,呈淡天青色,瑩潤純凈,釉面開細小紋片。

外底有5個細小支釘痕及楷書乾隆御題詩一首。

詩曰:

秘器仍傳古陸渾,只今陶穴杳無存。

卻思歷久因茲朴,豈必爭華效彼繁。

口自中規非土匭,足猶釘痕異匏樽。

盂圓切己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

後署「乾隆丁酉仲春御題」,並鈐「古香」、「太朴」二印。

這件汝窯碗造型規整,胎質細膩,釉色如湖水映出的青天,堪稱精美的稀世珍品。

目前所見傳世宋代汝窯碗僅有兩件,除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件外,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亦收藏一件。

成交參考:

尺寸:高5.9cm;直徑13cm 年代:北宋 拍賣時間:2011-5-28

拍賣公司:北京紅太陽 成交價:4000000元

45、汝窯天青釉三足樽承盤

汝窯天青釉三足樽承盤,宋,高4cm,口徑18.5cm,足距16.9cm。

承盤圓口,淺腹,平底,下承以三足。

里外施天青色釉,釉面開細碎紋片。

外底滿釉,有5個細小支燒釘痕。

乾隆皇帝曾為其題詩一首,由宮廷玉作匠師以楷書鐫刻於器物外底。

詩曰:

紫土陶成鐵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

易辭本契退藏理,宋詔胡夸切事談。

後署「乾隆戊戌夏御題」。

此器造型規整,釉呈淡天青色,柔和溫潤。

它應與三足樽配套使用,用以承放三足樽。

【本文由頭條號「武漢古玩城」整理編輯,圖文來源於故宮博物院官網,成交價數據來源於雅昌藝術網,小編微信15607107174】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