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撿漏,是大量知識積累發酵的結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以前,北京有個當鋪,一夜之間發財了。
原來,當鋪朝奉獨具慧眼,收了一幅古畫。
這幅畫畫工一般,卻頗令人尋味。
畫面上一人拿一截竹竿,向竹林中一群豬看去。
畫的題目就叫竹內有豬。
畫的主人是個破落貴族,據說祖上當過大官。
朝奉將古畫一掂,覺得分量異常,遂以高於市場一成的價格寫為死當,算是將這幅古畫徹底弄到手裡了。
晚上,打開畫的地杆一看,十顆大東珠,骨碌碌滾了出來。
東珠乃是從黑龍江流域的江河中出產的淡水珠蚌里取出的一種珍珠。
是寶中至寶,稀世奇珍。
文/藝周刊全媒體組
按收藏界說法,是撿了大漏。
簡單地來說,撿漏就是撿到便宜,以很低的價格買到價值不菲的物件。
在收藏界,馬未都既是收藏大家,也是「撿漏」大家,其觀復博物館展廳內80%的展品都曾是「地攤貨」,據說這是當年玉淵潭東門早市的地攤貨,是馬未都「撿破爛」來的。
「我搞收藏是興趣所致,年輕時有機會,幸運地買到了很多廉價的珍品。
」馬未都說,在特殊的歷史時期里,文物極為便宜。
藏家王文元認為,撿漏,有人以為是運氣,實際上,是大量知識積累發酵的結果。
當鋪撿漏靠的是朝奉眼力,而眼力來自於朝奉多年經驗的積累,有學識,有手感,它便是朝奉的根本。
撿漏首先需要準確的眼力和對市場行情的準確把握的眼光,真正的撿漏是一場交易雙方的眼力、對市場的洞察力(眼光),甚至心理素質之間的綜合較量。
隨著大眾收藏意識的覺醒,「漏」是比以前少了,但是「漏」什麼時候都會有,什麼地點都會出現。
筆者從收藏經歷中體會到,通過易時、易地、易念、易途、易類的 「五易」方法,可以增加撿漏的機會。
一旦「撿漏」心理作祟,加之又沒有開眼,很容易中招。
有許多「藏家」,行業知識不足,但人極為聰明,最後都免不了落入「國寶幫」的行列。
而造成此結果的原因,都是從撿漏開始的。
一朝嘗到了撿漏的甜頭,就再也不去關注高價的好東西,也就再也看不到好東西了。
撿漏撿到天價藏品已不是啥新鮮事了,在 2013 年,一個紐約家庭在跳蚤市場的眾多物品中買下了一個相當普通的白色碗,當時花了3美元(約合20元人民幣),後來竟發現這隻小碗是產自中國北宋時期的定窯珍品。
與之形狀和大小皆相似、且被確認為真品的同時代瓷碗,全世界範圍內現存僅有一個,最終這隻碗以 220 萬美元(約合 1480 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拍賣,差價達73萬倍。
日本電商大亨前澤友作花1.1億美金買的巴斯奎特一幅《無題》,是某某不知名藏家多年前僅以1.9萬美元在佳士得買下的。
這1.9萬的「漏」,撿的真是眼光驚人。
有時候偶然看到一件東西,不要輕易地就走開,上上手,或許這個東西真正的不一樣。
但是有時候碰到一件東西特別有「眼緣」,而其價格又超出你的預估,不妨先放下看看別的,等冷靜了之後,再斟酌要不要收入囊中。
專家介紹,真正的收藏有三個條件:一個你是不是真收藏,第二個是你會不會收藏,第三個是你能不能收藏。
第一就是你是不是喜歡收藏,會不會欣賞藏品。
第二個是說必須具備專業知識,不然的話很好的東西在你面前你也抓不住。
最後一條是說你有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來收藏。
現實中很多人都只具備了一條,差距還很大。
古玩撿漏是低投入高回報的樂事,讓人能夠得到一種意外的驚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其中蘊藏著巨大的樂趣。
光會鑑定真假,不懂得其歷史淵源,了解藏品的根腳,不儲備藏品的工藝、技法和審美,不把古董藏品的底子摸個一清二楚,妄想「撿漏」,只會貽笑大方。
撿漏,既是收藏家一生中最大的追求,最難能可貴的享受,也是收藏家一生中最大的敵人,最需要克服的頑疾。
希望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