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他默默「守護」辛追15年,她仍有許多秘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1月29日,湖南省博物館在經歷了5年閉館改擴建後再度開放,「辛追老太太」也重回公眾視野。

說起這位千年老太,不得不提到一位守護人——羅學港。

羅學港與辛追「結緣」於2002年。

當時,省博物館新館落成,舊館的文物需要搬遷至新館。

而有一件文物的搬遷讓所有人放心不下,那就是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女屍辛追。

時任省博物館辦公室主任游振群找到任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人體解剖學與神經生物學系主任的羅學港,向他諮詢——「女屍能搬嗎?」這個問題來得很突然,羅學港思索片刻,直言「我不知道」。

羅學港的確「不知道」,因為在此前,羅學港從未直接接觸過辛追。

馬王堆墓被發掘時,羅學港還是原湖南醫學院(後併入中南大學)人體解剖學系的一名學生,「當時,湖南醫學院和省博物館共同參與保護,我對女屍的所有了解也只是聽參與這項工作的老師和前輩們說的。

」羅學港說,「如今女屍已出土30年,保存情況如何,我當時確實不敢說。

「怎樣你才能知道?」游振群追問。

「需要對女屍的保存情況進行一次全面評估。

」羅學港說。

省博物館新館內,千年不朽的辛追夫人再度回歸公眾面前。

湘聲報見習記者 閆利鵬/攝

很快,省政府批准同意做一次評估,並且進一步明確了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與省博物館聯合成立馬王堆古屍保護小組,由羅學港擔任組長,中南大學負責古屍的科技保護,省博物館負責日常保護和管理。

自此,羅學港開始了「守護」辛追的征程。

三級保護模式

「保證里外不壞」

那次全面評估,邀請了包括形態學、放射學、微生物學、分析化學等方面的專家,結果顯示,辛追老太太的身體整體「健康」。

「我們從大體形態、關節結構、皮膚狀態等方面與出土時記錄的資料進行了比較,X光結果也顯示老太太的骨密度、骨結構與同齡人相近。

」羅學港表示,「搬家沒問題,但後續保護必須加強」。

因為評估發現,古屍保存液的化學分析指標顯示可能存有潛在的問題——古屍保存液中鈣、磷濃度偏高,同時發現了胺基酸的成分,這意味著老太太有脫鈣和蛋白質降解的情況出現。

這引起了當時領導和專家的高度重視。

保護小組向國家文物局上報了一份搶救性保護方案後,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來到省博物館現場辦公,教育部、科技部、省科技廳、省文物局和省博物館也都同時劃撥專項資金開展古屍的研究保護。

羅學港坦言,「說搶救性是為了引起更廣泛的重視,但也並不完全是危言聳聽。

古屍分類中有一種「鞣屍」,即骨組織里的鈣全部脫出,不能構成身體的支架,身體變成皮囊狀。

「馬王堆女屍屬於濕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生物學裡保存價值最高的。

1972年出土時,還有細胞核、細胞器的殘留,如果脫鈣和蛋白質降解繼續發生,這些結構都將不復存在。

」 羅學港說。

馬王堆漢墓原址,現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根據經驗,骨組織脫鈣最常見的原因是pH值偏高或偏低,專家小組進一步推測可能是保存液中的甲醛氧化產生甲酸,導致保存液偏酸。

因此,專家們嘗試緩慢地提高保存液pH值。

後續的監測表明,保存液中的鈣和胺基酸的濃度在慢慢地下降,這才讓所有人舒了口氣。

在這一基礎上,保護小組提出,須提高對辛追的保護標準,建立「整體——細胞——分子」三級保護模式。

「在過去,受技術制約,我們可能更多地對古屍在整體層面進行保護。

比如,今天看老太太是這樣,明天去看也變化不大,但實際上細胞、分子級別的變化無法通過肉眼觀察。

」羅學港打了個比方,「就像不能只看蘋果外面紅紅的,但切開一看,芯已經壞了還不知道呢。

因此,保護小組每半年從保存液中提取樣本進行化學分析,通過成分的數據變化來間接地反映老太太保存的狀況。

羅學港介紹,小組正在研發一項裝置,能與玻璃棺中的保存液連接,實時監測指標參數,一旦發生任何細微的變化,都能通過APP實時發送到研究人員手機上。

這些年馬王堆古屍保護工作得到了專家和社會的認可,分別獲得教育部的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文物局的科技進步二等獎。

唯科學至上

「每遇爭議必專家探討」

「馬王堆古屍的保護工作平穩地開展,搬遷和改擴建過程中都沒有出亂子,歸根究底是貫穿了一種理念,即按照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思維、科學的規律處理保護中遇到的問題。

」羅學港說。

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帶頭人,羅學港自認個人的力量和貢獻是微不足道的。

「圍繞馬王堆古屍的保護,絕不是一個學科、一個人能完成的,需要跨學科合作、團隊配合才能完成的項目。

我所掌握的只是人體解剖學技術。

在文物保護領域有非常多知名專家,在他們面前,我只是剛入門的小學生。

因為辛追的保護,政府、學界、以及其它社會各界的力量緊密地聯結在了一起,且「唯科學至上」。

多年來,圍繞脫鈣和蛋白質降解機制現象,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內的全國知名專家多次進行探討,並且關注研究進展。

羅學港說,每一次遇到爭議時,大家都會進行認真的交流探討。

如曾有人提出把辛追老太放回出土地進行保護,省政府組織了專家論證,得出的結論是無法再還原出土前的墓葬環境,博物館保存相對更合適。

2002年搬動之前,誰也不下定論搬或不搬,一切尊重評估結果。

5年前開始的省博物館改擴建工程,對於辛追老太太的安置也提出多種方案,最終科學論證留在原地保存。

在保護過程中,各級政府部門負責人也秉持著科學的態度。

有一件事情令羅學港印象格外深刻。

在一次匯報古屍保護情況時,分管該項工作的時任湖南省副省長許雲昭曾與他探討:老太太的保護情況未有定論時不宜公開,要排除外界干擾,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難題,爭取成立更高層面的古屍保護中心,來加強對老太太的保護。

羅學港直言「當時非常贊成」,「我點讚不是因為他是副省長,而是他說的非常符合科學的思維方式。

如今,省政府每年財政預算專項劃撥40萬元作為辛追老太太的保護經費。

「40萬元從金額上來說並不大,但說明省委、省政府對馬王堆古屍的保護是重視的,是省里的一項重要的常規工作。

傳承與責任

「到了交接棒的時候」

如今,在改擴建後的省博物館裡,辛追老太太處於4-6℃恆溫、70%以下濕度以及恆定光照的大環境中,以最大程度減緩化學反應速度,同時採取凈化和層流,使空氣達到手術室級別的無菌環境。

「守護」辛追老太太15年的羅學港今年67歲,並不算高齡的他已開始考慮「交接棒」的問題。

羅學港說,當年接手保護老太太的重任是因為傳承,並未有過更多的思考。

而如今,他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責任重大,「有責任協助把這項工作做好,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如此寶貴的資源和生物樣本,我們今天的研究成果也許有限,但把樣本保存好了,隨著未來新技術新方法的出現,或許通過老太太這個載體,會有更多新的發現。

羅學港把辛追老太出土後的保護和研究工作劃分成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主要是馬王堆發掘後的30年間,老一輩的專家們於1980年出版了《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古屍研究》,代表了當時醫學生物學領域裡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近期,羅學港正在整理15年來馬王堆古屍保護的工作資料,將於2018年出版古屍保護的第二本書籍,讓大家更多地了解馬王堆古屍保存的故事,更是為後來者開展保護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鑑。

「就像跑接力棒,把這項工作傳承下去。

人總有跑不動的時候,工作到人生的最後一刻固然精神可嘉,但希望在我還沒有老到走不動、說不清的時候,把工作平穩地過渡給年輕的老師們。

」羅學港說。

回首過往,羅學港認為他完成的最重要工作是改善了古屍的保存環境,而遺憾的則是骨組織脫鈣和蛋白質降解問題尚在探索之中。

「在福馬林的保護液中,古屍自身分解蛋白質的酶是沒有活性的,同時,也對保護液從微生物角度進行了排查,並沒有發現外來的細菌的存在。

為什麼還能降解?是什麼機制下發生的降解?」這讓保護中心的團隊百思不得其解。

辛追夫人復原像

「我們沒找到它的根源和機制,只能說是得到了有效控制。

這是我們這一代人沒有解決的問題,需要留給後一代繼續探究。

」羅學港對此頗為遺憾,但也很冷靜地看待,「有的工作做了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如從大環境、局部環境到微環境的改善,但基礎研究性工作投入的時間精力最終可能什麼成果都沒有,這不是一代人能解決的,需要長時間、長過程的努力。

這很正常,這就是科學。

END

文|湘聲報記者 程琴怡

責編|陳雲根

美編|張春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年古墓竟挖出活女人?出墓時還呻吟了幾聲

專家挖掘一處漢朝古墓的時候,不經意間挖掘出一具千年活體女屍,全身皮膚乾枯成褐色,令當時看到的專家大吃一驚。這具女屍剛出古墓是還能咿咿呀呀的呻吟幾句。令人遺憾的是這具女屍最後的命運並不是很好。千年...

匪夷所思:馬王堆女屍經兩千年不腐

天天探索2014-08-05 17:18在30年前,考古學家在湖南省馬王堆的一個發現大大震驚了世人。他們在馬王堆的一號漢墓里找到了一具保存2000 年而新鮮如初的神秘女屍!那具女屍包裹在6層密不...

江蘇泰州明代不腐女屍,年代已久為何會不腐爛

在2011年的時候,在位於江蘇泰州的某施工現場,出現了三副棺材,根據對其年代進行鑑定發現,這是屬於明代的墓葬,其中的兩副棺木已經腐爛,但是第三副棺木的出土卻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因為在那個棺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