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關移交17901件罰沒文物,史上最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片來源:北京市文物局官方微信號「北京文博」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蔣肖斌)12月16日,北京海關向北京市文物局移交罰沒文物暨《海關罰沒文物移交工作辦法》簽字儀式在京舉行,北京海關將多年來罰沒的17901件文物移交給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包括陶瓷、錢幣、玉石、書畫、古籍拓本、雜項等六大類,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是北京海關歷史上最大的一次。

文物代管單位首都博物館副館長黃雪寅介紹,海關移交的文物,涵蓋了自新石器時代至近現代的物質文化資料實物,時間跨度長,材質品類豐富,其中不乏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和工藝美術價值的精品。

在移交文物現場可以看到,一件看似普通的灰陶瓦當,被專家定義為研究先秦建築工藝發展狀況的難得實物。

專家介紹,這件饕餮紋瓦當,應出土自河北易縣,是戰國時期燕國都城建築上的陶質構件,歷史信息豐富。

圖片來源:北京市文物局官方微信號「北京文博」

此外,以明中期青花雙鹿紋大盤、清乾隆釉里紅福壽三多紋梅瓶、清乾隆外銷青花花卉紋鑲銅口軍持等為代表的官窯和民窯瓷器,是反映明清時期景德鎮燒造、遠銷海外各類瓷器工藝的珍貴實物,具有重要的藝術欣賞價值和歷史研究價值。

而新石器時代晚期雙系彩陶罐、15世紀和18世紀的銅鎏金藏傳佛教造像、現代畫家張石園的《梅花書屋圖扇面》和關良的《戲曲人物圖卷》等,也都是非常珍貴的文物精品。

在移交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說:「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貴文化資源,是歷史記憶和民族精神的載體。

加強文物保護,為中華民族留住文化根脈,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與使命。

多年來,海關與文物部門通力合作,守土盡責,共同捍衛文物安全,使大量文物免於流失。

2015年,國家文物局與海關總署簽署《合作備忘錄》,進一步完善了文物進出境協同監管、打擊文物走私、規範罰沒文物保護管理等工作機制。

此次罰沒文物移交,既使國有文物資產得到妥善保護,也彰顯了我國打擊文物走私、保護文物安全的堅強決心。

北京海關、北京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文物移交工作是海關打擊文物走私、發揮把關職能、強化涉案財物管理效能的集中體現,為這批文物得到更好保護與充分利用創造了條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