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古人喜歡枕著這個女人睡覺!現代人看來那並不舒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錦州市博物館收藏的這件金代磁州窯三彩仕女枕,是建館之初由原東北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撥交而來。
枕著件瓷器睡覺對古代錦州人來說是身份的象徵,可讓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那估計不舒服,是不是容易得落枕的毛病呀?
當然這個不是我們今天探討的話題,先看看這件磁州窯三彩仕女枕什麼樣吧!
其通高12.2厘米,長24.8厘米,寬6厘米。
此器做臥式仕女枕狀,臂抱於胸,一肘拄地,頭部揚起與裙腳形成凹面,枕面厚1厘米與之形成一體,枕面為花瓣形,面刻雙鳳牡丹花。
枕上施有白、黃、綠三色釉。
此器是在坯體施白化妝土後,以刻線做出紋樣輪廓,然後以三彩釉進行裝飾,從而取得更加華貴、燦爛、美觀的藝術效果。
此枕以橫臥仕女為座,上置枕面的形式,始於金代,延續至元,為研究金代的瓷枕製作工藝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
磁州窯的裝飾藝術在世界陶瓷藝術史上是罕見和無與倫比的,在中國乃至世界陶瓷研究中都占據著很重要的位置。
作為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磁州窯也是著名的漢族民間瓷窯,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
錦州市博物館就收藏了一件金代磁州窯的三彩仕女枕。
在中國陶瓷史上,磁州窯是一個歷史悠久、作坊眾多、分布較廣,但又缺乏文獻可考的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
磁州窯的窯址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的彭城鎮和磁縣的觀台鎮一帶,磁縣宋代叫磁州,故此得名。
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續。
磁州窯以生產白釉黑彩瓷器著稱於世,黑白對比,強烈鮮明,圖案十分醒目。
它開創了我國瓷器繪畫裝飾的新途徑,同時也為宋以後景德鎮青花及彩繪瓷器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中國陶瓷史中,不同時期的各大窯口均燒制過瓷枕,由於製作工藝和藝術表現力的提高,瓷枕逐漸從單純的實用品轉向了兼具實用與審美價值的發展之路,成為雅俗共賞的藝術品。
一部瓷枕文化的發展史,也是一部中國陶瓷的發展史。
每一方瓷枕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幾乎涵蓋了唐宋金元明清所有窯口和各種裝飾的技藝,可以稱之為中國古陶瓷藝術的綜合載體。
一個古代瓷枕就是一件雕塑作品、一幅繪畫作品、書法作品,同時也是詩詞歌賦的載體。
一方瓷枕,其枕面刻繪的信息量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生活情境與藝術氛圍,藝術性、欣賞性和可讀性正是瓷枕的核心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