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之祖崑崙墟在何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崑崙山,又稱崑崙墟、崑崙丘或玉山。

之所以稱其為中國第一神山,始終繞不開她的上古神話傳說,而這些神話又構成了華夏文化的源頭,更有意味的是,產自崑崙的美玉更是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唯一載體,綿延千年,流傳至今。

地理:中華脊樑

崑崙山脈是亞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國西部山系的主幹。

她從中國最西邊發端,連同它周圍的喀喇崑崙山、巴顏喀拉山等一路向東,再到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的秦嶺、大別山組成了一條從中部貫穿中國大陸的山系。

有地理學家將其稱為中國的中央山系,而風水大師則更喜歡稱其為「中國龍脈」。

崑崙山脈東接秦嶺山脈,中華至此分南北,巍巍崑崙依然成為中華民族之脊樑和象徵。

從山系來看,崑崙山向東順過來就是就是祁連山脈,向南就是橫斷山脈,祁連山繼續向東就是秦嶺,連太行山都算是崑崙山的余脈,以古代中國黃河文化發源來講,離的最近的也就是秦嶺,太行,那順著秦嶺追上去,就是祁連,崑崙,如果把山當成河流來看,那崑崙就是源頭,甚至於秦嶺東和南方向的山脈也都可以算作崑崙余脈。

從水系來看,雖然黃河並非發源於崑崙山,而是崑崙山脈南側的巴顏喀拉山。

但翻看古籍我們發現,「河出崑崙」的說法屢見不鮮。

《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

」《漢書·西域傳》「河有兩源,一出蔥嶺,一出於闐,于闐河北流與蔥嶺河合,東注蒲昌海,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皆以為潛行地下,南出於積石,為中國河雲。

」尤其是,作為華夏文明發源地的黃河之源是崑崙山的官方由來,此類記載累累於史籍。

于山於水來說,古人堅信養育了華夏兒女的黃河是一條偉大之河,其源頭也必定是座純潔神聖的偉大之山,古人對崑崙山的求索反而超越了對地理真知的追求,而成為一種對民族之根的探求,一種對理想精神的追尋。

歷史:上古神話

崑崙山在神話中有崇高的地位,《山海經·海內西經》說,它是海內最高的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

崑崙山方圓800里,高達七、八千丈。

上面長著一種木禾,高四丈,粗夠五個人合抱的。

山的每一面有九口井,每口井都用玉石作欄杆。

每一面又有九道門,每道門都有開明獸在那裡看守著。

開明獸是什麼樣子,是位半人半獸的神,身軀有虎那麼大,九個頭,長得都是人面,向著東方,立在崑崙山上。

崑崙山是百神所在的地方。

當然,有關崑崙山的神話里,最著名的要屬「西王母了」。

人頭豹身的「西王母」居住在山中,由兩隻青鳥侍奉,是道教正神,與東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

歷史學家呂繼祥在對崑崙山和泰山的文化特徵比較中指出,在《山海經》中,崑崙是一個有著特殊地位的神話中心,很多古代的神話,如夸父逐日、西王母與三青鳥等故事,都起源於崑崙山。

在崑崙神話系統中,西王母的神話傳說對後世有著較大的影響。

關於西王母的早期形象,《山海經》謂:「載勝、虎齒、豹尾、穴居」;「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

《穆天子傳》講西王母宴請周穆王於瑤池;《漢武故事》及《漢武內傳》中西王母變成了雍容華貴的群仙領袖;《神異經》等還講西王母找了配偶(東王公);《西遊記》中王母娘娘蟠桃會等,都是原居住於崑崙山的半人半獸形象的西王母神話傳說的演變。

西王母是崑崙神話中最原始的女神,因此是中國神話體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位神,對其信仰在戰國時期已經形成。

漢代是西王母信仰的鼎盛期,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在較大範圍和較長時間裡流行、具有民間宗教崇拜性質的、有著常人形態的神,故又被海外學者稱為「中國第一神」。

作為漢代文化中最龐大最普及的文化信仰,直到佛教文化漸盛於中國,西王母信仰才漸漸淡化,這之前它是四五百年間中國人精神世界裡最堅實的信仰。

除了神話傳說,崑崙山乃是元始天尊的道場"玉京金闕"中的玉京,是道家的聖地,在中國道教文化里,崑崙山被譽為「萬山之祖」,也是「萬神之鄉」,也是明末道教混元派(崑崙派)道場所在地。

美玉:玉出昆崗

崑崙山獨特的地理存在,玄幻的上古神話,其自身產的和田玉便天然的成了夠承載其歷史文化的唯一載體。

中國是玉的故鄉,中國的玉文化博大厚重,中國人歷來認為玉可以辟邪,象徵吉祥,能表達美好的祝願。

中國古籍把崑崙山稱為「群玉之山」「萬山之祖」,《千字文》中也有「金生麗水,玉出昆崗」之說,因此,作為中國第一神山、崑崙文化的發祥地,千百年來,崑崙山留下了無數美麗的傳說。

相傳姜子牙就是在崑崙山修煉出道的,崑崙玉有靈氣、神氣,能驅妖辟邪保平安。

道教鼻祖原始天尊、西王聖母等許多大賢大貴之人都曾在此山修煉,崑崙山之聖潔靈氣由此名揚萬里,千古流傳!

而對崑崙美玉的記載更是比比皆是。

《山海經·海內西經》崑崙墟: 「面有九井,以玉為檻。

」井檻多是木石製作,「以玉為檻」暗指崑崙山上的玉和石頭一樣普通,這是戰國時人對崑崙山盛產美玉的誇張。

《管子·輕重甲》:「崑崙之墟不朝,請以璆琳琅玕為幣乎!」《楚辭·九章?·涉江》:「登崑崙兮食玉英。

」《戰國策·趙策一》蘇秦上書趙王:「此代馬胡駒不東,而崑山之玉不出,此三寶者又非王之有也。

」《史記·李斯列傳》李斯上書秦王:「今陛下致崑山之玉。

」殷墟出土不少和田玉,商代時和田玉已經輸入中原。

《史記·大宛列傳》:「漢使窮河源,河源出於寘,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崑崙雲。

可見,和田玉的悠久歷史,在《史記》、《漢書》、《魏書》、《隋書》、《舊唐書》、《新唐書》、《五代史》、等古書中均有記載。

屈原也寫過讚美「和田玉」的詩句:「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

誠然,自上古起就令中原人魂牽夢繞的崑崙山究竟在何處,從漢代以來一直是難以解決的大問題。

漢武帝定為于闐南山,司馬遷質疑之。

前涼定為酒泉南山(祁連山),李唐以來多有從之者,如畢沅、譚其驤。

佛教流行中國後,又有將崑崙山混同於阿耨達山者,酈道元疑之。

唐代杜佑等以為在吐蕃,元代都實等同之。

康熙進軍西藏,定阿耨達山為岡底斯山。

乾隆平定新疆,又定崑崙山為于闐南山。

張穆、饒宗頤認為崑崙山是岡底斯山,魏源主蔥嶺說而否定岡底斯。

張穆、徐松依違於岡底斯、于闐之間。

又有調和諸地者,如洪亮吉、岑仲勉,岑仲勉後來又根據水系定崑崙為帕米爾高原。

雖眾說紛紜,尚無定論,但在華夏兒女心中,崑崙山已然是一種確定的存在了。

喜歡記得關注我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