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十大盜墓狂人,盡然有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暴力犯罪行為。
而盜墓的工程是非常繁瑣嚴謹。
不僅要看地形(智力)、挖洞口(體力)、還要根據形狀知道是哪個朝代的墓,有沒有價值。
這種非常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又因為墓內珍貴葬品,吸引著眾多盜墓者,而歷史上就有十大盜墓狂人。
他們都是誰呢?
-
最毒的盜墓者——伍子胥
伍子胥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盜掘者,源於其出走吳國之前,與楚平王結下的仇恨。
《左傳》記載,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父、兄均為楚平王所殺,伍子胥被迫出逃吳國,發誓要搞垮楚國,以報殺雪恨。
據說入楚後的伍子胥最想乾的第一事,就是找到死去不久的楚平王陵墓。
開始找了一天也未找到,原因是當年楚平王為防止陵址被人知曉,下令把參與修陵的工匠全殺掉了。
經一個僥倖逃脫的老工匠指點,伍子胥順利掘得楚平王陵,把他的屍體挖了出來,用鞭子抽打解恨,一直抽了三百下才住,此即「鞭屍三百」典故。
2.最牛的盜墓者——項羽
項羽在進入關中後,實行了殺光(殺掉已投降劉邦的秦王子嬰,殺掉王室貴族)、搶光(擄掠咸陽城)、燒光(火燒咸陽、阿房宮)的「三光政策」。
由於項羽與秦始皇一樣野蠻,很不得人心,天下歸心劉邦。
劉邦也會拍天下馬屁,《史記》中記載,劉邦把「掘始皇帝冢」作為項羽的一大罪過,昭示天下。
現代考古探測則發現,秦陵「完好無損」。
項羽當年到底是否掘開了秦陵,在秦陵被充許考古發掘之前,仍是歷史之謎,無從驗證史實的真偽。
3.最變態的盜墓者——劉去
歷史上大規模的盜墓基本都是官盜,要麼是因為打仗搞得軍隊萎靡不振,需要王陵中的財寶振奮一下;要麼是因為國家財政崩潰,率領手下盜墓從而緩解經濟危機。
可今天講的這位,本身就是一方霸主,不缺錢,他盜墓只為玩,覺得盜墓刺激,盜墓爽,所以基本哪裡有他知曉的墓葬他就非得帶人洗劫一空才好
(據說他還有個癖好,喜歡喝古墓中的酒,那酒都是陳年佳釀,倒出來都可以拉黏絲。
還喜歡與古代的王妃或是完後的屍體睡覺,他覺得那樣很有成就感)。
此人就是漢景帝的曾孫劉去,本來叫劉去疾,他自幼體弱多病,所以取了這個名字,又因算卦的說疾字與他有沖,故把疾字去掉了。
此人因為自己父親劉齊當年的事給他造成了心理陰影,自幼性格怪誕,變幻無常,性情不穩,時靜時躁,據現代醫學家看,他該是有神經病的徵兆,他喜盜墓的怪癖也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西京雜記》記載:在其封國內「國內冢藏,一皆發掘」,有點名氣的古墓幾乎沒有一座能逃過劉去的鐵鍬。
劉去盜掘的對象主要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王族墓,魏襄公、晉靈公的陵墓都讓他掘開了。
劉去盜墓有較詳細的記錄。
魏襄王墓是石料做成的外槨,中間置放石床,石屏風。
為防盜掘,入口用鐵水灌注,劉去派人鑿了三天才掘開。
棺材是用生漆雜以犀牛皮做成的,有好幾寸厚,刀根本砍不動,劉去則讓人用鋸子鋸開。
石床上放有一個玉痰盂,兩把銅劍,幾件金器。
劉去看上其中一把銅劍,當場就拿起來帶在身上。
4.最專業的盜墓者——曹操
相比看過鬼吹燈的朋友都知道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吧,這個最早就來源於曹操,而且這兩個職位放在今天可以說還是公務員待遇。
為保證盜墓有組織、高效率,曹操在自己的軍中成立了類似「盜墓辦公室」這樣的機構。
這是中國盜墓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軍方盜墓機構。
曹操盜墓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盜到黃金、白銀什麼的,為自己的部隊提供財源。
親臨現場指揮盜墓
曹操通過盜梁孝王劉武墓,收集了數萬金的寶貝,養活了全軍將士三年。
在「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所作的檄文里,寫到曹操盜劉武墓時,有三條信息相當重要:
1.盜墓時,曹操是親臨現場指揮取寶的。
這在歷史上的盜墓名人中比較少見,這些人一般都是由手下去操辦。
2.在軍中設置了專職盜墓機構,設置了「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中國盜墓史上第一次出現專業的盜墓名詞。
3.曹操盜墓非常狠和徹底,「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隳突(huī tū)就是破壞的意思,破壞得很徹底,這也是盜墓者的典型性行為之一。
設「專職盜墓大隊長」
直到今天,「發丘」和「摸金」還代表著盜墓。
「中郎將」和「校尉」,都是古代的軍中職位,「中郎將」在漢代是皇帝身邊的親信紅人,統領皇帝的侍衛,御前將軍。
相當於今天專門擔任京城和國家領導人安全工作的警備司令,級別很高,也很重要,是皇帝的嫡系人馬,非一般人能擔任。
「校尉」,在戰國末期已有此官職,秦漢時為部隊中的中級軍官,級別比中郎將低很多,「中郎將」是指揮官,「校尉」是具體辦事的頭兒。
在曹操眼裡,「發丘」,就是盜墓,自然「發丘中郎將」就是盜墓大隊長;「摸金」指到墓中尋找寶物,「摸金校尉」顧名思義,就是帶著一夥盜墓者干具體事的盜墓小隊長。
曹操的這個盜墓行為對後世影響特別大,「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到二百年後的南北朝時期,還真的成了官職名。
盜墓手段成千古之謎
要說曹操盜得最著名的墓冢,當屬芒碭山漢梁孝王劉武和李王后的陵墓,這也是梁孝陵被盜的最早記錄。
唐代大文人歐陽詢等編撰的《藝文類聚·寶玉部上》(卷八十三),轉引《曹操別傳》稱,「操別入碭,發梁孝王冢。
」就是曹操盜梁孝王劉武墓的時候,親自到現場了。
另外,「破棺,收金寶數萬斤,天子聞之哀泣。
」那個時候的天子應該是漢獻帝,漢獻帝聽說自己祖先的墓被挖了,難受呀。
曹操盜劉武墓非常成功,而讓考古專家不解的是,梁孝王墓的墓道都是用上千公斤的巨石封死的,那時沒有大型的起重設備,曹操手下是靠什麼打開陵墓,盜出這些財寶的?沒有人能說得清,這成了一個千古之謎。
有一種說法是,每一塊巨型石條的前頭,都被打上了孔,這個孔就是農村俗話講的「牛鼻子眼」,把繩索穿進「牛鼻子眼」裡面,把它拖出來。
曹操當年很可能就是採用這種辦法。
反盜墓手法堪稱一絕
曹操盜墓的影響大,但是比盜墓影響更大的,是他如何反盜墓。
一代梟雄曹操的反盜墓手法堪稱一絕,據說一生奸詐多疑的曹操為自己精心策劃了72疑冢。
可能是看到了厚葬的弊端和被人盜掘的險境,曹操生前提倡薄葬。
《三國志·魏書》記載,公元218年曹操頒布《終令》,即遺囑,表示陵址要選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樹」,陵內「無藏金玉珍寶」。
南宋時期的《輿地紀勝》中稱:「曹操歿後恐人發其冢,乃設疑冢七十二。
」
72疑冢的傳說撲朔迷離,歷代盜墓者為尋得高陵費盡心機,絞盡腦汁,而據後世考證,72疑冢的傳說很可能就是個傳說而已。
不管有沒有72疑冢,曹操最終給我們設下的最大疑團,就是讓大家找不到他的陵墓。
5、最惡的盜墓者——董卓
在中國歷史上三大盜墓高潮中的第一波,即出現在西漢末年至南北朝這一段時間。
這一歷史時期,小朝小廷如玩遊戲般交替頻繁,因此世道很亂,饑民遍野,民間盜墓之風盛行,你盜我亦盜,大家一起盜。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掘墓大盜曹操外,還有董卓、黃巢等人。
西漢最有為作為,也是中國眾多帝王頗有作為的皇帝漢武帝劉徹的茂陵被掘開,董卓就是最大的罪人之一。
自茂陵地宮封上那一刻起,不少人就盯上了,有記載的第一盜是東漢初年農民起義軍赤眉軍乾的。
盜掘茂陵前,赤眉軍先把漢高祖劉邦的長陵掘開,已盜走了大量財寶。
6.最蠢的盜墓者——黃巢
中國古代歷史上頻頻出現盜墓掘墳的惡跡,從史載的眾多盜墓事件中可以看出:掘墳盜墓多發生在亂世之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盜墓高峰,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
這時的中國四分五裂,或分或裂,分分合合,亂世出英雄,也出盜賊。
後來黃巢的出現,也是因為出於亂世。
黃巢雖粗通筆墨,但沒有盜墓常識,加上他左右多為沒有多少文化的農民,他對盜墓不是太在行,不少墓被掘而未開,故稱其為最蠢的盜墓者並不為過。
黃巢為今山東曹縣人,屢試不第,遂以販賣私鹽為生。
唐懿宗、唐僖宗主政時期,連年災荒,餓死人無數,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五月,黃巢與同族兄弟、子侄黃揆、黃恩鄴等八人,募眾數千響應河南人王仙芝起義。
黃巢的起義軍紀律嚴明,還提出了「均平」的政治口號。
甚得民心的起義軍,隊伍迅速壯大。
公元880年11月占領東都洛陽,次年拿下京城長安,並建立了農民政權,國號「大齊」。
但三年後,即公元883年6月 17日,黃巢兵敗自殺,唐亦滅亡,中國歷史進入了更加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
黃巢軍隊前期「整眾而行,不剽財貨」,那他號稱四十萬大軍的糧餉從哪來?盜墓是其財路之一。
黃巢成為中國盜墓史上的狂人,是因為其盜掘的對象都是重量級。
一是效法項羽,掘秦始皇陵;二是學赤眉軍、董卓,掘漢武帝劉徹的茂陵,三是掘武則天與李治的合葬墓乾陵。
對於黃巢盜掘的文字散見諸陵的盜掘記載中。
在乾陵記載中,黃巢掘陵時動用40萬起義軍在梁山西側挖山不止,據說差不多挖了半座梁山,但最後僅挖出了一條深40米的「黃巢溝」,此至今仍有跡可尋。
由於農民軍中文化人少,加上乾陵的結構實在太堅固,兵士弄不清乾陵的內部結構,結果挖錯了方向,乾陵躲過了劫難,否則保存不到今天。
黃巢手下有那麼多人,隨便挖挖也能弄出不少寶物啊,真是蠢死了。
從當年的實際情況分析,在三座帝王陵寢中,黃巢不會一個未得手,最有可能掘開的是茂陵,茂陵之前已多次遭盜,地宮人口容易發現。
現在分析,黃巢帶領起義軍盜掘帝王陵,亂挖一通,並不僅僅是盜寶,也有泄恨的意思,是對封建皇權的一種挑戰。
7.最瘋狂的盜墓者——溫韜
溫韜(?-928),後更名為李彥韜,五代時梁國人。
五代十國時期曾出任耀州節度使(相當於今天陝西省軍區司令員)一職,時任七年,期間利用職務之便,瘋狂作案,關中地區大小唐皇墓陵無一倖免,被其趁戰亂之際,其率領手下毀陵盜掘。
給中國帝王陵帶來的災難性的,不可逆轉的破壞,許多珍貴的文物被其私藏,流落外市,甚至損毀。
後因後唐明宗所不喜被殺。
《新五代史·溫韜傳》:「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
而昭陵最固,韜從埏道下,見宮室制度閎麗,不異人間。
中為正寢,東西廂列石床,床上石函中為鐵匣,悉藏前世圖書。
鍾、王紙墨、筆跡如新。
韜悉取之,遂傳民間。
惟乾陵,風雨不可發。
」《舊五代史·溫韜傳》:「唐諸陵在境者悉發。
」《資治通鑑》亦載,「華原賊帥溫韜聚眾,唐帝諸陵發之殆遍。
」
乾陵保住不被盜掘之身,要感謝奇異的天象。
宋人程大昌《考古編》中稱,「史載溫韜概發唐陵,獨乾陵不可近,近之輒有風雨。
」就是說,在盜掘乾陵時,出現了極為反常的天象,狂風驟雨,電閃雷鳴,怕遭報應的溫韜被嚇跑了。
溫韜給中國帝王陵帶來的破壞是災難性的,不可逆轉的破壞,許多珍貴的文物被其毀壞。
所以史學界、考古界都認定,溫韜是中國盜墓史上危險最大的一個盜墓者,有千古之罪。
唐太宗李世民死後,把《蘭亭序》等眾多珍貴的名家書畫真跡作為陪葬品,帶進了昭陵。
[1]
而令人諷刺的是,不通文墨的溫韜在把一批書畫作品帶出昭陵後,看上的卻不是價值連城的書畫作品,而是裝裱在外的華美綢緞。
他讓手下將上面的綢緞全部撕下來,而把作品扔了。
史學界推測,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從此不再出現,可能就是讓溫韜給撕毀了。
但讓人不解的是,在溫韜逐一登記的盜得寶物中,卻無此貼。
後世學者抱著一份美好的心愿,希望《蘭亭序》》在武則天的乾陵內,果真如此,真乃中華文化之大幸。
溫韜在史料記載中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盜墓賊。
民國時期的孫殿英和他比起來也是小巫見大巫。
溫韜所盜陵寢之多,堪稱有史記載之最。
在他任節度使的七年時間內,唐朝諸帝的18個陵寢竟然被他一一光顧。
(在乾陵之前已經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
溫韜和黃巢一樣,他也興動數萬人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風雨大作,人馬一撤,天氣立即轉晴。
溫韜不解其中緣由,但他也是心有餘悸,沒有再繼續挖下去,遂此絕了念頭。
乾陵至此逃過第二劫。
)
溫韜盜陵時一般都率領眾兵,在光天化日之下進行。
在當時,偷墳掘墓是不赦的大罪,雖然五代時期中國社會動盪不堪,但在老百姓心中卻是難以原諒的。
可見,此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盜墓,並將所盜物品編成名冊公諸於世,其膽量之大為令天下所有盜墓者之楷模。
從史書上記載的溫韜的生平來看,這是一個狡詐善變的人物。
他對朝代的更替看的很開,誰的勢力強大一些就依靠誰。
不過在動盪的年代這也是不得已的生存之道。
中國的死節之士歷代都層出不窮,只是溫韜不肯做罷了。
溫韜的毀滅,其根源還是他沒有掌握好度。
早年盜陵的臭名,善變的性格註定為統治者不喜,雖然他有大批的寶藏來打點上下,甚至連後唐莊宗李存勖的皇后劉玉娘都能賄賂,但最終溫韜還是被後唐明宗李嗣源所殺。
在當局者的眼裡,他是一個生有反骨的人,今天你能夠反了後梁,明天就能反我後唐。
今天你能盜先唐的陵寢,明天就有可能盜我的陵,這樣的人,在非常時期還有些利用價值,在時局平定後是一定不能讓他生存下去的。
所以也是他遭受滅門的根本原因。
8.最不義的盜墓者——劉豫
目前考古界判斷,中國現存的所有帝王陵都已被盜墓者光顧過。
唐「十八陵」讓溫韜盜掘了,北宋「鞏義八陵」則讓叫劉豫的人盜掘破壞乾淨。
北宋皇陵在今河南省鞏義市,葬有北宋七位皇帝和太祖趙匡胤之父趙弘殷(追尊「宣祖」)的遷葬陵,號稱「七帝八陵」。
相比漢、唐帝王陵冢巨葬豐,北宋帝王陵普遍簡單;漢、唐帝王生前就開始卜穴營建了,而且宋朝皇帝生前不預築壽宮。
9.楊璉真珈——最沒道行的盜墓者
歷史上,僧人盜墓並不鮮見,但如楊璉真珈這般喪盡天良的十分罕見。
其罪行,史上記載也很清楚。
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深受忽必烈青睞的楊璉真珈被任為江南釋教總攝(總管江南地區佛教事務的官員)。
宋末元初人周密所著《癸辛雜識》、元末明初黃岩人陶宗儀所著《輟耕錄》,均記載有楊璉真珈盜墓一事:至元二十二年九月,楊璉真珈夥同僧人允澤等人,帶人到陵區。
當時負責護陵的羅銑堅決阻止,允澤竟然抽出刀來,當場要殺了羅銑。
在毀陵盜物之外,還有最令人髮指的事情:楊璉真珈將帝、後們的骨骸全出掘出,棄之荒野。
10.最荒唐的盜墓者——陳奉
陳奉,明湖廣承天(今湖北鍾祥)人。
本為御馬監奉御太監,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奉朱翊鈞旨意,去湖廣一帶徵收礦稅,官方身份是「稅監」。
陳奉每到一地都劫掠行商,欺壓官民,所求稍有不遂,官吏即遭鞭笞等。
陳奉及其手下剖孕婦,溺嬰兒,無惡不作。
誰家有錢敲詐哪家,弄得眾多殷實人家傾家蕩產。
陳奉最讓人痛恨的行為是挖墳掘墓,《明史》對他的評價是八個字,「剽劫行旅,恣行威虐」。
陳奉的盜墓歪念是受到了武昌境內發生的鄉民盜掘李林甫之妻楊氏墓「得黃金巨萬」的一事啟發,而「悉發境內諸墓」,走上盜墓之絕途的。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十大盜墓高手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1、伍子胥——最毒的盜墓者
淺談中國十大「特色」盜墓人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1、伍子胥——最毒的盜墓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