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縣推動博物館建設 彰顯棗鄉歷史文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棗鄉風韻 文化臨澤

——臨澤縣推動博物館建設

記者 宋鑫

近年來,臨澤縣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堅持把文化建設作為提升縣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強力推手,把博物館建設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著眼博物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社會教育的功能,以「實現精緻陳展、提供精良服務、打造精湛隊伍、建設精品博物館」為總體思路,納入經濟社會發展長遠規劃,確保財政預算經費投入,積極推進博物館建設,增強縣域文化軟實力,著力提升市民幸福指數和自信心。

夯實基礎 完善設施

臨澤縣博物館位於風景優美的流沙河南岸,修建於2003年,為兩層主體框架結構樓,於2009年完成布展後免費對外開放,一樓設序廳、接待大廳、值班室、監控室、辦公室、接待室及廉政教育展廳;二樓設文物廳、民俗廳、臨時展廳。

2014年籌資200萬元對原博物館進行了改擴建, 擴建面積1035.44平方米,總面積達到2478平方米,擴建後進行了重新布局陳列,一層為文物庫房、文物修復室、文物鑑賞室等,二層均為展廳。

臨澤縣博物館是隸屬縣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局管理的財政全額撥款公益性事業單位,設館長1人、副館長1人,現有工作人員14名。

該館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免費開放實施辦法》、《免費開放工作制度》、《免費開放管理辦法》、《免費開放資金管理辦法》、《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應急預案》、《藏品管理制度》、《文物庫房管理制度》和《觀眾投訴處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多渠道加大免費開放宣傳。

實行領導帶班24小時值班制度,強化安全紀律,落實安全值班、展廳管理、文物庫房管理安全責任和安防監控系統技防措施,堅持對文物庫房、展廳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確保館藏文物安全。

堅持定期舉辦幹部職工消防安全知識教育培訓班,舉辦了安全應急演練活動,提升幹部職工安全防範和應急能力。

推行法定節假日、雙休日4名以上工作人員值班「輪崗」制度,實行「全年無休」的工作模式,堅持對外免費開放。

經多年努力,已構建成一個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公共文化服務和先進文化傳播的主陣地,成為市民享受文化權益的幸福空間。

與毗鄰的流沙河景區、天鵝湖、梨園口紀念館等別具特色的旅遊景點,構成了集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瞻仰觀光、愛國主義教育、休閒旅遊為一體的旅遊景區。

精緻陳展 傳承文脈

臨澤縣博物館自建館以來,館藏文物總數達到693件, 其中:歷史文物665 件,革命文物 28 件;一級文物1 件,二級文物9 件,三級文物43 件,珍貴文物53件。

歷史文物包括陶器、銅器、鐵器、瓷器、骨器、木器、書畫、貨幣等13類。

藏品主要來源於民間徵集及歷年來考古發掘和配合工程建設發掘的文物,這些文物構成了臨澤博物館的館藏基礎。

同時注重收集、陳列、展示、反映絲綢之路及臨澤發展歷程的各種農耕民俗文物。

陸續向社會推出《臨澤歷史文物展》、《臨澤民俗文化展》和《廉政文化教育展》三個基本陳列。

歷史文物展廳面積250平方米,主要以臨澤歷史變遷為主線,以歷史文物為主體,以再現歷史地理、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文字圖版、照片、模型為輔助展品,以超前的陳列環境形式為設計理念,分月氏舊地•昭武古城,龍城古道•咽喉要塞,塞上水鄉•文脈永續三個單元,主要表現重要的歷史地理、珍貴的出土文物、重大的歷史事件和獨特的地域文化。

民俗文化展廳面積250平方米,以一年二十四節氣為主線,分春、夏、秋、冬四個單元,通過介紹節氣由來,輔之臨澤人民生產、生活等民風民俗展品,從特定的節氣、場景、民俗物品了解臨澤人民的民風民俗,體現臨澤農耕民俗文化的歷史特徵。

廉政教育展廳250方米,分為廉政文化書畫長廊和廉政教育展廳兩個展區。

書畫長廊,分為理念傳承、律已告誡、醒世箴言、溫馨提示四個單元,陳展既賦有哲理又令人醒示的精美書畫作品20餘幅;廉政教育展廳分為「史海廉語、廉吏風采、反腐歷程、警鐘長鳴、時代楷模、棗鄉廉影」六個篇章,精心篩選有代表性的圖片114幅,設計製作教育展板40塊。

繁榮文化 彰顯特色

近年來,臨澤縣博物館認真貫徹「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始終堅持「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建館理念,積極開展送文化、種文化、展文化、管文化等文化惠民工程。

——不斷提高免費開放服務水平。

博物館向社會免費開放以來,充分發揮「收藏、展示、研究、交流、教育」功能,認真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從「規範管理、提升質量、優化服務、改善條件」入手,完善以遊客為中心的服務體系和博物館公共場所服務設施,對展廳的圖版、說明文字進行維修改造,強化講解諮詢等服務,推行法定節假日、雙休日「輪崗」制度,實行「全年無休」免費開放,落實開放管理、陳列展覽、社會教育、觀眾人數、服務講解、安全管理崗位目標考評,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推進免費開放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建設,擴大免費開放覆蓋面,以觀賞、體驗等博物館特有的教育方式,讓更廣泛的公眾認知歷史,傳承文化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博物館常年免費向公眾開放,觀眾參觀展覽實現免費不免票,持居民身份證領票,憑票進入博物館參觀臨澤歷史文物、臨澤民俗文物兩個基本展廳及黨風廉政教育、生態之路、祁連玉、民間民俗藝術品、地方特色產品等臨時展覽。

堅持每年舉辦 「新年走進博物館」、「元旦春節文化講座」、「博物館過寒暑假」、「小小志願者自選講解」、「萬名學生走進博物館」等系列活動。

整體參觀人數逐年增加,觀眾結構由機關、部隊、學校、旅遊團隊為主向社區居民、外來務工人員和散客為主轉變,本地觀眾比例大幅增長,低收入人員、殘疾人等弱勢群體觀眾明顯增加,年齡構成上向高齡和低齡兩個方向延伸。

近五年來,累計接待觀眾30餘萬人次。

僅2015年就接待縣內外觀眾6.52萬人次。

臨澤縣博物館已成為縣委、縣政府重大宣傳和重要接待的窗口,成為機關企事業單位、部隊、學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和群眾接受文化薰陶的重要場所。

2011年4月被甘肅省紀委命名為「甘肅省廉政教育基地」。

2011年12月被省委宣傳部命名為「甘肅省第五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3年8月被中央紀委駐文化部紀檢組、監察部駐文化部監察局命名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文化走親活動成為常態。

博物館始終堅持公益性原則,結合自身優勢以及公眾和社會的需求,採取「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推動文化交流。

對外免費開放以來,我們充分發揮博物館的陣地作用,調動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的積極性,創造性舉辦各類專題臨時展覽,滿足城鄉居民文化需求,先後舉辦了「生態之路圖片展」、「甘肅文物精品展」、「毛主席紀念章專題展」、「中國水陸畫專題展」、「張建國書畫展」、「甘肅河西陶器展」等臨時展覽,年均接待觀眾8萬餘人次;積極開闢中小學生 「第二課堂」,堅持每年組織開展 「5﹒18」國際博物館日、文化遺產日集中宣傳活動,宣傳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文物保護法規、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流動博物館」等方式,組織《生態之路》、文物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普及等圖片展板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廣泛宣傳文化發展成果,大力弘揚華夏文明。

僅2015年就組織「臨澤精品文物」、「臨澤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專題展板下基層22次,贈送文物保護法規、博物館條例、博物館免費開放宣傳冊15000冊。

同時,在臨澤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城關小學、五三小學和樂民社區、頤和社區、沙河街社區、東關社區及文化體育廣場電子屏、臨澤電視台開展紀錄片《河西走廊》展播,將《臨澤史話》、《臨澤文史》等文史資料書籍中臨澤歷史上重要的事件、歷史人物,著名遺蹟、民俗等史料知識,融於博物館文物、民俗陳列講解詞當中,延伸了博物館文化的傳播與輻射範圍,對地方歷史文化課的教學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宣傳報導擴大對外影響力。

突出實用性、宣傳性、美觀性,設計製作臨澤博物館網站,依託臨澤公務網和臨澤文化文物出版網運行,分博物館概況、展覽、文物、資訊、服務、學術6個二級欄目和博物館新聞、參觀指南、文物快訊、常設陳列、科研成果、展館掠影等18個三級欄目,既滿足觀眾學習教育欣賞娛樂需求,又展示臨澤博物館形象。

適時邀請電視台記者對活動進行宣傳報導,近年來,在國家文物局網站、公安部中國交通在線、省文物局網站、省文物局《文物工作動態》、浙江省文物局網站、張掖日報、中國張掖網、甘肅張掖網、市文廣新局《張掖文化》、張掖文博信息等各類媒體刊登博物館信息200餘條,增強了博物館的社會關注度和影響力。

守護遺產 活躍市場

臨澤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漫長的歲月里,積澱了深厚文化遺產。

現存各類不可移動文物133處,其中長城遺址20處,關堡1處,烽火台2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8處,一般文物保護單位52處。

現有可移動文物收藏單位4個。

《臨澤縣博物館展覽陳列內容設計大綱》和《臨澤縣博物館展覽陳列設計方案》已通過省、市文物局專家評審,正在按歷史沿革對民間流散文物進行搶救性徵集,補充館藏文物,增加文物收藏、展覽數量,提升文物收藏、展覽檔次。

根據《絲路綠洲—臨澤歷史文化、農耕民俗展布展》展陳大綱和形式設計方案,對基本陳列進行重新布展。

2014年4月由縣博物館出資200萬元,張掖市泰真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出資300萬元,組建張掖河西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在丹霞民俗村內建設集休閒娛樂、藝術創作鑑賞、民俗文化展示、文化交流與民俗體驗、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多功能的河西民俗博物館。

目前,該項目投資6000餘萬元,已完成一期工程主體建設任務。

2015年6月完成博物館持股51%、泰真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持股49%的河西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增資擴股工作,註冊資本由原來的500萬元增至1960萬元。

全面完成博物館館藏文物普查數據錄入、修改、審核工作,並對未定級的333件文物進行了定級,其中:新鑑定二級文物1件,三級文物25件,一般文物281件,資料品20件,財產6件。

館藏珍貴文物由原來的27件增加到53件。

同時,積極爭取博物館布展項目省級補助資金和館藏文物保存環境項目中央補助資金,為博物館順利布展和文物保存環境改善提供資金保障。

一大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鐫刻臨澤人的智慧與文化個性,延續文脈。

縣博物館積極推廣文化產品,設文化產品展銷專櫃3個,主要展示、營銷丹霞奇石、民間民俗藝術品、地方名優土特產、書籍、文物複製品等,總品種 8種 210件,年銷售額1.2萬元。

鍛造隊伍 提升服務

一直以來,博物館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構建隊伍支撐體系。

制定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組織博物館幹部職工開展業務練兵活動,積極開展職工業務技能培訓;加強多類型和複合型人才的培養,積極參加省、市、縣組織的博物館業務培訓、競賽活動。

採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方法,對講解員、藏品保管員等進行規範化的業務培訓。

強化職業道德,敬業愛崗,保證服務接待質量,落實講解員持證上崗制度,不斷提升博物館宣教隊伍人員素質。

深入探索建立權責明確、管理高效、激勵科學、監管有力的文化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通過深化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設,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不斷優化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成立縣博物館理事會,提高博物館的科學治理水平,增強活力,實現開放、民主的管理模式,提升公共文化管理水平和服務效能。

臨澤博物館植根這塊古老而年輕、遼闊而神奇的土地,形成鮮明個性和氣質,並遞代傳承,不斷創新、發展與繁榮,散發獨特的魅力和活力。

相信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臨澤博物館之花在新時期定將綻放得更加絢麗多姿,光彩奪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酒泉兩博物館變遷簡史

作為「文化大客廳」,博物館有著提升城市品位、弘揚歷史文化的作用。改革開放40年,時代大步前行,歷史文化遺存從未遠離人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