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泥巴燒的瓶子,身價從18元漲到40億元!驚呆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件600年的瓶子,身價如何從18元漲到40億元?霽藍釉簡史
有一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非常特別。
在這座博物館裡,一個200多平方米的大展廳,只孤零零地擺了一件瓶子。
在這個瓶子的周圍,用了三層護欄把它隔開,參觀者只能隔著很遠的距離遙望它。
這個博物館是揚州博物館,這件只能遠望的寶貝就是揚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這件寶貝是個瓶子,它的名字叫「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
古代文物的名字似乎都比較難懂,其實很簡單。
元,就是元代。
霽藍釉,就是這個瓶子的釉色。
釉,就是覆蓋在陶瓷品表面的那一層玻璃質感的薄層,大家每天吃飯的時候都摸過。
白龍紋,就是指瓶子上的紋飾是一隻白龍。
梅瓶,是我們漢族傳統瓷器的一種,就是這種口很小,脖子很短,肩膀很寬的瓶子。
瓶身是用霽藍釉,龍是用的青白釉,再加上旁邊四朵火焰一樣的雲彩,色彩鮮明,整體看上去就像一隻白龍翱翔在萬里藍天下,氣勢非凡。
明清時代的龍紋看起來比較笨,而這隻元代白龍有一種活力四射的感覺。
這種藝術價值是它非常珍貴的原因之一,這種藝術價值也反應了元代燒制陶瓷的高超水平。
除了藝術高超,這類瓶子也非常稀少。
元代的霽藍釉瓷器,目前全世界只存有12件,這12件裡面,白龍紋飾的梅瓶只有3件。
除了揚州博物館的這一件,還有一個在巴黎的集美博物館,另一個在北京頤和園。
但另外兩件都有明顯的瑕疵,從圖上來看,藏於巴黎的那一件,白龍頭部燒制的時候有黑點,不夠完美,北京的那一件,白龍倒是可以,但是瓶身有一道明顯的裂痕。
唯獨揚州博物館這件,瓶身最大,各個細節都沒有瑕疵。
霽藍釉簡史
元代景德鎮藍釉瓷的燒製成功,為明清兩代藍釉瓷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明代藍釉瓷以宣德朝為最佳,主要為祭器和陳設用瓷。
其釉色藍如深海,釉面勻凈,呈色穩定。
宣德藍釉瓷除單一色釉、光素無紋飾者外,還見有藍釉暗刻與藍釉留白花的裝飾方法。
暗刻紋飾多為雲龍紋,而藍釉留白器物紋飾以蓮池魚藻紋、纏枝花卉紋、折枝花果紋等為主。
底款有青花款和暗刻款兩種,多書「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凡四字款者,均為後仿。
器型除碗、盤等常見造型外,還有罐、缸、尊、盆、僧帽壺、蓮瓣壺等造型。
此外,宣德時期還出現了灑藍釉這一新品種,其藍釉之中自然分布著白色的斑點,如同雪花灑落,故又名雪花藍。
灑藍釉瓷也是以鈷為呈色劑的石灰鹼釉,只是與霽藍釉瓷的施釉工藝略有不同。
宣德灑藍釉瓷傳世十分稀少,其後歷代均不見燒制,直到清康熙時期才恢復燒制。
成化、弘治、正德三朝,藍釉瓷傳世器物極少,幾乎見不到完整的器物,但從珠山御窯出土標本來看,此期藍釉瓷的生產從未間斷。
嘉靖、萬曆時期,藍釉瓷燒制較為盛行,一是造型品種較豐富,二是釉色品種又有了新發展。
(註:隆慶一朝未見有傳世藍釉瓷,文獻亦不曾記載。
)造型除傳統的宮廷祭器、陳設瓷外,日用器皿中也常見藍釉產品。
此外,嘉靖時期還創燒了回青釉瓷。
回青釉與霽藍釉同為以氧化鈷為呈色劑的高溫釉,只是所用青料為當時特有的回青與國產石子青調和而成,呈色不如霽藍釉深沉濃艷,而是呈淺藍色。
萬曆朝之後,藍釉瓷基本絕燒。
在元代,用於燒制霽藍釉瓷的進口鈷料非常珍貴,發色也尚不穩定,在這種情況下,古代陶工們能燒造出發色穩定、深沉、勻凈不暈散的霽藍釉瓷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元代霽藍釉瓷主要為「藍地白花」,且以雲龍紋為多見,光素無紋飾者幾乎未見。
目前,全世界存世的完整元代霽藍釉瓷器十分稀少,且主要收藏於海內外各大博物館,如故宮博物院、揚州博物館、北京頤和園、日本出光美術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法國吉美博物館、伊朗國家博物館、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托普卡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大維德爵士藏)等。
民間私人收藏的元代霽藍釉瓷則更是少之又少,寥寥無幾。
世界已知的僅存三件,分別藏於巴黎、揚州、北京
其實,這個瓶子的珍貴還和它漂浮的命運有關。
這個瓶子本來的所有者,是揚州一個機械工廠的工人,名叫朱立恆,這個瓶子是朱家的傳家寶。
1945年時,揚州城裡有人開價18石米來換這個瓶子。
不要小瞧18石米,那個時候的18石米是很大的一個價錢了,朱家人沒同意。
後來到了文革,為了防止瓶子被砸壞,朱家人在瓶身上塗滿了墨汁,裹滿泥巴,藏在床底下,就這麼躲過了一劫。
朱家人對這個瓶子的文物價值什麼的並不了解,只知道這是個傳家寶,好好保護是必須的。
到了1976年,朱家擔心地震會損壞瓶子,怕瓶子自己保不住了,就拿到文物市場上賣了換錢。
賣了多少錢呢?18元人民幣。
是的,你沒看錯,這個揚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當年在地攤上18塊錢成交了。
命運的轉折來自於一次展覽。
有一次,上海外貿公司來揚州考察,其中有個人對瓷器很有研究,他看到這個瓶子時驚呆了,覺得這個瓶子非同一般,絕對不是明清時的東西。
1978年,北京搞了一次文物搜集展覽,當時收藏這個瓶子的人也把它送到北京去展覽了,結果引起了各地學者的關注,好多地方的博物館都準備把這個瓶子買過來。
揚州博物館就先出手,3000塊錢買了下來。
其實在買的時候,大家對它的價值還是不夠清楚。
買回去後,揚州博物館的人請了北京故宮、南京博物院的幾個高級專家來鑑定,最後確認是元代景德鎮的藍釉瓷器,價值巨大,最後就命名為「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
一個瓶子流傳於民間600年,還能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已經是個奇蹟了,更不用說它精美的造型和艷麗的色彩。
香港一位收藏家開出3.4億的價錢希望收藏這個瓶子,巴黎一個收藏家更狠,
直接開出了40億人民幣的價錢,但是揚州博物館都沒有放走它。
這個命運不定的瓶子,經過了600年的漂浮,現在終於安靜地站在這裡了。
揚州博物館專門用一個200多平方米的展廳來供著它,足夠說明了它的價值。
它不僅是揚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是一件獨一無二的國寶。
去揚州玩的朋友,一定記得去看看它。
當下,一方面普通古玩商販淒悽慘慘,另一面,資本對資源的掠奪從沒停息,資源集中的步伐越來越快,古玩暴利時代即將開啟!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