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號稱中國「地下博物館」,農民經常幹活刨出文物,甚至國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淄博是齊國故都。

齊國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最強盛的國家。

2600多年前,齊桓公任用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為相,採用其治國思想,改革經濟政策,發展與其它諸侯國的經濟交流,短短几十年,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齊國成為當時經濟、軍事實力最強的「千乘之國」、「五霸之首」。

齊國文化、教育發達,詩歌、音樂等藝術水準很高。

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的千古佳話,反映了齊國音樂的優雅盡美。

臨淄區及其周圍地帶,因文物古蹟浩繁,被譽為「地下博物館」。

截至2013年,淄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達到18處,占全省總量的10.5%。

已年過半百的考古學家王永波至今仍清晰地記得25年前他與同伴在山東省臨淄市挖掘出一處埋葬在地下2000多年的巨大古車馬殉葬遺址的那一天。

在一個長約35米,寬約9米的春秋古墓中,幾十匹戰馬的骨架和馬車的遺骸靜靜地躺在黃土之中。

它們整齊有序地排成兩列,仿佛被時光凍結。

兩千多年過去,馬車上的木質結構早已腐爛,但從巨大的車輪,馬龍頭上精美的貝殼、青銅裝飾品,依稀可見當年馬隊的風姿。

「太壯觀了!我們當時都為這一發現感到振奮,冒著酷暑用了整整四個多月的時間才把全部的遺骸完整地挖掘出來。

」今年61歲的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永波回憶道。

在中國古代,皇室貴族在死後往往喜歡用馬車來陪葬,以希望在人生最後一段旅程中能將他們安全送往極樂世界。

「但在素有『文物大省』之稱的山東挖掘出如此大規模,配套齊全的古殉車馬坑,還是第一次。

」王說,「這一發現被列為1990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如今,在車馬坑遺址的基礎上,一座現代化的中國古車博物館建立起來,向遊客展示中國戰車的發展歷程。

而在博物館的一側就是貫穿山東兩大城市的交通大動脈-濟青高速公路。

很顯然,高速公路的修建並沒有破壞到遺址,反而讓地上奔馳的現代化交通工具和地下沉睡的古代戰車就這樣時空交錯,完美地疊加在一起。

對於考古和歷史愛好者來說,這一古車馬坑的所在地臨淄素有「東方古羅馬」的美譽。

自3100年前姜太公封齊建國,臨淄作為「春秋五霸之首,戰國七雄之一」的齊國都城長達800餘年,成為當時東方最大、最為繁華的城市之一。

悠久的歷史為臨淄留下了浩繁的文化遺產。

據當地文物部門稱,這裡分布著150多座大型千年古墓,300餘處古文化遺址,出土的鎏金編鐘、燕王劍、齊瓦當、青銅器等重點文物數以萬計,堪稱一個龐大的「地下博物館」。

由田齊太公田和冢、二王冢和四王冢以及附近的幾十座小墓冢組成的齊王陵墓群,是目前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先秦諸侯王陵古墓群,是戰國王陵的典型代表,被譽為「東方金字塔」。

如今,在臨淄城區的中心齊都鎮依然保留著當年齊國故城的遺址。

根據史料記載和文物發掘確認,面積約有15.5平方公里的故城分為大城與小城兩個部分。

小城位於大城的西南部,是當年齊國國君和大臣居住的宮城,大城則是市民居住的地方。

大城小城共有城門13座,現已探明11座。

已發現大小城內幹道10條,最寬的有20米,以及冶鐵、煉銅、鑄錢、鑄銅鏡、陶窯、制骨等等工業手工業作坊遺址十幾處。

「幾十年前,這裡的農民在地里幹著活就經常刨出古玉器、錢幣、青銅件。

早些年這些東西都太常見了,很少有人把它們當成珍貴玩意兒。

」家住臨淄田家莊村的曹源梁說。

「我父親就曾經在地里挖出兩壇齊刀幣(一種呈小刀狀的戰國時期的銅鑄齊國貨幣),當時也沒當回事,以很低的價格就賣給別人了。

現在,單單一枚保存完好的齊刀幣都能買到10萬塊了。

」曹興奮地說。

臨淄區齊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健認為正是由於當時齊國國力的強大,手工業發達,商業繁榮,才能留下如此多的文物古蹟。

姜指出,春秋戰國時,齊國依靠臨海有漁鹽之利和絲織品貿易,建起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臨淄。

在多任國君的治理下,臨淄成為中國周至西漢時期最大的工商業都市,是中國的冶金、制車業、制陶業、鑄造業中心,以及海鹽、絲綢兩大商品集散地。

據《史記》記載,到西漢初年,臨淄就有10萬戶,人口逾100萬,「巨於長安」(秦朝的首都,今天的西安)。

「齊國建國之初,始祖姜太公即把『舉賢尚功』作為建國方針之一,齊國在各諸侯國中,對人才的重視,更是首屈一指的。

」姜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鄉村記憶」淄博市>臨淄區 後李官莊

齊陵街道後李官莊位於齊陵街道辦事處以北4.3公里,淄河東岸。後李官莊元代立村,李氏聚居於劉家營蒙古族之「官田」,因該村居北,故稱後李官莊。後李官莊明、清時期屬青州府臨淄縣端智鄉。1930年廢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