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中,儲存的上百噸水銀,當時是從哪裡來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秦始皇陵在我們的心目中一直是非常神秘,圍繞著秦始皇陵有著很多的傳說,而在司馬遷所寫的《史記》,形容秦陵地宮不但是「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還記載了地宮中「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

而現代有了先進的科技手段,經過地質學專家的反覆測試,在秦始皇陵的封土堆的採集土樣中檢測出了大量的汞,也證實了,秦陵地宮中確實是存在大量水銀的。

根據秦陵地宮的規模和以水銀來代替江河的記錄,有學者考證,秦始皇陵地宮中的水銀儲量應該達到了100噸,那麼如此龐大的水銀儲量,當時是從何而來的呢?

100噸什麼概念?當時古人得到水銀的方式,是通過煉製丹砂的方式得到的。

古代科技落後,丹砂不能百分百的轉化成水銀,轉化率只有86.26%,也就是說秦陵地宮的這100噸水銀,起碼要由超過120噸的丹砂來煉製。

秦朝時的大量丹砂礦基本上都出自巴蜀地區,當時的糧食也是大部分產自巴蜀之地。

所以秦始皇所需要的丹砂也是大部分來自巴蜀,而這其中最大的供貨商是巴蜀當地的一個女商人,因為該女子是出自巴蜀,本名中有一個清字,又是一個寡婦,因此被稱為「巴寡婦清」,簡稱巴清。

巴清18歲的時候嫁入了當地的豪強之家,自己本身也是出身富貴,習書識禮,可是結婚沒幾年,公公和相公都相繼去世,相公沒有兄弟,他們二人也沒有子嗣,家裡沒有了男人當家,只有巴清這麼一個二十多歲的俏寡婦。

巴清看到傳了數代的丹砂礦因為無人管理而亂做一團,上千人的生活失去了依靠,因此發誓不再嫁人,從此一心打理家族中的丹砂礦。

而巴清也正是以丹砂礦起家,在掌握了當時先進的開採和冶煉技術之後,壟斷了當地的丹砂開採,逐漸發展成了巴蜀地區的第一女富豪。

巴清最富有的時候,家產約和白銀八億萬兩,富可敵國了。

她還有上千的僕人,數千的私人保鏢,這還不包括礦工,依附於巴清生活的人足有十多萬。

當巴清的大名傳到了秦始皇的耳中,還得到了秦始皇的接見。

在商人非常低賤的古代,能夠得到秦始皇以禮相待, 史無前例。

巴清還出錢贊助秦始皇修長城,又將產自巴蜀的大量丹砂運往驪山修建秦始皇陵,最終形成了秦陵地宮中的百萬噸水銀。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化學理工狗破解秦始皇陵「汞海」之謎

不小心打破了測量體溫的溫度計,如果溫度計的那條升降柱是紅色的,則大可不必驚慌失措;如果是銀白色的,那就需要好好折騰一番了。為什麼?我的專業是化學工程,咱今天就先從秦始皇陵里的一種「暗物質」——汞...

探秘秦始皇陵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開始在今天的陝西省臨潼區驪山腳下建造一座堪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後的2000多年時間裡,圍繞著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謎團和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