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李龍飛情系張家口涿鹿鄉土文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家口新聞網記者 王瑾澗 通訊員 侯軼

一位身處異鄉工作的張家口涿鹿遊子,業餘時間致力於涿鹿鄉土文化的研究,歷經四年先後編輯整理了《涿鹿方言彙編2012年第一版》、《涿鹿方言彙編2013年續版》、《涿鹿方言彙編2014年再續版》、《保安州鄉土志(簡體版)》、《保安州鄉土志(繁體版)》、《涿鹿縣鄉鎮簡介(2014年)》等六部鄉土文化書籍。

李龍飛的宿舍也是他的工作室。

《涿鹿方言彙編》系列

李龍飛於1988年臘月在涿鹿縣七堡村出生,2011年,他從涿鹿縣高中畢業後,年紀輕輕便離開家鄉,去北京尋找自己的位置。

他最終選擇進入北京精雕科技公司從事數控工具機製造工作,屈指算來已經4年。

4年來,李龍飛工作順利,還成了家,算是小有成就。

不過最令他滿意的是利用業餘時間編輯整理出了幾本書。

雖然身在異鄉,但李龍飛對家鄉文化的關注和熱愛始終不減。

他在網上閱覽到關於涿鹿語言文化的零散資料後,便有了想要做進一步整理匯集的念頭,誰知這一次無意間的嘗試讓他越來越痴迷於整理和創作,一部部作品也逐漸成型。

「我從小就對地理歷史很有興趣,平時閱讀這方面的書籍也很多,整理家鄉鄉土文化書籍就是出於我個人的愛好,沒有想太多。

」到北京工作後,出於對母語的興趣,李龍飛陸續在工作記錄本上收集方言詞彙。

李龍飛不是一個愛熱鬧的人,從事工具機工作的他在工作時認真負責,有點時間就拿出筆記本記下些閃現的靈感。

工作之餘其他同事或逛街或小聚,他卻一下班就奔回宿舍打開電腦查找資料。

剛開始的時候,李龍飛嘗試著憑藉記憶和實際經驗回想出一些常用方言,隨著逐漸積累,他感到光憑自己的「庫存」是遠遠不夠的,越來越多的欠缺隨著大量的積累暴露出來,於是他通過瘋狂查閱大量資料來補充,就是這樣積累補充、補充積累的循環式過程,讓他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充實和滿足。

在別人看來,整理工作是枯燥和乏味的,可李龍飛卻覺得特別的新鮮和有趣。

在不斷收集資料的過程中,他仿佛闖入了一座未知的知識寶庫,深刻感受到了母語的博大精深,大大激發了他的創作熱情。

經過他4年嘔心瀝血的創作,涿鹿縣地方語言彙編書籍---《涿鹿方言彙編》系列終於誕生。

「有時靈感一來難以收筆,有時絞盡腦汁難題半字,有時稍縱即逝難尋腦海,有時刻骨銘心難以忘懷。

在外冥思忽感才盡,回家交流隨口便來。

」這樣堅持不懈地收集有關資料,李龍飛慢慢積累下來了十幾大本,匯集了方言語法、詞彙、句式、音調、俗語、短文等等各個方面的方言材料,並按編寫的時間順序整理出了《涿鹿方言彙編2012年第一版》、《涿鹿方言彙編2013年續版》和《涿鹿方言彙編2014年再續版》。

在《涿鹿方言彙編》編寫過程中,為了方便普通大眾讀閱,李龍飛採用同音字來表達方言字的讀音,「k」表示入聲,「~」表示長音,前後收集共計五千條方言詞彙,並精簡概括出風趣的解釋。

除了方言詞彙,李龍飛還在彙編中加入了自己創作的一些方言俗語、方言短文、方言順口溜、方言打油詩和方言笑話,非方言原創詩文在彙編中也包括在其中。

寫作的過程是煎熬卻又快樂的,李龍飛歷時3個月之久創作出膾炙人口的方言詩「涿鹿或尾詩」,並被一位老鄉以視頻解說的方式進行了更廣泛的傳播。

七言韻詩「漫談張家口」的寫作奇蹟般地只用了3天時間,而「涿鹿入聲字研究」則是斷斷續續用了半年時間才編輯完成,每個精心錘鍊的文字都是李龍飛心血的結晶。

三個版本的涿鹿方言彙編共計十萬餘字,李龍飛採用方言特有的調侃韻味和冷幽默的創作風格,通過精心整理創作,每一條詞彙、每一句俗語都樸實而親切,簡明卻不落入俗套。

讀他的作品,連珠妙語讓人或者心領神會,或者捧腹大笑,在佩服作者才思的同時,對涿鹿方言的熱愛之情也油然而生。

李龍飛正在考察歷史遺蹟。

整理《保安州鄉土志》

2014年11月,李龍飛歷時半年順利完成了《保安州鄉土志(簡體版)》的整理,並上傳到了百度文庫。

說起「保安州」,了解的人可能不多。

李龍飛的簡體版《保安州鄉土志》中,對保安州有這樣的描述:

「元明清之保安州治,即今河北省涿鹿縣城。

始於『黃帝戰蚩尤於涿鹿之野,邑於涿鹿之阿』。

秦漢屬幽州上谷郡,有涿鹿、下落、潘等縣。

後有廣寧郡、北燕州等稱。

隋為懷戎縣。

唐末置新州,治於永興縣。

遼為奉聖州。

金升德興府。

元世祖至元二年復置奉聖州,惠宗至元四年因地震改名保安州,始有州稱。

明初徙民入居庸,州縣具廢;永樂十二年置保安衛,十三年復置保安州,州衛同城;景泰二年移衛於雷家站。

清初屬宣府鎮,康熙三十二年,州屬宣化府,衛屬懷來縣。

民國二年改州稱保安縣,因與陝北保安縣重名,三年復古稱涿鹿縣,屬直隸省口北道,十七年劃歸察哈爾省。

今屬河北省張家口市轄涿鹿縣。

舊版的《保安州鄉土志》是一部一百多年前的歷史文獻,李龍飛在新整理的簡體版中輯錄了《保安州沿革紀要》、《涿鹿縣沿革紀要》、《<涿鹿縣歷代疆域四至及戶口>文獻簡編》等文。

整理的過程無疑是繁雜艱巨的,李龍飛懷著對復興故土歷史文化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了詳細了解涿鹿的歷史沿革,下載查閱了大量相關歷史文獻資料,逐句查找有關涿鹿歷史的歷代地理志書,理清了涿鹿縣自黃帝時期至今的沿革脈絡,並考證了一些歷史疑問。

他整個研究過程始終貫穿著這種事無巨細的學術鑽研態度,最終將原來晦澀難懂的歷史資料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了大眾的面前。

李龍飛整理的《保安州鄉土志(簡體版)》,全書共計一萬七千餘字。

完稿後,為了方便他人查找原書資料以及新舊對照,李龍飛又整理出《保安州鄉土志(繁體原版)》。

這部共計八千餘字的歷史文獻,他經過嚴謹審核,逐字與原文對照無誤。

編輯《涿鹿縣鄉鎮簡介》

《涿鹿縣鄉鎮簡介(2014年)》一書是李龍飛於2014年利用從網上收集的相關資料,並重新查閱史料整理編輯,刪繁從簡棄偽求真,配以地圖歷經數月完成的一部地理人文書籍。

全書共計七萬餘字,簡單介紹了涿鹿縣各鄉鎮和村落,內容按條例分為:地理、村落、人口、農業、其他概況、各村簡介,以及其他雜項。

為編撰這一部書籍,李龍飛走訪各鄉鎮所轄村落,製作鄉鎮村落地圖四十餘幅。

他還收集並考證了各村鎮的歷史資料,追溯各村落歷史淵源,整理出其經濟發展現狀,讀後可讓人對涿鹿有更豐富的了解。

作為一個在他鄉漂泊多年的異鄉遊子,李龍飛時刻不忘故鄉之情,4年來利用業餘時間,馬不停蹄地編輯整理了相關涿鹿縣鄉土文化資料,並無私地分享到網際網路上以壯大家鄉文化。

李龍飛為涿鹿縣的鄉土文化記錄了珍貴的文字材料,為家鄉的文化奉獻了寶貴的青春時光和精力,也被廣大涿鹿人所推崇。

2014年,李龍飛被評為「涿鹿十大新聞人物」。

李龍飛認為,鄉土文化博大精深,涵蓋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一方地域文化的根文化,但不經意間的漠不關心中,鄉土文化便流逝於蒼茫歲月之中,應當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保護,不能喪失故鄉文化的根本。

《保安州鄉土志》作為歷史文獻整理,《涿鹿方言彙編》作為地方語言收集,《涿鹿縣鄉鎮簡介》作為行政地域研究,只是涿鹿鄉土文化其中的三個小方面的文字資料。

這幾本書是李龍飛獻給故鄉的禮物,他熱誠希望鄉親朋友從網絡的「百度文庫」查閱和下載,增加對本地鄉土文化的了解和熱愛。

「整理的過程也是積累知識和發掘愛好的學習經歷。

更多的方面和內容還望有識之士繼續致力於此,將張家口各地的鄉土文化好好的繼承和發揚。

」李龍飛說,「希望有更多的人士去關注家鄉故土的歷史文化,做一名有家鄉文化自豪感的張垣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