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蘇伯民:我享受著壁畫修復工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編者按:7月24日,來自北大、清華、北航等高校的首都大學生採訪團,赴西安―楊凌―蘭州―敦煌―張掖進行「穿越千年絲路,尋找中國印記」集體採訪活動,探尋千年絲路中的往事,觸摸絲路的傳承和發展,於探尋中學習,於採訪中傳承。

本次採訪活動由人民網(603000,診股)、北京市教育工委聯合主辦。

敦煌市境內的217省道是通往敦煌研究院的必經之路,省道兩旁放眼望去,是無邊的荒漠和戈壁,幾乎見不到綠色;偶爾有幾間一層平房,成了來往車輛的臨時停靠息點。

作為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所長,蘇伯民已不知道在這條路上來回了多少次。

蘇伯民是現任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所長,也是古代壁畫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常務副主任和研究員。

53歲的他與敦煌這片土地打了25年交道,在這期間,他主持和參加了十餘項壁畫研究項目和壁畫保護工程。

除了敦煌莫高窟,西藏布達拉宮、羅布林卡和薩迦寺的文物保護工作也有他的參與。

去年,蘇伯民獲得「甘肅省優秀專家」稱號,也是獲獎者中唯一一位文物工作者。

記者團成員張鳴原的父親是一名考古學家,張鳴原向蘇伯民提問說,「考古和壁畫研究都是處在一個很嚴酷的環境裡,對人的身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影響,您怎樣評價您的工作?」

「怎樣評價自己的工作,取決於你的工作對象。

」蘇伯民說,他的工作對象是窟內的壁畫,把壁畫修復好,研究透徹,這就是他工作使命之所在。

「將遠古的歷史畫面完整的呈現出來,是我的工作,我的工作讓我有成就感,就像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和願望。

」蘇伯民很平靜地將這段話講完,台下掌聲雷動。

蘇伯民稱,無論是政府對莫高窟的關懷還是民眾的關注,近幾年都有顯著提升,這對他們的壁畫修復工作既壓力也是機遇。

「3D列印技術是我們以後考慮的一部分,隨著3D列印技術的成熟,這對我們文物的複製工作有很大幫助。

」在未來的修復工作中,敦煌研究院將把研究工作繼續深入,運用多種先進技術實現修復工作的準確性。

敦煌乾燥的天氣和省道217兩旁的荒漠,讓外界認為蘇伯民的工作環境艱苦,工作內容枯燥且繁瑣。

但在蘇伯民的工作里,有著無窮的樂趣,他享受著一份份成就。

就像在大漠中的莫高窟里,有著一幅幅珍美的壁畫。

(中國傳媒大學 陳振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莫高窟里 請放下您的相機

編者按:7月24日,來自北大、清華、北航等高校的首都大學生採訪團,赴西安―楊凌―蘭州―敦煌―張掖進行「穿越千年絲路,尋找中國印記」集體採訪活動,探尋千年絲路中的往事,觸摸絲路的傳承和發展,於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