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南,被人遺忘的倉頡造字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字,判定一個文明誕生的標誌,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其源頭便在這方方正正的方塊字中。
倉頡造字的故事流傳至今,不少人心中,這位「造字先聖」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開創者。
西安城南,南三環外,有一處名為造字台路的道路。
造字台,便是為紀念倉頡造字功績所建設的祭台。
倉頡造字台遺址位於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辦恭張村東南,是高約10米、周長100米的夯土台,外包一層青磚砌為磚台。
南面為一寬8米45度的斜坡,中間是3米多寬的水泥抹面,上書見方2米左右「倉頡造字台」5個隸書體雕塑大字。
早在隋代,隋文帝便為紀念倉頡造字的功績,在此修建祭台名倉頡造字台。
唐中宗以後,造字台逐漸破敗。
1936年,西安事變前國民黨陝西省主席邵力子曾陪蔣介石、張學良、楊虎城等參觀此台,並建議在此建一所倉頡大學,後因故未果。
上世紀九十年代,西安市人民政府曾對造字台進行磚砌維修,以做完好保存。
我們見到的就是具有36級台階的「倉頡造字台」
如今這座千年前,人們為紀念斯文始祖所建立的祭台,被人遺忘在西安市公安局警犬基地的角落之中,成為了西安本地人都日漸遺忘的古老印記。
比起這段屬於中華文明的記憶將要如何傳承延續,如何保護?如何開發?這些似乎都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