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六安古墓挖掘全過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安徽六安的漢代古墓發現已久,但是古墓裡面到底葬著什麼人,裡面還葬著什麼樣的文物,一直以來人們是有著種種猜測的。
不久以前,人們對其中的一座古墓進行了保護性的發掘,終於揭開了古墓神秘的面紗,一起去看一下。
記者:我現在是在安徽省六安市的雙屯村,旁邊的這條路呢,是正在興建的從合肥到武漢的鐵路。
在雙屯村這裡有兩座漢代大墓,大家看到那個土丘就是其中的一座。
另外一座漢墓是坐落在鐵路的路基邊上,為對這個漢墓進行保護,現在正在發掘當中。
在現場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群眾在進行圍觀。
雙屯村有距今兩千多年的古代漢墓,是由來已久的事情。
由於鐵路的修建,它的保護性發掘從去年三月份一直持續到現在。
那麼這座漢墓究竟是誰的墓葬?裡面又會有什麼樣珍貴的陪葬物品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座漢墓的整體結構,從剖面圖來看,整個墓葬是由墓室、蓋板、填土、封土等組成,其中墓室高2.5米,蓋板厚1米,填土10米,封土11米。
從平面圖來看,整個墓室長12.4米,寬12米,是由外藏室、黃腸題湊、迴廊、棺槨等組成,其中外藏室主要是放置一些陪葬物品的。
記者:這裡大家看到的,就是墓葬一二層之間的外藏室,這個外藏室裡面有很多陪葬的物品。
給大家指認一下,這個是兩千多年前的一個銅壺,具體可能裝酒的器皿或者是一種禮器。
這個是人俑,木質的人俑,是一種站立的姿態,可以看到。
再往這邊來看,這也是一個人俑,從這個姿勢來看,他是坐著的。
大家還看到幾個比較大的木頭,據講,像這樣的都是陪葬的木馬的馬身,這是馬的脖子。
順著再往這邊看,這個就是馬的馬頭,馬頭邊上就是馬蹄。
這裡還有一些可以辨認的東西,再看細長的那個棍,那個可能是散蓋的支架。
這個是陪葬的車的車輪。
那麼我們在外藏室看到的陪葬品又有著什麼樣的細部特徵呢?
記者:這個地方應該是他的冠。
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是的。
記者:這是鼻子?
古研究所研究員:這個應該是鼻子。
記者:這是雙手抱在一起。
古研究所研究員:對,雙手抱一個裝飾物吧。
記者:這是裙子。
古研究所研究員:對,這是裙子,這肯定是一個裙子,而且比較長的,腿還是短的。
記者:這上面是裙子皺褶。
古研究所研究員:對,他可能這邊出土的木俑裙子可能長短不一。
記者:這樣的木俑,這樣的形象來說,在當時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
古研究所研究員:可能這個木俑,這裡邊大小,包括形狀各異,可能是代表當時社會裡級別之類的,或者級別、等級可能有點不同。
整個墓葬最外層三面都是外藏室,有豐富的陪葬品,這些陪葬品經過初步處置,將要運走,進行保護性處理。
順著外藏室再往裡看,則是有大約25厘米見方、92厘米長的方木壘起的結構,這一結構術語叫「黃腸題湊」。
記者:這個黃腸題湊是怎麼解釋呢?
古研究所研究員:怎麼解釋呢,它這個木頭啊,「黃腸」,它是史書記載,就是柏木、黃心、橫著鋪。
「題湊」是向內,木心向內外。
你看,這都是木心。
記者:這當時應該是黃色的。
古研究所研究員:當時史書記載是黃色的,我們現在見到的不是柏木的,是櫟樹的。
記者:它這個一共有多少塊木頭組成的?
古研究所研究員:現在數字在一千塊左右。
記者:大家現在從鏡頭看到的是外藏室,我們包括看到一些陪葬的物品。
那麼黃腸題湊裡邊是什麼樣子呢?經過特許,我們現在來到了黃腸題湊的內部,裡邊是不是有相應的陪葬品?裡面的棺槨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帶大家一起來看一下。
從黃腸題湊裡邊來看,大家看到這是和外邊我們看到非常相同的內壁。
往這邊轉,這是它的木門,安葬墓主人的時候就是通過這樣的木門送進來的。
從這個痕跡來看,這實際上是兩扇。
我現在走的是裡邊的迴廊,按理說這裡邊應該有很多陪葬的物品。
這邊也是黃腸題湊的內壁,往這邊看是長長的迴廊。
中間才是墓主人安息的地方,是一個很大的棺槨。
跟我們想的不一樣的地方,這個棺槨非常非常的大,而且分了很多層,大家來看。
這是第一層,木槨,向上邊看也是很厚的蓋板。
棺在哪兒呢?再往下看,石槨,這是第二層,也是很厚的。
這時候還沒有看到棺,再往裡邊看,這個是棺,非常厚,但這並不是最終的。
順著再往下看,我們看到還有一個小的木棺,實際上它是一個雙層的棺,這個裡邊才應該是墓主人安息的地方。
現在向裡邊看,黑洞洞的,只能看到一些瘀泥,究竟還有其它的什麼樣的東西,還有待於清理才能夠發現。
本來這應該是墓主人很好安息的地方,但是從這個洞來看,肯定是有叨擾者的,這個是當時盜墓者所砍出來留下的痕跡。
這個盜墓的人是從什麼地方進來的?
古研究所研究員:他從東北角、西北角進來的,當時我們在這個頂上發現有兩個盜洞,進入墓室裡面。
記者:我們現在除了看到棺上有盜洞之外,這個地方原來應該是墓門吧?
古研究所研究員:對,這個墓門,也是當時盜墓的人想對外探一探,探了探,這個墓門的外面是泥土,可能感覺聲音不對了,他砍到這種程度以後就放棄了。
記者:現在看,如果當時他不從木門這方面來盜的話,如果從這一側盜的話,就是外藏室了。
古研究所研究員:對。
記者:到外藏室他就盜到其他的東西了。
古研究所研究員:對,可能盜墓的人當時不知道有這種形式結構的墓葬。
由於外藏室未被盜墓者發現,裡面大量陪葬品得以保存下來。
但是墓室包括棺槨被盜嚴重,裡面的東西幾乎洗劫一空。
考古人員只是清理出了漆木器殘片、盔甲片,一些金銀帛片以及可能是主人的骨骸,同時還有一些植物的種子和果實。
然而就是這些植物的種子和果實,其完好程度卻讓人大為驚嘆。
這是瓜子,看起來顆粒分明。
這是穀物,有的顆粒甚至至今還泛著黃色。
同時還有水稻、板栗,這是連考古人員現在也叫不出名字的一種水果。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這個我們有兩粒,它裡面的果實還在,你聽這裡面聲音。
記者:果實還在裡面。
古研究所研究員:還沒有腐爛。
記者:像這個水果,包括穀物,在這個古墓當中兩千多年,為什麼沒有炭化或者腐爛呢?
古研究所研究員:這個可能是與土壤、地下水和它的墓葬填土的密實程度,可能有很大聯繫。
由於古墓被盜,致使墓室內遺留下來的文物並不太多。
但盜墓者或許也沒想到,他們當時丟棄的一些盜墓器具,現在卻也成了文物。
古研究所研究員:我們在清理盜洞的時候,就發現了這個鐵斧。
記者:這是斧頭。
古研究所研究員:鐵斧頭,你看形狀基本上和現在使用的木工鐵斧差不多。
記者:這個能推斷是什麼時候盜的墓嗎?
古研究所研究員:盜墓是在唐代,現在這個裡面出土的,有唐代的瓷碗,這是陶碗,這些碗都是唐代的器形特徵。
記者:盜墓者怎麼會把這個碗留在墓穴中呢?
古研究所研究員:它是當時盜墓的,吃飯、飲水用的,盜掘完成以後,他的東西就廢棄了,他把珍貴的文物帶走了,他的私用東西給丟了,現在也成了文物了。
記者:走在這個古墓的迴廊當中,仿佛回到了兩千多年前。
我們用手摸一下這個墓壁,就仿佛在觸摸過去的歷史。
儘管它們不能夠說話,但是它們真正的記錄了歷史,相信這種記錄我們的考古工作者是能夠看懂,能夠讀懂的。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從目前出土的這些遺物的情況來看的話,它是一些西漢時期比較標準的一些器物形式,所以我們可以肯定的判斷,它們是屬於西漢時期的。
墓主的身份,目前還缺乏十分明確的證據,但是從出土的這些銅壺上的一些銘文來看,我們可以推測,這些銘文我們可以看到,這地方有「共政第九」,另外還出土了「共府第六」、「共府第十」這樣幾個銘文,我們通過查閱史記和漢書的一些材料,可以知道,當時在六安這個地帶,有一個六安國,六安國第一代王死後諡號叫恭王,或者叫共王,這樣共府可能會和他有一種聯繫,所以我們初步推測他可能是六安國的第一代王劉慶。
據史記等史書記載,劉慶是漢景帝的孫子,漢武帝的侄子。
公元前121年,也就是距今2128年,被漢武帝封為當時六安地區,也就是現在安徽省六安地區周邊的王,史稱六安王。
史料記載,六安王劉慶死於公元前83年,如果專家推測墓主正確的話,那麼這座古墓距今應該存在了2090年。
目前古墓還在發掘之中,由於在建的合肥至武漢的鐵路經過這裡,這座飽經兩千多年風雨的古墓,究竟是鐵路改造原址保護,還是墓葬搬遷,另尋方案,有關部門正在研究之中。
他們是如何斷定,山中有龐大且不同尋常的古墓?
在冰冷的夜色中,一團黑影像幽靈一樣在山坡潛行,這正是一夥盜墓賊,手提洛陽鏟、礦燈、鐵鍬等工具,向山上的一處古墓靠近。團伙中有一名年長的「師傅」已多次上山查看風水,他斷定山中有一兩座體量龐大且不同...
「六安王」大墓主棺外棺蓋板揭開
安徽六安市雙墩村自古「土墩」多,正在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的雙墩一號漢墓令這個村子備受關注。據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們介紹,此座漢墓是安徽省考古史上規格最高、價值最大的古墓葬之一;而其墓主,極有...
安徽「六安王」墓主人可能是西漢諸侯王劉慶!
安徽六安市雙墩村自古「土墩」多,正在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的雙墩一號漢墓令這個村子備受關注。據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們介紹,此座漢墓是安徽省考古史上規格最高、價值最大的古墓葬之一;而其墓主,極有...
安徽「六安王」墓主人可能是西漢諸侯王劉慶!
安徽六安市雙墩村自古「土墩」多,正在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的雙墩一號漢墓令這個村子備受關注。據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們介紹,此座漢墓是安徽省考古史上規格最高、價值最大的古墓葬之一;而其墓主,極有...
漢武帝劉徹的墓茂陵:衛青霍去病都是陪葬人
說起規模最大,建造時間最長,陪葬最為豐厚的陵墓,你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秦始皇陵,但有一座古墓比秦始皇陵更加奢侈,那就是漢武帝劉徹的茂陵,茂陵不僅陪葬豐厚,甚至連衛青霍去病都只是他的陪葬人。漢武帝的...
考古專家認為此山無墓,盜墓賊兄弟一瞧,卻挖出有全國影響的古墓
在現代的考古學上,考古人員可以通過非常專業的儀器對歷史上的古墓進行探索,但是考古學的發展,從宋朝開始算起也不過一千多年的時間,而盜墓的歷史,從春秋時期開始算起,可是超過了兩千五百年。並且因為盜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