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文化360(總第51期)」奈曼旗文化遺存(六)鑌鐵民族的冶鐵基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注【奈曼文化360】了解這片熱土上曾經的歷史,小編今天將為你介紹奈曼旗文化遺存。

(六)鑌鐵民族的冶鐵基地

以鑌鐵為名的契丹民族,對鋼鐵情有獨鍾。

在契丹語中,「遼」和「契丹」皆含「鐵」之意,他們與鐵有著不解之緣,或許可以這樣說,鋼鐵是契丹民族精神的寄託。

他們非常注重冶鐵,而且冶煉達到了相當高的技術水平,農具、馬具、生活用具等可與中原製造相媲美。

如今,曾用於冶煉鍛造的遼代冶鐵基地存世的較少。

據了解,在北京延慶水泉溝、河北灤平渤海有遺址被發現,而在遼太祖築壇稱帝的我們奈曼旗則發現了兩處,即哈沙圖南遺址和西奈曼營子的遼代冶鐵遺址。

哈沙圖南遺址位於大沁他拉鎮哈沙圖嘎查(原屬章古台蘇木管轄)南2華里沙丘地帶中,地表散布夾砂褐陶及灰陶片、鐵器、鐵渣、鐵鍋耳、研磨器、貝殼、獸骨、篦點紋陶壺殘片,兼有夏家店上層、北魏、遼代3個文化遺存,文物價值很高,是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被發現的。

其遼代遺存中,主要表露的是遼代冶鐵跡象。

作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遼代冶鐵遺址,位於葦蓮蘇鄉境內,文化層揭露最為明顯,在全區內外最具影響力。

遼代冶鐵位置

西奈曼營子遼代冶鐵遺址,主要分布於現葦蓮蘇鄉西奈曼營子村東南端沙漠地帶北緣,距該村20米。

早在1975年5月19日,由吉林省文物考古隊發現,已錄入中國文物地圖集。

遺址東西長600米,南北長約100米。

在黑土坎、沙坑底部和沙坡上,散有大量厚薄不均的煉鐵渣子與鏽蝕的鐵器殘渣,器物未見完型,可見的文化堆積層最厚達五十厘米。

有的黑砂中,可見燒土及炭黑,在被風揭開的沙土坑內,發現夾有少量陶片。

遺址西南部,還發現了居住址,地表散落著紅山文化和遼代文化陶片。

據考證,此遺址為遼代大型的冶鐵基地之一,為遼代戰事、生產、生活等提供了重要的物資保障。

據相關史料記載,遼代立國之初就大興爐冶。

作為契丹生命之河的老哈河,在遺址的西北滾滾流過,直抵下游不遠的龍化州故址,並通向遠方。

兩遺址同依老哈河,在很大程度上,這或許是出於戰爭的需求。

契丹男子人人服兵役,以騎兵為主,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刀槍,對武器的需求量很大。

這裡適宜水運, 在此冶煉鍛造,原料、成品便於集散,器械調配補充耗時少,可大大提高戰鬥效力。

曾幾何時,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率領軍隊,屢發戰事,東征西討,頻頻告捷,利用鹽鐵之利誘殺七五,最終在龍化州的金鈴崗築壇當上了皇帝。

因此,該冶鐵遺址很有可能是生產兵器的軍工廠,或為遼代這一北方遊牧民族政權的建立,起到過十分重要的作用。

令人遺憾的是,這裡風剝沙削嚴重,距離村子較近,自然和人為侵擾不可避免,保護難度很大,最終極有可能走向消失。

奈曼旗文化志編寫組供稿

本文編輯/唐曉寶

點擊下面條目閱讀更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河北平泉已發現契丹文化遺存264處

新華網石家莊8月16日電(記者曹國廠)記者從河北省平泉縣文保所了解到,作為契丹發祥地之一的平泉縣,目前已發現遼代古文化遺存264處,其中遺址246處,遼代墓葬18處,包括大長公主墓、竇景庸墓、蕭...